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萍
【摘要】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勞動是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根源。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應重視的幼兒勞動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品德,讓我們和幼兒一起用實際行動弘揚勞動精神,讓幼兒愛交流、會勞動,達到以勞育德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勞動教育
目前,仍有不少家庭存在過度溺愛孩子的現(xiàn)象,導致學生的獨立能力極差,有的學生上小學三年級了還要家長喂飯,更不要說會自己洗衣服、整理床鋪、衣柜、書包,幫做家務等。這些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弱,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是不適應的。為了增加幼兒的勞動技能,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會勞動,養(yǎng)成勤儉樸實,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zhì)。我園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勞動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制定系統(tǒng)勞動教育課程,以勞育德
筆者在編排學期上課內(nèi)容時,認真研究幼兒教材,確定不同年齡段的勞動教育的活動目標、能力目標、品德目標、幼兒基本勞動技能的培養(yǎng),精心設計一套內(nèi)容豐富、寓教于樂,有教育意義的勞動課程。例如,中班勞動教育活動《小熊的衣柜》,筆者讓幼兒觀看圖片一:小貓的衣柜里各種物品擺放整齊;出示圖片二:小熊的衣柜里的物品亂,沒有分類,衣服沒有折疊、是塞進去的,一打開柜門,衣服掉滿地。筆者提問幼兒:“小朋友們,你們自己的柜子是怎樣的呢?”小浩說:“我的柜子像小貓的柜子一樣的整齊?!苯又痔釂枺骸澳銈兿矚g小貓的干凈柜子,還是喜歡小熊的衣柜?”小朋友們一起說:“我們喜歡干凈整潔的小貓衣柜。”筆者說:“今天我來教孩子們整理衣柜,首先把上衣、褲子、襪子、內(nèi)衣,小物件分類,衣服要一件一件折疊好,分類放進衣柜里,襪子、小物件可以用小膠盒裝好。請幾位小朋友上來折疊衣服,分類?!边@節(jié)課的課堂氣氛活潑輕松,通過實踐,體驗勞動成果的喜悅,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養(yǎng)成愛干凈的良好品德。
二、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以勞育德
(一)種植勞動
幼兒承載著明天的希望,擔任著建設祖國的重任,但現(xiàn)在的幼兒大多數(shù)五谷不分,飯來張口,這種現(xiàn)象引起幼兒工作教育者的重視。我園開設種植園,每個班一塊種植地,單數(shù)班種菜,雙數(shù)班種花。負責種菜的班級,開學初,教師組織班上的幼兒在自己班的地里,松土,選擇適合開平市氣候種植的蔬菜。幼兒們用小鋤頭松土,開始播種在家里拿來的種子,每天安排小小值日生澆水,每個星期安排幼兒拔草,組織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期末進行比賽。蔬菜成熟,可以收獲,幼兒摘回來做蔬菜沙拉,也可以用蔬菜的葉子開展手工活動。負責種花的班,開學初,每個班的教師組織幼兒拔草,給花剪殘枝、施肥、澆水,每周組織幼兒觀察花的生長情況并做好記錄。
在班上的自然角也開展種植活動,讓幼兒試試用多種方法種植,例如,用礦泉水罐裝水養(yǎng)大蒜、洋蔥。課后,幼兒和同伴一起摸摸、看看、用尺子量一量,觀察植物的變化,用筆畫下來,記錄下來。通過種植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勞動人民的熱愛,激發(fā)幼兒愛父母、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開展節(jié)日活動
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jié),我們開展五一節(jié)主題活動,內(nèi)容有:①社會調(diào)查。調(diào)查表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張,家長與幼兒一起做社會調(diào)查,記錄下來,如,白天上班的有哪些人,晚上上班的有哪些人,星期六日還在上班的有哪些人。做好調(diào)查后,回來幼兒園和好朋友分享交流調(diào)查結果,體驗勞動人民工作的辛苦,尊重勞動人民,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②小班開展豐富多彩的幼兒自理能力比賽,使幼兒在動手嘗試的過程中,體驗生活自理的樂趣,在與同伴的比賽中,增強比賽意識和集體榮譽感。③各班開展“我愛勞動”親子主題畫活動。幼兒在家人的陪伴下作畫,表示對勞動者的熱愛,感謝勞動者對社會的奉獻。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園開展活動:小班、中班的社會教育活動—— “中秋節(jié)”,在各班的畫廊展示幼兒和家長一起觀察的月亮一個月的變化記錄。在班上展示幼兒在中秋節(jié)前觀察月亮后繪制出的《月亮變化冊》。在幼兒園、走廊掛燈籠,在每個班的圖書角投放月亮知識故事書。課堂上,教師講述中秋節(jié)的故事、習俗。
大班級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月餅,由家長們提供月餅的材料、工具,在制作月餅的過程中,讓幼兒了解月餅的意義,體驗月圓人圓的寓意。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為了讓幼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了解冬至的民俗文化,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提升幼兒的生活情趣,感受濃濃的親情。在冬至來臨之際,我園開展了“包湯圓,慶冬至”的主題活動。幼兒和教師一起做湯圓、吃湯圓、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氣氛。幼兒分組洗菜,把青菜、南瓜、紫羅蘭洗干凈后放在榨汁機榨汁。教師和粉,把蔬菜汁放進粉里,把粉和成團。教師和幼兒動手一起制作湯圓,中午幼兒園廚房阿姨負責煮湯圓,下午午點時間,幼兒品嘗湯圓,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幼兒們知道冬至的起源和冬至要吃湯圓的習俗,還在包湯圓、吃湯圓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勞動的喜悅。
(三)僑鄉(xiāng)文化節(jié)活動——跳蚤市場
我園開展祥幼走進開平僑鄉(xiāng)文化節(jié)“跳蚤市場”義賣活動,幼兒紛紛把閑置的圖書、玩具、采摘的蔬菜、家長做的僑鄉(xiāng)美食等物品拿出并擺到自己的攤位面前。這次的活動讓幼兒們在參與中體驗義賣活動的勞動快樂,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交往能力,樹立了變廢為寶、節(jié)約資源的理念。
三、家園合作,以勞育德
勞動創(chuàng)造了世界。培養(yǎng)一個熱愛勞動、懂得勞動的孩子,家庭和幼兒園要聯(lián)手,家長、教師以幼兒勞動教育共同探討,教育要同步。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不能忽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幼兒園和家庭充分挖掘居家生活的獨特教育價值,有效利用家庭資源,多方面引導幼兒進行適合、適量的居家勞動實踐,讓居家生活綻放出獨特的教育魅力。首先,讓幼兒們了解家里的各類家務勞動,爭當“自理小達人”。小朋友們走進廚房,會有什么表現(xiàn)呢?和媽媽一起摘菜、洗菜、擺碗筷、掃地、擦桌子。勞動者是光榮的,幼兒們動手為自己心中的勞動者制作勛章。“生活即教育,行為即課程”,勞動教育使得幼兒主動參與各項家務勞動,積極學習各種生活技能,感受勞動的樂趣,收獲自信和滿足,并認識到要尊重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對勞動者要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感悟之意,并努力嘗試各種勞動創(chuàng)作。這既促進了幼兒勞動技能的發(fā)展,也更好地增進了親子關系,讓家園教育形成合力。
幼兒園組織親子義工活動:開展嚴格遵守交通法規(guī)? 爭做交通安全文明人活動,黨員志愿者帶領義工家長、幼兒走上街道,在學生上學重點路段設點向市民及學生發(fā)宣傳單張。周末,組織家長和幼兒參加開平市義工聯(lián)組織的綠色環(huán)?;顒?,打掃人民公園、金山公園,美化環(huán)境。家長和幼兒們參加這些公園勞動,強化了幼兒的勞動意識,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教育部.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2016年版)[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