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慶
遼寧省撫順市撫東機械廠 遼寧撫順 113105
鋼鐵零件在活性氮介質中,一定溫度和保溫時間下,使其表面滲入氮元素的工藝過程,叫做滲氮。滲氮和滲碳雖然都是強化零件表面的化學熱處理,但它們有顯著的差別。
滲氮與滲碳相比有如下優(yōu)點:
1)滲氮表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2)具有高的殘余壓應力。
3)滲氮工藝溫度低,工件變形小。
4)具有良好的抗蝕能力。
由于滲氮具有上述特點,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論述的柱塞(見圖1)就是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及高尺寸穩(wěn)定性的一種零件。
圖1 柱塞
柱塞是某機構中的關鍵部件,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熱處理工藝方案的選擇直接影響產品的熱處理質量,而熱處理質量的好壞,也影響了機構運行狀況的穩(wěn)定性,最終會影響運行系統的使用壽命。
柱塞部件材料為38CrMoAlA鋼,其化學成分見表1[1]。
表1 38CrMoAlA鋼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該零件要求進行滲氮處理,硬度≥700HV,滲氮層深度0.3~0.6mm。在生產過程中,滲氮層深度設定在0.4~0.6mm。那么,如何制定工藝參數才能保證達到圖樣要求,尤為重要。
根據零件材料,滲氮工藝初步確定選用二段氣體滲氮法:即零件隨爐緩慢升溫,在200℃保溫2h,然后升溫至525℃,保溫18~25h,緩慢升溫至540℃,保溫22~30h,再隨爐緩慢升溫至560℃,保溫3~4h進行退氮處理,最后隨爐冷卻至<200℃出爐空冷。爐溫降至200℃時,關閉氨氣的進氣閥門,打開氮氣的進氣閥門。
根據零件的技術要求及生產實際,采用的設備為RN-75-6氣體滲氮爐。
(1)加熱溫度 加熱溫度分別設定為525℃、540℃、560℃,理由是確定滲氮溫度時,應綜合考慮溫度對滲氮層表面硬度、滲層深度及變形量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不影響零件心部的力學性能,滲氮溫度必須低于調質回火溫度。若滲氮溫度過低,滲氮速度慢,為了達到一定的滲氮深度則需延長保溫時間,同時導致零件表面不能吸收足夠的活性氮原子,硬度不高,故滲氮溫度選擇在500~560℃。
(2)加熱方式 選擇隨爐溫加熱,加熱介質選擇氮氣。
(3)保溫時間 保溫時間分別選擇18~25h、22~30h、3~4h,理由是滲氮溫度一定時,滲氮保溫時間的確定主要取決于所要求的滲氮層深度。隨著滲氮時間的延長,滲氮層的深度不斷增加并呈拋物線規(guī)律變化,即開始增加的速度快,隨著時間的延長,滲氮層深度增加得越來越慢,過長的滲氮時間對提高滲氮層深度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在較低的滲氮溫度下,要想得到較深的滲氮層是不可能的,只有提高滲氮溫度,才能得到較深的滲氮層。滲氮保溫時間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工藝參數,一般要通過生產實踐摸索,才能正確地確定。根據經驗表明,當滲氮層深度<0.4mm時,平均滲氮速度為0.015~0.02mm/h;當滲氮層深度在0.4~0.7mm時,平均滲氮速度為0.005~0.015mm/h;滲層越深,滲速越慢[2]。
(4)氨分解率 氨分解率分別選擇18%~35%、45%~65%、≥75%,理由是氨分解率高低直接影響著零件表面吸收氮的速度。分解率過高,爐氣中氮和氫所占的體積大,零件表面吸附大量的氫,將妨礙零件表面對氮的吸收,使表面氮濃度降低,滲氮層硬度及深度減小;如果分解率過低,大量的氨來不及分解,提供的活性氮原子太少,也會降低滲氮速度[3]。
因此,為了使?jié)B氮層的硬度梯度變得盡可能平緩,應增加滲氮層的深度,在滲氮前期,用較低的氨分解率(18%~35%)。此時零件表面迅速吸收了大量的氮原子,提高了零件滲氮表面的氮濃度,從而形成了彌散度大的滲氮物,以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滲氮的第二階段可提高氨分解率(45%~65%),使爐氣中活性氮原子得到稀釋,表層的氮濃度不至于進一步提高,而且還使氮原子不斷地向內層擴散,增加了滲氮層的厚度。
為了降低滲氮層的脆性,在滲氮結束前,將爐溫升至560~570℃、保溫3~4h進行退氮處理,使氮原子能夠繼續(xù)向內層擴散,以降低表面的氮濃度。此時可將氨分解率控制在75%以上。滲氮溫度和氨分解率的合適范圍見表2。
表2 滲氮溫度和氨分解率的合適范圍
(5)冷卻方式 選擇爐冷至<200℃出爐空冷。隨爐降溫階段,仍然需要繼續(xù)供給氨氣,并保持滲氮爐內有一定的正壓,防止空氣進入使零件表面產生氧化。
(6)冷卻介質 選擇氮氣、空氣。
(7)熱處理后的檢驗方式 檢驗的項目主要是滲氮層深度、化合物層和擴散層,檢驗方法分為金相法、硬度法和斷口法。我們選用的是金相法,并按GB/T 11354—2005《鋼鐵零件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中的規(guī)定內容進行了檢驗。
滲氮層硬度的檢驗:由于滲氮層薄且硬度高,因此對表面硬度的檢驗一般采用維氏硬度計。
滲氮層脆性檢驗:按維氏硬度壓痕邊角碎裂程度分為5級。應在隨爐試樣表面進行檢驗,按GB/T 11354—2005《鋼鐵零件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中重要零件≤3級的規(guī)定進行檢驗。
通過生產實際,重新調整了滲氮工藝參數,制定了新的滲氮工藝,如圖2所示。按照設定后的工藝參數進行了生產,零件的各項指標均能滿足圖樣要求。
圖2 滲氮工藝曲線
在操作中還需要注意:
1)零件不需要滲氮的部位應進行防護,表面鍍錫是一項很好的防護措施。錫不溶解氮原子,錫的熔點低(232℃),在滲氮溫度下,錫層雖然會熔化,但錫依靠表面張力的作用,可在零件表面形成一層薄的保護膜,吸附于零件表面上,故鍍錫層能防止氮原子滲入。通過生產實際證明,鍍錫層控制在0.004~0.008mm為宜[4]。鍍錫層若<0.004mm,防護層不起作用;鍍錫層若>0.008mm,錫容易流淌到需滲氮的零件表面上,使零件滲氮表面產生軟點。
2)零件裝爐前,應仔細清理表面(用汽油或酒精進行擦拭),保證零件表面無氧化皮、油脂及其他污物,以免影響滲氮質量;滲氮過程要嚴格執(zhí)行安全守則。尤其注意:通氮后爐內空氣未排凈前不得點火,否則極易引起爆炸。
3)根據零件的形狀選擇合理的工裝夾具,工裝與綁扎零件的鍍鋅鐵絲必須無銹、無油,鍍鋅鐵絲的鋅層用酸洗或用800℃燒除掉。綁扎零件時,零件之間要留出足夠的空間,保證爐內氣氛的暢通。
通過對滲氮溫度、保溫時間、氨分解率的分析,確定了滲氮工藝參數,并運用到實際生產中,摸索出了滲氮工藝的最佳參數。產品試樣經過金相檢驗,滲氮物組織級別完全符合GB/T 11354—2005《鋼鐵零件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中的要求,能夠達到二級,脆性檢驗1級,零件的滲氮硬度控制在780~840HV,滲氮層深度0.45mm,完全符合圖樣中的技術要求,如圖3~圖5所示。
圖3 脈狀滲氮物組織
圖4 滲氮層深度
圖5 脆性檢驗
在滲氮生產過程中,熱處理技術人員制定工藝后,還要深入到生產現場實時監(jiān)控。同時,要求操作人員嚴格控制設備的滲氮溫度、氨分解率等工藝參數,并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各項工藝參數,保證滲氮工藝的正常運行。熱處理技術員只有掌握了生產實際情況,才能編制合理、實用的滲氮工藝規(guī)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