史峰
我一直主張給孩子適當?shù)牧慊ㄥX,但不能白給,要讓孩子用勞動換取。因此,兒子平時幫我做家務,我都付給他“工資”。
一天,兒子主動把茶幾上零亂的物品擺放整齊后,對我說:“爸爸,我天天勞動好累啊,掙錢還不多。有沒有不出力氣就能掙錢的辦法呀?”
我一聽,這可是不勞而獲的思想,本想批評兒子,可轉念一想:現(xiàn)在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不出力氣掙錢并非妄想——可以通過腦力勞動掙錢嘛。
想到此,我決定鼓勵兒子轉變“掙錢”思路,從原來的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勞動,便說:“兒子,你居然有不出力氣就掙錢的想法,不簡單。這樣的方法當然有,比如開動腦筋就能掙錢?!眱鹤硬幻靼孜艺f的是什么意思,問:“開動腦筋怎么掙錢呢?”我跟他解釋:“比如有個人,冬天去一個早點攤兒吃早餐。天很冷,他凍得直哆嗦,就對賣早點的老板說:‘你用個東西擋擋風,顧客不是好受一點嗎?這對你的生意肯定有好處。過了幾天,他又去那個早點攤吃早餐,發(fā)現(xiàn)老板掛了個擋風的布簾子。當他吃完早餐要結賬的時候,老板不肯收他的錢,說:“自從聽了你的建議,我掛了這個布簾子,生意好多了?!?你看,這個人因為給早點攤兒老板出了個點子,省了一頓飯錢,是不是相當于沒出力氣就掙了錢呢?”兒子恍然大悟:“噢,原來好點子能賣錢。爸爸,我要是有了好點子,賣給你好不好?”我說:“當然好啊。只要你想出來的點子有用,我就買。5塊錢一個,你看怎么樣?”
兒子一聽很高興:“太好了!爸爸,我一定想出好點子賣給你?!?/p>
果然,第二天兒子就要把一個好點子賣給我。我問他有什么點子,他說:“咱家的水龍頭都是要用手一圈一圈擰的,又費時間又費水。我見過用手一扳就能出水和關閉的水龍頭。咱家要是全換成那種水龍頭,肯定能節(jié)約好多水?!?/p>
這是個節(jié)約用水的好點子,說明兒子善于觀察,而且動了腦筋。我高興地對他說:“你的這個點子非常好,爸爸買了,5塊錢成交!明天我就更換水龍頭?!?/p>
隨后,我給兒子付了5元錢的“點子費”。兒子第一次不出力氣掙到5元錢,高興得不得了。
從那以后,兒子開始關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時常有好點子提供給我。比如,在拖把柄上系個繩扣,就能把拖把掛起來,不用再堆在地板上了;把窗戶縫隙用膠帶粘起來,能把冷風擋在外面;向鎖孔里塞些鉛筆芯屑,開鎖時就會很順滑……兒子開動腦筋,不但掙了零花錢,還體驗到了思考的快樂。漸漸地,掙錢不再是他的目的,觀察與思考卻成了他的好習慣。
花錢買下孩子的好點子,等于給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供了一個支點。有了這個支點,孩子就會變成積極思考、創(chuàng)意無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