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驟骎骎
我是在潮汐發(fā)生的時候,從地球出發(fā)的。我知道潮汐是月球傳送的暗語,是向人類發(fā)出的永恒召喚,而這一次,人類將做出最真切的回答。盡管人類已經(jīng)成功在月球上建立了基地,但乘坐太空飛船往返的成本高,讓地球上的普通人對月球之行望而卻步。但是,隨著目力單模光纖繩的發(fā)現(xiàn)并運用于航天領域,人類走出地球漫游太空變成了現(xiàn)實。
作為人類第一個發(fā)現(xiàn)視力可以抽絲變?yōu)楣饫w繩的科學家,我的研究表明,只要有正常視力,就可以通過限位伸縮器,將目力拉伸成粗細不等的光纖繩,一直細到以阿米為單位。因此,每一個視力標準的人,在理論上都可以將自己的光纖繩拉長到0.68億~1.01億光年。這為人類在距離地球1億光年范圍的宇宙內(nèi)自由穿越奠定了基礎,而到達月球,不過是小意思。更加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目力單模光纖繩研制成功后,人類去往太空時若想返回,僅需收縮光纖繩,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將自己拽回地球了。
我在發(fā)明目力單模光纖繩以后,獲得了很多榮譽。作為青年科學家代表,我有幸被選為月球自由行的志愿者,成為全世界首批五個成員之一。我排在第一順位出發(fā)。離開地球前,我先穿上全新進階航天服,背上超高音速航天器。這種航天器是一種像節(jié)肢動物樣的長條形拖尾飛行器,由壓縮氮氣裝置、供氧系統(tǒng)、噴氣推進器、電子控制設備、溫控裝置和感光蓄電池、食物存貯倉等組成,但全都是由輕型復合材料制成的,整體并不笨重。最關鍵的是,人類已經(jīng)徹底掌握了物體伸縮技術,以前龐大的飛船已成為歷史。現(xiàn)在,所有機械都能被強力壓縮,需要復原時,只要按程序操作就行了。我穿戴好設備,先把目光拋向地球牽引樁,由專業(yè)機器人幫我做好固定。然后,我啟動限位伸縮器,將目力拉伸成目力單模光纖繩,并調(diào)整到41萬千米長度,這個長度足夠讓我到達月球了——要知道,當月球處于近地點時,地月距離約為36.33萬千米,當月球處于遠地點時,地月距離約為40.55萬千米。
一切準備就緒,我起飛升空,并很快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沖出大氣層。這時,我啟動高壓氮氣裝置,讓航天器在失重環(huán)境下維持飛行動力,控制飛行的速度、方向和姿態(tài),實現(xiàn)上下、左右和前后運動。供氧系統(tǒng)也隨之工作,供給我呼吸用氧,維持身體所需要的溫度、濕度等生命保障條件。航天器的兩側(cè),裝有兩套互為備份的氮氣和供氧系統(tǒng),在發(fā)生故障時可提供安全保障。
在太空,我背著縮微航天器飛行,遠遠望去,就像一只飄蕩的蜈蚣風箏。離地1.8萬千米以后,我遇到一艘正在勻速前進的飛船。根據(jù)電腦顯示,迎面而來的是我國的天問五號。與我擦肩而過的瞬間,對方和我打招呼:“你好,CH2048號,祝環(huán)游太空快樂!”我秒回:“天問五號,歡迎回家!”天問一號在2020年首航去火星,此后三次,天問系列探測器都是派遣機器人前往探測。到第五次航行,天問五號終于用上目力單模光纖繩,讓兩名中國科學家首次踏上火星。他們完成科考任務后,順利返回地球。
在目力單模光纖繩的牽引下,人類真正擺脫了對智能機器人的依賴,正堅定而放心地邁向宇宙,親身感受宇宙及天體的浩瀚和神奇。
511500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qū)后街小學三(16)班
指導老師 黃詩淇
七座小山峰圍成一個勺子狀,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樣排列有序。勺頭里臥著一個水庫,水庫的旁邊立著醒目的牌子——“將軍山水庫”。碧綠的水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太陽、山和我的倒影映在水中,形成一幅金光閃閃又美麗的山水畫,讓人賞心悅目。我們穿過一片樹林,腳步落在地上,感覺像踩在地毯上一樣,軟綿綿的。正午的陽光格外明朗,穿過樹枝灑在地上,影子像梅花鹿身上的花斑一樣好看。
404100重慶市云陽縣實驗小學四(7)班? 盧雨澤《將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