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星
摘 要:創(chuàng)新教育策略是提高高中生青春期教育科學先進性與互動實效性的重要措施,也對高中生性格行為、心理素質及思想品質等產生了積極影響。文章簡要分析創(chuàng)新高中生青春期教育策略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新策略來促進高中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生;青春期;教育;策略
一、 引言
以往高中生青春期教育形式以主題講座和課堂教學為主,以讓高中生掌握人類不同年齡階段心理性格特征及成長規(guī)律為主要目標,但是受高中生青春教育形式單一、理念傳統(tǒng)、內容不完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高中生青春期教育的實際結果仍與預期結果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師應從方向目標、理念內容、評價反思等多種方面來改革升級青春期教育模式,助力高中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 高中生青春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處
(一)理解認知不全面準確
部分教師及高中生對青春期教育存在輕視或忽視心理,對青春期教育的理解認知停留在思想道德教育,甚至將其作為引導高中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與遵守校園規(guī)章制度的手段,加劇了青春期教育的片面局限性。與此同時,部分教師認為青春期是每個人必然經歷的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社會生活實踐經驗的積累,高中生會無師自通的掌握青春期知識。另外,還有少數(shù)教師認為青春期教育會給高中生造成不良心理暗示或思想誤導,起到適得其反的教育作用,于是,經常敷衍應付或直接反對組織開展青春期教育活動,降低了教師對實現(xiàn)青春期教育目標的引導與促進作用。最后,大多數(shù)教師依舊十分重視高中生文化知識的學習,不斷降低青春期教育活動在高中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縮短青春期教育時間,這些都阻礙了青春期教育活動的有序且有效的開展。
(二)青春期教育內容的局限性
許多教師直接根據(jù)現(xiàn)有的青春教育教材、教學大綱及自身學習成長經驗等來選定教學內容,側重于身體生理發(fā)育變化及變化的原因,但是很少涉及高中生思想情感及人生責任等內容,降低了青春期教育內容的全面綜合性與系統(tǒng)持續(xù)性。
(三)教育形式的單一性
青春期教育形式仍以說教式為主,可以簡單理解為教師單方面的講解青春期知識,高中生被動的學習接收,教學氛圍較為沉悶壓抑,根本激起高中生對學習掌握青春期知識的欲望,加快了青春期教學效率下降的速度。
三、 高中生青春期教育策略
(一)更新理念
教師應積極參加青春期教育相關的培訓活動,主動閱讀學習青春期教育相關的書籍資料,掌握青春期教育的核心內容及職能作用,經常利用網絡平臺來獲取其他教師青春期教育實施方案,學習借鑒其他教師青春期教育的成功經驗,不斷提高自身青春期教育活動的創(chuàng)設與組織實施能力。同時,教師應辯證看待青春期教育、高中生學習成長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不斷提高青春期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地位,適當?shù)卦黾忧啻浩诮逃虒W活動組織開展的頻率,完善青春期教育基礎設施,為青春期教育活動的順利組織開展提供場所、設備及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例如,教師利用網絡平臺下載眾多不同地區(qū)教師青春期教育教學方案,先概括總結不同教學方案的特色與不足,綜合比較3~5份其認為比較好的教學方案,將不同教學方案的特色與優(yōu)勢進行匯總融合,并添加本校的特色內容,從而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出兼具特色化與科學先進性的青春期教育方案。
(二)補充內容
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應加強對高中生身體發(fā)育、思想情感及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實地調研力度,了解高中生思想情感變化趨勢及心理訴求,并在結合高中素質教育改革要求及結合當?shù)貐^(qū)域教學資源優(yōu)勢等基礎上來調整青春教育教材內容,創(chuàng)編具有較強獨特性的校本教材,有效地提高了青春期教育教材的全面針對性與具體實踐性。同時,教師還應利用主題交流活動、調查問卷等手段來了解高中生心理情感的變化,推測每一位高中生的性格特征,及時發(fā)現(xiàn)高中生存在的心理、性格或思想情感等層面的問題,以此為基礎來調整教學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圖書資料等途徑來獲取更多高中生可能感興趣或迫切需要的青春期知識,最后,教師還要適當?shù)脑黾优c高中生日常生活關聯(lián)較為緊密的青春期知識,幫助高中生擺脫成長煩惱,讓高中生輕松快樂地成長。
例如,教師從網絡平臺上獲取李玫瑾青春期心理學講座等視頻,并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循環(huán)播放,提高了青春期知識內容的豐富拓展性與生動形象性。同時,教師讓高中生自己提出青春期相關的問題,教師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知識的拓展,從而提高了青春期知識內容的生活實踐性與具體針對性。
(三)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
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法、小組教學法、分析探究法、調查研究法、模擬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青春期教育的靈活多樣性,其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播放以青春期發(fā)育為主題的科普類視頻,直觀形象的展示青春期階段人們身體結構的變化,促使高中生意識到生理變化是每一個人必然經歷階段的事實;小組教學法則是讓教師提出青春期情感變化相關話題,讓高中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溝通互動,讓高中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掌握青春期人們思想情感變化的本質及規(guī)律;分析探究法則可以讓高中生探究如何遠離校園暴力,如何應對性侵犯,知道更多青春期知識獲取途徑。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途徑來宣傳青春期知識,拓寬了高中生學習掌握青春期知識的途徑,幫助高中生構建青春期知識框架,促使高中生正視青春期自己身體、思想情感及心理的變化。
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播放《青春期》《我的青春期》等影視作品,要求高中生在觀看這些視頻之后寫出觀看心得體會,并組織青春期主題的交流分析活動,讓高中生暢談其對青春期的觀點看法。同時,教師還應鼓勵高中生利用課余時間朗讀青春期相關的詩歌文集,讓高中生切身感受到青春期的美好,引導高中生珍惜青春期幸福時光。
(四)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
以往高中生青春期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開展頻率較低,實踐活動形式也比較單一,以聽講座為主,降低了高中生青春期理論知識實踐轉化率,因此,教師應組織開展主題形式與內容規(guī)模等各不相同的實踐活動,既可以是演講比賽、創(chuàng)作大賽、美術比賽、情景劇創(chuàng)意比賽等,也可以是知識競賽、戶外實踐活動、交流互動活動,更可以是社會調查問卷活動等,讓高中生在創(chuàng)新實踐的過程中深層次的理解認知青春期知識,引導高中生結合自身身體發(fā)育、心理變化等來理解和運用青春期知識,促使高中生主動運用其學習的青春期知識來解答其成長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困惑。最后,教師還可以邀請教育心理學家到學校組織講座,與高中生一起分析其做出不同行為與選擇的原則,剖析高中生存在的心理或性格方面的缺陷,給予高中生更多科學專業(yè)的指導建議,這些都有效地緩解了高中生對青春期教育的排斥或厭倦情緒,讓高中生意識到青春期是人生發(fā)展必然階段,引導高中生坦然面對青春期,這些都這有助于提高高中生青春期自我調整能力及發(fā)展?jié)摿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