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歡, 王曉強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上海 200092
繼發(fā)性腦室出血是指腦室周圍組織出血破入腦室,并可隨著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進入側腦室、第三腦室、第四腦室,甚至整個腦室系統(tǒng),嚴重威脅生命安全[1-2]。腦室內血腫可機械壓縮和破壞腦組織,臨床治療繼發(fā)性腦室出血常采用顯微鏡下導管引流結合血腫去除的方法,側腦室鉆孔引流和尿激酶注射可以達到良好的血腫去除效果[3]。但靜脈內血腫易引起腦脊液阻塞,不利于血腫的早期清除,且較長的導管留置時間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4]。近年來,輸液泵恒定控制腦脊液引流被逐漸應用于神經外科的臨床治療,其在改善繼發(fā)性腦室出血的血腫清除效果、降低腦水腫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5]。有研究報道,輸液泵恒定控制腦脊液引流能夠盡早清除第三和第四腦室內的積血,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起到關鍵作用[6]。本研究旨在觀察輸液泵恒定控制腦脊液引流在繼發(fā)性腦室出血中的應用效果,并分析誘發(fā)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自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繼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繼發(fā)性腦室出血診斷標準[7];發(fā)病至就診時間<8 h;意識清楚,可配合;昏迷評分≥6分;腦實質出血量≤30 ml[8];癥狀體征及嚴重程度能夠完成本研究。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合并嚴重腦疝、顱內血管畸形;合并顱腦腫瘤、凝血功能障礙;既往有腦梗死病史;存在嚴重心、腦、肝、腎、肺等器官組織疾病或造血系統(tǒng)疾病。根據引流方法不同,將患者分入A組和B組,每組各50例。A組采用常規(guī)側腦室額角穿刺外引流,B組在A組基礎上實施腰大池輸液泵恒定控制腦脊液引流。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1.2.1 A組 采用常規(guī)側腦室額角穿刺外引流,即在顯微鏡下清除腦實質及腦室內血腫。常規(guī)備皮、消毒、鋪巾,選取前額發(fā)際線上2.5 cm處兩側2.5 cm處作為穿刺點,局部麻醉后,用直徑為5.0 mm的有槽手錐穿過通顱骨后放置直徑為4.0 mm帶導絲硅膠腦室引流管,在雙耳孔假設連線上垂直穿刺5.0 cm,拉出導絲立即有腦脊液和陳舊性腦脊液混合涌出。再繼續(xù)垂直穿刺2 cm,用生理鹽水反復清洗,注射尿激酶10 000~20 000 U,再加生理鹽水3 ml,夾管4 h后松管。根據引流管的流暢度和血液的粘稠度進行等量清洗置換,并注射尿激酶10 000~20 000 U/次,總劑量為60 000~80 000 U。
1.2.2 B組 在A組基礎上實施腰大池輸液泵恒定控制腦脊液引流?;颊呷∽髠扰P位,雙膝彎曲,穿刺點選擇在腰椎3~4椎間隙,用2%利多卡因進行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測量初始壓力,通過穿刺針引導硬膜外麻醉管進入脊髓蛛網膜下腔。有腦脊液和陳舊性腦脊液混合涌出,再繼續(xù)垂直穿刺2 cm以方便固定穿刺針避免滑出,并用膠帶沿硬膜外麻醉管背面固定。連接輸液泵進行連續(xù)引流,控制滴速約10 ml/h,引流量約240 ml/d,根據CT檢查情況和腦室引流液性狀調整尿激酶的用量和拔管時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圍術期指標及治療效果,采用單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
2.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和圍術期指標比較 兩組拔管時間≥3 d、輸注尿激酶次數≥2次、有腦脊液滲透、昏迷評分≥9.4分的比例,以及手術時間、置管引流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指標比較 術后1 d,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昏迷評分、血腫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收縮壓、舒張壓均低于術后1 d,且B組低于A組,昏迷評分、血腫清除率均高于術后1 d,且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和圍術期指標比較/例(百分率/%)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指標比較
2.3 誘發(fā)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A組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顱內感染,A組即為顱內感染組;B組無感染患者,即為非顱內感染組。經Logistic可知,拔管時間、昏迷評分是誘發(fā)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顱內感染危險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繼發(fā)性腦室出血預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為[9-10]:出血造成直接損傷的同時,血腫會壓迫第三腦室,阻斷腦脊液循環(huán),導致急性阻塞性腦積水。因此,及時、有效地引流腦脊液以促進腦脊液循環(huán)恢復是神經外科治療的重點[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7 d,兩組收縮壓、舒張壓均低于術后1 d,且B組低于A組,昏迷評分、血腫清除率均高于術后1 d,且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輸液泵恒定控制腦脊液引流對繼發(fā)性腦室出血的治療效果較好,可提高血腫清除率,降低顱內壓。腰大池輸液泵恒定控制腦脊液引流的優(yōu)勢在于:輸液泵恒定控制能夠快速有效地緩解腦脊液阻塞[12-14];雙側腦室引流比單側腦室引流更安全,腦室外引流可建立腦脊液循環(huán)旁路,迅速將血腦脊液排出體外,防止阻塞性腦積水發(fā)生[15]。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拔管時間、昏迷評分是誘發(fā)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大多繼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年齡較大,自身免疫力和抗藥性水平低下,對各種細菌和病毒侵擾的抵抗能力差,易出現顱內感染;腦脊液的循環(huán)和傳播還會導致顱內感染進一步加劇,增加患者的痛苦[16]。因此,術后一旦病情允許,應盡快拔除導管,這可能有助于降低顱內感染風險。
綜上所述,輸液泵恒定控制腦脊液引流治療繼發(fā)性腦室出血臨床效果良好,可提高血腫清除率,降低顱內壓;拔管時間、昏迷評分是引起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