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科峰,王文燦,李五星
(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47;2.中國人民解放軍96901部隊,北京 100094)
目前固態(tài)功放[1]在雷達、通信和干擾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技術成熟,性能穩(wěn)定可靠,使用壽命長,價格較低[2-3]。LDMOS[4]功率管大量用于L頻段連續(xù)波大功率固態(tài)功放[5-6]。固態(tài)功放功率合成已有微帶巴倫等分路合成技術[7-9]。對于此類功放的功率、增益和帶寬等研究已經(jīng)較為深入,取得了不少成果[10-12],但是關于功放的效率論述相對較少。GaN功率管效率較高[13],但是價格較高,線性度較差;在帶寬較窄時,硅功率管效率也比較高,特別在大規(guī)模使用大功率功放時,功放的效率和成本就顯得十分重要。
本文設計實現(xiàn)的功放在大功率輸出時效率很高,很好地兼顧了功率和效率。采用合成效率高、結(jié)構(gòu)簡潔的漸變微帶2路功率合成器[14]和一款高性能、高性價比的LDMOS硅功率管,基于ADS軟件對其進行設計仿真和調(diào)試。
使用ADS軟件采用負載牽引、史密斯圓圖工具和諧波平衡等方法設計功放管的匹配電路,仿真功放的輸出功率、增益、效率、二次諧波和三階交調(diào)等指標,并對其進行優(yōu)化[15];按照仿真結(jié)果加工生產(chǎn)實際電路并進行調(diào)試;記錄分析調(diào)試結(jié)果。
功放使用2只LDMOS硅功率管,采用漸變微帶功率合成器,設計匹配電路、加工生產(chǎn)實際電路并進行調(diào)試。
1.2.1 漸變微帶功率合成器選擇
N路Wilkinson平面合成器較好地實現(xiàn)了平面功率合成,但由于平衡電阻的存在,電路稍顯復雜。在N路Wilkinson平面合成器的基礎上,電路結(jié)構(gòu)不斷優(yōu)化,提出了許多新型N路平面合成器。
Abouzahra等提出了扇形合成器,因為這種電路結(jié)構(gòu)可以看作圓周功率合成器的一部分,所以可以沿用類似的分析方法,即阻抗矩陣法。
自阻抗和轉(zhuǎn)移阻抗為:
式中,Wi,Wj分別為第i和第j端口的有效寬度;dsi,dsj分別為沿端口寬度方向的距離增量;G(si/sj)為扇形的二維阻抗Green函數(shù)。
根據(jù)波的衍射特性,漸變微帶N路功率合成器進一步演變簡化,最新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
第I段的輸入端和第IV段的輸出端是常規(guī)微帶,其特性阻抗為50 Ω。第Ⅱ段為過尺寸微帶,其特性阻抗為:
式中,N為合成路數(shù);ZI為第I段微帶阻抗。第III段為阻抗?jié)u變微帶,可采用線性漸變、正弦漸變和Klopfenstein漸變等形式。為了易于仿真和加工,本文選擇線性漸變的形式。
圖1 漸變微帶N路功率合成器分析模型Fig.1 Analysis model of N-way gradient microstrip power synthesizer
1.2.2 匹配電路設計
使用ADS軟件,運用負載牽引、共軛匹配和諧波平衡等方法逐步設計仿真優(yōu)化,得到相對最終的匹配電路。
① 對功率管進行輸出負載牽引,先建立負載牽引,原理如圖2所示。再進行仿真計算,選取最佳輸出阻抗值,所謂最佳是指在功率和效率之間做平衡處理。
(a) 功率管輸出負載測試原理
(b) 功率管輸出阻抗取值范圍圖2 功率管輸出負載牽引原理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power tube output load pull
② 使用輸出的阻抗值進行共軛匹配,共軛匹配條件如下:
設信號源的內(nèi)阻抗為Zg=Rg+jXg,傳輸線的輸入阻抗為Zin=Rin+jXin,則有Zg=Zin*,即Rg=Rin;Xg=-Xin。
在滿足以上共軛匹配條件下,信號源給出的最大功率為:
用軟件的斯密斯圓圖工具,設計輸出匹配電路,再用輸出匹配電路對功率管進行輸入負載牽引,先建立負載牽引,原理如圖3所示,再進行仿真計算,選取最佳的輸入阻抗值,同樣是在功率和效率之間做平衡處理。
(a) 功率管輸入負載測試原理
(b) 功率管輸入阻抗取值范圍圖3 功率管輸入負載牽引原理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power tube input load pull
③ 使用輸入的阻抗值進行共軛匹配,用軟件的斯密斯圓圖工具,設計輸入匹配電路,再同時使用功率管的輸入輸出匹配電路,建立完整的匹配電路,原理如圖4所示,用來仿真功放在P-1功率輸出時的功率、增益和效率等指標。通過諧波平衡仿真的方法對電路各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以最大程度地追求輸出功率和效率。
經(jīng)過大量細致地調(diào)諧和優(yōu)化,功率管輸出P-1功率、增益和效率,如圖5、圖6和圖7所示。f0,f1,f2分別是頻段的低端頻點、中間頻點、高端頻點。
圖5 功率管輸出P-1功率Fig.5 Power tube output power P-1
圖6 功率管增益Fig.6 Power tube gain
圖7 功率管效率Fig.7 Power tube efficiency
由圖5~圖7可以看出,功率管在f0~f2頻段輸出P-1功率≥52.12 dBmW(164 W),增益≥18.16 dB,效率≥56.12%。
實際電路加工、電裝和機裝完成后,加電測試,發(fā)現(xiàn)大功率輸出的頻率范圍比設計仿真結(jié)果向低端偏離10 MHz,采取更改電容的容值和位置、改變微帶線的尺寸等措施進行調(diào)試和記錄。
調(diào)試完成后的測試值如表1所示,電路外形尺寸70 mm×60 mm,實物如圖8所示。
表1 功放指標測試表
圖8 功放實際電路Fig.8 Photo of power amplifier actual circuit
可以看出,此功放的尺寸小,集成度高,電路簡潔、匹配器件少,在批量生產(chǎn)時電路一致性會很好,適合批量生產(chǎn)。在輸出160 W時效率最低為54.2%,最高可達61.4%,且諧波和交調(diào)指標也很好。
使用本文方法設計LDMOS硅功率管匹配電路非常簡潔,整個電路尺寸很小,集成度高,特別適合密集陣列使用;設計工作量大幅減小,設計效率大幅提高;匹配元器件數(shù)量很少,調(diào)試量非常小;電路指標參數(shù)仿真準確度極高、實測指標很接近仿真值,基本做到設計即真實。此款功放輸出功率160 W時,效率很高,大幅降低了對電源輸出能力和散熱器尺寸的要求,進一步降低了系統(tǒng)的成本、功耗、質(zhì)量和體積,大規(guī)模使用時節(jié)能環(huán)保效果更加明顯。另外,在調(diào)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電路形式工作頻帶可調(diào)范圍較寬,可向更低端調(diào)節(jié),也可向更高端調(diào)節(jié),可適當降低功率效率、擴展帶寬,也可以收窄帶寬、達到更高的功率和效率,進一步增加了其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