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林主人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钡挂槐谔们暗耐莸?,放一根小草就可當舟船,人自然也可浮渡其上,洼地也就成了一片湖澤。小,未必真的小,也可以成為相對的大。
人對空間與時間的認知,客觀上取決于所處所見、所知所覺,總有局限,難免顧此而失彼。《逍遙游》中,曾用翅體龐大的鯤鵬和以千萬年為一個春秋的大椿,來對比小鳩和蟪蛄,說明一般人的局限性,贊美視野的廣大無窮。
只是我們現(xiàn)在更喜歡求大求遠,往往忽視了對身邊細微事物的觀察感受,倒成了“知大忘小”。如果莊子生活在我們的時代,大概也要把故事反過來講了。
清人沈復(fù)在《浮生六記》里也曾說:“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鄙驈?fù)例舉了童年時期所觀察過的微小事物和曾有過的奇幻想象,如夏日的蚊子可以是騰云駕霧的白鶴,墻邊凹凸的土堆和叢草是丘壑和樹林,其間的蟲蟻則有如山中野獸……
這是孩童“窺視”小世界后,想象更為廣闊的外部世界的一種方式。如今,成年的我們,知道世界之大、歷史之長,對身邊的微小事物、短小光陰卻漸漸變得遲鈍不察,沈復(fù)所言“物外之趣”只能是人的童年記憶嗎?
很多逝去之物,在現(xiàn)代化的大潮中都無可挽回,好像人們不再懂得自然的情趣,但我們不必悲觀。
現(xiàn)代人可做的事情還很多,多在自然中觀察體會,學習理解自然的規(guī)律,借鑒前人的見解,相信會有更多人探討生活與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也不能太著急,只能慢慢地修復(fù)這種詩意的、與自然相棲相伴的價值認識,一點一滴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比如夏天,你可以說夏日炎炎,也可以說西瓜很甜,就像草間小人一樣,荷葉成房屋,蟲魚為坐騎,以枝為宿,就花而眠,構(gòu)筑一個小小的幻境,抵抗現(xiàn)實世界的蠶食。
很多人覺得,草間小人過的是神仙生活。其實只是因為他們不像我們,看云是云,看筆架是筆架,看西瓜是西瓜。他們好像更聰明,更會玩。脫去了對周遭事物的實用設(shè)定,便得到了逍遙自在。
當你想象自己成為小人兒,住在花草世界里頭,原本那么微小的花草,卻突然像山水景致一般朝你撲面而來,籠罩著你、包裹著你的身體,但愿這微小的世界,能讓人獲得一點內(nèi)心的慰藉,就像在真正的山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