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暢
朱光潛終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銘:“此身此時此地?!薄按松怼保创松響撟龆夷軌蜃龅?,就必須自己來做,并成為一生追求的目標;“此時”,指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絕不拖到明天或以后去做;“此地”,是說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條件和寬松的環(huán)境時再去做。
讀書,對于每個人都是一件應該做而且能夠做,且須貫穿一生一世的事。
或許有人會說,讀書不是看病、救火,不必著急,慢慢來就行。殊不知,正因為讀書在有些人看來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無的事,故而總是被忽視、被拋棄。其實,一個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閑時間再來靜心讀書,那只是不想讀書的借口而已。真正的讀書總是忙中偷閑進行的,真正的讀書必抓住眼前、當下,絕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構(gòu)思文章有“馬上、枕上、廁上”之說,用在讀書上同樣合適,讀書的時間只要擠一擠,總會有的,每個人都要學會分秒必爭、日積月累。電影導演謝晉從小熱愛讀書,每天必讀書,哪怕工作到了深夜,睡前也一定要看上一會兒書,否則便睡不踏實。去國外訪問,他最愛逛書店,買書、讀書。春節(jié)回老家,他更是閉門謝客,“奢侈”地讀書。勤奮讀書,令他的導演生涯充滿激情,充盈智慧??吹揭粍t消息,說現(xiàn)在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會生氣”的書,如果你不看它,它就會發(fā)脾氣,書上的字跡兩個月后自動消失。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學選集,它用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裝。拆封后二至四個月內(nèi),墨跡碰到陽光和空氣就開始逐漸消退,最后變成空白。這本“不能等的書”也是在提醒每個人:買書不是為了裝點書架,裝裝面子,而是為了充實心靈。
環(huán)境好一點,或許讀書的效果會更好些,但好環(huán)境并非必要條件,何況,人可以適應環(huán)境、改造環(huán)境。1940年9月7日,德國空軍瘋狂轟炸倫敦,倫敦遭受重創(chuàng),到處是斷壁殘垣,到處是火海,缺水,缺電,缺煤氣,缺少食物和藥品。然而,在圖書館,有人依然從排列整齊的書架上挑選書籍。難怪丘吉爾說:“倫敦就像一頭史前時期的巨獸,能夠忍受可怕的創(chuàng)痛。雖然遍體鱗傷、血肉模糊,也照樣能生活和活動?!辈秽笥跁r間、地點、環(huán)境,倫敦人熱愛讀書,該是德國法西斯難以摧毀他們的心靈和希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啊,對于那些對讀書如饑似渴的人來說,環(huán)境的好壞,實在不是決定因素。晚清名臣曾國藩的一番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前不久,在臺灣有個與佛教有關的公共講座,演講者看著臺下攢動、浮躁、低頭看手機的聽眾,感嘆說:“無法專注于當下,反而讓許多人感嘆時間不夠用,因為,心正在怨嘆過去,煩惱未來,當下這一刻都浪費了?!睂W?,便能贏得讀書時間;專注,便可安于讀書環(huán)境。做不到專注,便無從說起,必一事無成。
讀書,理應是我們?nèi)松非蟮哪繕?。事實上,在當今世界的許多國家里,讀書的多寡依然是多數(shù)人對生活質(zhì)量的評判標準,對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就從“此身此時此地”開始吧!
(選自《人民日報》2013年1月3日,有刪改)
賞析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記錄、智慧的集萃、文化的傳承。讀書是充實思想、提高生命效率的最好方式。摩挲書頁,聆聽文化的鐘鳴,啜飲文化的甘露,建造起自己的思想殿堂。古有匡衡鑿壁偷光,今有方艙醫(yī)院的年輕人捧卷而讀。讀書,理應是我們?nèi)松非蟮哪繕恕?/p>
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應從“此身此時此地”開始讀書。本文作者先借朱光潛先生終生恪守的座右銘開頭,自然地引出“讀書,對于每個人都是一件應該做而且能夠做,且須貫穿一生一世的事”的中心論點;然后分兩部分,分別論證“真正的讀書總是忙中偷閑進行而絕不拖”,以及“對專注于讀書的人來說,環(huán)境好壞不是影響讀書的決定因素”的觀點;最后總結(jié)呼吁,再次強調(diào)“就從‘此身此時此地開始”“讀書”。
本文除了例證典型,對各類名言警句的使用,可以說恰到好處。如引“馬上、枕上、廁上”之說,借以倡導“讀書的時間只要擠一擠,總會有的,每個人都要學會分秒必爭、日積月累”;述丘吉爾與曾國藩的言論,用來佐證“對于那些對讀書如饑似渴的人來說,環(huán)境的好壞,實在不是決定因素”,均有效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