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鵬
(江門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系,廣東江門529000)
圖1 所示是衛(wèi)浴塑件花灑裝飾蓋塑件,大批量生產(chǎn)。要求零件表面鍍鉻,塑件的材料應選用ABS較合適。外觀要光滑,表面不允許有飛邊、縮孔、氣泡、裂紋、劃傷等注射成型缺陷,同時要求塑件具有良好的注射成型工藝性能及高的生產(chǎn)效率、較低的模具制造成本。分析塑件結構,成型難點是卡扣部位無法實現(xiàn)強行脫模,該部位除了有多處碰穿外,必需采用側向抽芯機構才能脫模。
圖1 花灑裝飾蓋塑件
(1)側滑塊抽芯機構。
側滑塊抽芯主要使用在外側抽芯,內(nèi)側也有少量應用。應用最廣泛,在所有抽芯機構中占比在60%左右。特點是安全可靠,維修率低且維修方便。
(2)斜頂(斜推桿)抽芯機構。
斜頂抽芯機構主要應用于塑件內(nèi)側凹凸部位的抽芯,外側也有少量應用。優(yōu)點是斜頂兼推桿和側抽作用、占用模具空間小。缺點是抽芯力、抽芯面積及抽芯距離?。痪纫蟾?,加工復雜,使用時易磨損,維修率高且維修麻煩。因此能用外滑塊不用斜頂,能用斜頂不用內(nèi)滑塊。
(3)斜滑塊(哈夫塊)抽芯機構。
斜滑塊抽芯機構通常應用在抽芯距較小,側凹面積較大,需要較大的抽芯力的場合。常用于外側抽芯,有時也用于內(nèi)側抽芯。
特點是利用推出機構的推力或設備的開模力(拉鉤拉力),驅動斜滑塊按其設定的斜度和推出距離,完成垂直分型和側抽芯。抽芯結構較簡單,但沒有側滑塊抽芯安全。
(4)T形塊側向抽芯機構。
T形塊側向抽芯機構工作原理與斜導柱滑塊抽芯機構原理基本相同,但結構有差別。前者結構更緊湊,設計與加工精度要求更高。
優(yōu)點是T形塊可以抽芯、合模,又能壓緊側滑塊;傾斜角度大,因此抽芯距大于斜導柱抽芯距;脫模力較大。缺點是加工精度要求高。
(5)油缸結合側滑塊抽芯機構。
該抽芯機構優(yōu)點是能得到較大的脫模力和較長的抽芯距,傳動平穩(wěn),分型和抽芯不受開模時間及頂出時間的限制。缺點是注塑機上應有液壓抽芯功能,否則不能使用該抽芯機構,裝上油缸后模具外形增大。
綜合以上抽芯機構應用場合及塑件結構特點,采用斜導柱與側滑塊的抽芯機構比較合適。
由于該塑件結構屬于小型復雜塑件,分析該塑件結構,選擇出最合理的分型面方案,如圖2所示。
為減小模具外形,降低模具制造費用,采用一模兩件的模具排位結構。為使塑料順利充滿型腔,同時保證澆注系統(tǒng)與塑件容易切斷,以提高生產(chǎn)率,本模具采用側澆口,如圖3所示。
圖2 分型面選擇
圖3 澆口形式與型腔排位
由于滑塊成型結構較復雜,模具設計時從動模鑲件開始。由塑件三維結構,初始化分模后,確定動模鑲件采用組合式結構比整體結構更合理,再根據(jù)經(jīng)驗法確定動模鑲件尺寸為:60×220×46mm,如圖4所示。動模型芯如圖5所示。
圖4 動模鑲件
圖5 動模型芯
定模型腔鑲件結構簡單,采用整體鑲入式結構,分模后尺寸為:60×220×30mm,如圖6所示。
圖6 定模型腔鑲件
根據(jù)鑲件及側向抽芯機構確定模架大小,采用龍記三板模模架:2030-Cl-A60-B70-C70-250。調(diào)入模架圖,將排位圖插人動模視圖及定模視圖。在后續(xù)設計中完善動、定模抽芯機構的視圖。
(1)側滑塊抽芯方案。
兩邊側向抽芯均采用側滑塊、斜導柱結構,斜導柱裝在定模,側滑塊裝在動模。
(2)側滑塊抽芯距S的確定。
側孔為通孔,最小抽芯距離等于壁厚,約等于2mm,由于側面抽芯孔較多,為脫模方便,取安全距離8mm,即滑塊抽芯距離約為10mm。
(3)斜導柱傾斜角度的確定。
根據(jù)側向抽芯的面積,滑塊高度取41mm,用作圖法求得斜導柱傾斜角度為13.71°,由于斜導柱前端導向部分為半球狀,屬于無效長度,滑塊斜孔的孔口又有R2mm的倒角,根據(jù)經(jīng)驗,通常在作圖法求得的角度的基礎上再加5°~6°,本例斜導柱傾斜角度取19°。如圖7所示。
(4)斜導柱直徑與長度設計,如圖7所示。
圖7 斜導柱傾斜角度
(5)側滑塊設計。
左滑塊結構如圖8所示,右滑塊結構如圖9所示。
圖9 右滑塊結構
(6)鎖緊塊設計。
鎖緊塊加工在定模板上,鎖緊斜角取20°,如圖7所示。
塑件形狀為叉開狀態(tài),包緊力較小,采用推桿推出可滿足要求,在每個型芯上設計兩個φ8mm推桿,參見圖5動模型芯圖。
(1)定模冷卻。
定模成型塑件面積較小,模具溫升不高。采用從定模板(A板)進水,通過定模型腔鑲件井字形冷卻水道,水道直徑取φ6mm,如圖6所示。
(2)動模冷卻。
動模主要是兩個側滑塊成型,因此側滑塊應設計冷卻系統(tǒng),如圖8、圖9左右滑塊所示。
本模具采用標準兩板模架,導柱與導套均為標準件,側向抽芯機構對稱,為增加鎖模效果,需在動、定模鑲件上加工出鎖緊凸臺,以提高動、定模定位精度和整體剛度。
本模具加二套推桿板導柱、導套,以提高推桿板活動精度和穩(wěn)定性,避免推桿燒傷。本模具增加4條φ25mm支撐柱,提高動模板剛度。增加4條推板復位彈簧,便于自動化生產(chǎn),如圖10所示。
該模具采用側澆口,主要排氣的地方在分型面上,排氣槽可開設在定模型腔部位。由于困氣位置難以確定,設計時不畫出排氣槽位置,試模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再加工排氣槽,排氣槽深度不超過0.03mm,寬度10mm左右。
通過以上分析和設計各部位結構,完善并繪制模具整體結構,如圖11所示。
圖10 模具支撐柱與限位柱
圖11 模具整體結構
該模具設計制造完成后,已生產(chǎn)20余萬塑件,塑件精度與表面質量均達到要求,滑塊與抽芯機構運動良好,很少維修,實踐證明設計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