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明,彭祖賢,張 華
(國電恩施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湖北 恩施 445000)
水輪發(fā)電機組振動是機組運行中一種非常有害的現象,它嚴重威脅著機組的供電質量、機組的使用壽命和安全經濟運行。引起機組振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機械振動、水力振動和電磁振動三類。我國現行的水輪發(fā)電機允許振動值見表1。
表1 水輪發(fā)電機組各部位振動允許值表 mm
立式機組振動常見表現為水平振動超標,水平振動通過轉速試驗、動平衡試驗、勵磁試驗、負荷試驗,確定振動原因,進行有針對性處理可以解決水平振動問題。在高水頭立式混流水輪發(fā)電機組中,因水力因素更加復雜,導致水輪發(fā)電機組發(fā)生垂直振動超標現象,這類垂直振動分析處理更加復雜。
某水電站2臺立式混流水輪發(fā)電機組,結構型式為懸吊型,額定水頭238 m,單機額定容量25 000 kW,轉速600 r/min。自2012年投運以來,1號機組垂直振動值長期超出規(guī)范要求,2號機組垂直振動值在規(guī)范允許值附近。自2014年初至2018年底,電站對1號機組進行了3次A修,重點針對發(fā)電機及推力軸承檢查分析,針對檢查發(fā)現的問題,先后復核調整了機組高程,發(fā)電機定子、轉子相對高程,對上機架底部進行加固增加剛性,處理更換推力軸承支柱螺栓配合間隙偏大的缺陷[1],完成機組配重試驗并增加配重塊,開展了轉速試驗、勵磁試驗、負荷試驗等分析,每次檢修后,水平、垂直振動能夠降低至規(guī)范附近,但垂直振動源未徹底消除,隨著運行時間延長,垂直振動值又逐步增大超出規(guī)范要求。
2019年,為徹底解決1號機組振動問題,電站組織對1號機組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分析,再次開展了負荷試驗、配重試驗,新增了頂蓋排水試驗。
1.2.1 機組配重及負荷試驗情況
表2和表3為1號機組2019年檢修后配重及負荷試驗實測數據。
表2 配重前振動值實測數據表 μm
表3 配重后振動值實測數據表 μm
從以上數據分析,通過機組動平衡配重試驗,水平振動值明顯降低,但垂直振動值無明顯改善。
1.2.2 水力因素分析
機組振動主要是機械振動、水力振動和電磁振動三類,綜合前幾次A修對發(fā)現問題的處理分析,排除了機械和電磁因素導致垂直振動大的影響,重點針對水力因素分析。
1)機組結構分析。圖1為機組導水機構、轉輪裝配局部結構圖。
圖1 機組導水機構、轉輪裝配局部結構圖
從結構圖中可見,為減少水輪機容積損失,轉輪上冠、下環(huán)均設計有梳齒式止漏環(huán)結構,其中,轉輪直徑1.63 m,轉輪上冠、下環(huán)止漏環(huán)單邊間隙設計為1~1.2 mm,上下梳齒單邊間隙設計值為0.85~1 mm,在上下梳齒至轉輪上冠、下環(huán)止漏環(huán)之間,分別有A、B兩腔,機組運行過程中,受上下梳齒止水的影響,A、B兩腔均會產生水壓,B腔水壓對轉輪形成向上頂托力,抵消部分軸向水推力,同時產生1個水平徑向分力,該結構常應用于較高水頭混流式機組結構中。在上梳齒后,設有6根頂蓋排水管,通過轉輪上冠上部設置的泵板,排除上梳齒漏水[2]。
2)水力分析及驗證。該結構中,A、B兩腔壓力值受上下梳齒間隙值及同心度影響,其中B腔若存在壓力不均勻,就可能產生不均勻的向上頂托力,引發(fā)水力自激振動,導致機組垂直振動[3]。因A、B兩腔均未設計測壓管,現場難以新增。為驗證垂直振動可能來源于B腔壓力脈動,研究確定在6根排水管上增加閥門,通過減少頂蓋排水管泄流量,調整上梳齒后部壓力值,改變軸向水推力,測量機組在不同工況下的振動值進行綜合分析。不同工況對比如表4。
表4 不同階段振動、擺度測量表 μm
第一階段:關閉頂蓋2根排水管,負荷10 MW工況數據。
第二階段:關閉頂蓋4根排水管,負荷25 MW工況數據。
第三階段:最后兩根排水管閥門關閉1/2,負荷25 MW工況數據。
第四階段:最后兩根排水管閥門關閉3/4,負荷25 MW工況數據。
通過4個階段分析,隨著頂蓋排水管過流面減少,壓力上升,增大了轉輪向下的軸向水推力,導致振動、擺度略微下降。
圖2為水導擺度變化趨勢圖。
圖2 水導擺度變化趨勢圖(第二、第三、第四階段)
從圖2分析,每次閥門操作后,機組振動、擺度值迅速下降,在此工況下運行3~4 min,振動、擺度值又恢復到以前數據,第四階段工況,機組振動、擺度值下降明顯。通過以上數據分析,減少頂蓋排水泄流量、增加轉輪上部水壓,可改善機組運行工況,初步確認了垂直振動源來自于A、B腔壓力脈動,通過增大轉輪上部水壓,可抵消部分壓力脈動,降低垂直振動值。
3)壓力脈動產生來源。從圖1的機組結構中可看出,機組實施A級檢修時,現場只能測量、控制轉輪上冠、下環(huán)止漏環(huán)間隙,對于上下梳齒間隙值,安裝就位后現場不能測量。上梳齒的間隙值及同心度需要頂蓋加工確保,下梳齒的間隙值需要加工確保,而同心度需要現場安裝調整確保[4]。也就是該結構型式,在機組安裝時,除需保證頂蓋、底環(huán)兩處止漏環(huán)部位同心度外,還需保證下固定梳齒、頂蓋梳齒、頂蓋止漏環(huán)、底環(huán)止漏環(huán)4部位同心度,在前3次A修過程中,均未檢查復核下固定梳齒同心度。因上下固定梳齒均可能存在同心度超標,導致上下梳齒間隙不均勻,A、B腔內形成壓力振蕩,引發(fā)水力自激振動。
2019年底,再次對1號機組A修檢查處理。拆卸過程中,發(fā)現頂蓋梳齒、轉輪下環(huán)梳齒及下固定梳齒對稱側有明顯磨損痕跡,進一步證實了我們的分析。將頂蓋、轉輪、下固定梳齒、底環(huán)等過水部件修復加工,實測各梳齒配合間隙尺寸,參考《水輪機設計手冊》[5]設計值,將轉輪上冠、下環(huán)止漏環(huán)單邊間隙增大至1.9 mm左右,梳齒單邊間隙值增大至1.5 mm左右。頂蓋與上梳齒在廠內固定后,同鏜加工,整體運輸,現場不再拆卸,轉輪復測葉片節(jié)距、開口值,消除葉片之間水力不平衡的影響,對轉輪作靜平衡試驗。因下固定梳齒就位后無法調整,優(yōu)化現場回裝工序,以下固定梳齒為基準,重新復核調整頂蓋止漏環(huán)、底環(huán)止漏環(huán)同心度在規(guī)程范圍內,檢修完成后,機組運行振動測試數據表5。
表5 檢修后振動值實測數據表 μm
通過調整上下梳齒、上下止漏環(huán)間隙值及同心度,機組各類工況下振動值均較以前降低,進一步明確了機組垂直振動根源。相對于中低水頭混流式機組,該機組垂直振動值雖然在規(guī)程范圍內,但仍然偏大,分析主要原因為上下梳齒間隙難以完全均勻,A、B兩腔壓力脈動始終存在難以徹底消除,只是振動量值及對機組運行穩(wěn)定性影響有所減小。該機組經過半年多時間運行,振動值無明顯變化,運行情況良好。
高水頭混流式機組,為減小軸向水推力,在機組局部結構上,往往和中低水頭機組存在細微差別,通過本次機組垂直振動的處理,在同類型機組結構設計及安裝階段,可以進行以下優(yōu)化:
1)設計階段增加A、B腔測壓管及壓力監(jiān)測,其中B腔可考慮增設外圍環(huán)管,起到B腔周邊聯通均壓作用[5],在上梳齒后增加壓力監(jiān)測。
2)規(guī)范高水頭混流式機組梳齒間隙取值,適當降低A、B兩腔運行期間壓力值,降低壓力脈動幅值。
3)頂蓋上部梳齒在制造廠內同鏜加工后,整體運輸,不再拆卸。
4)導水機構預裝階段,應以下固定梳齒為基準,定位底環(huán)和頂蓋,嚴格控制預裝階段同心度偏差值,該類型機組,偏差值應較中低水頭混流式水輪機安裝標準更小,盡量降低梳齒間隙不均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