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雨
摘要:本文通過討論社會工作學生對社會政策實踐的問題、需求的選擇,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政策問題的選擇來完善社會政策教育和培訓,以更好地使社會工作學生和實踐者參與政策實踐。本文著眼于對社會工作學生的社會政策實踐評估,并確定所選擇的社會議題,以設定議程,倡導和政策分析。分析顯示了學生為政策實踐選擇的各種社會問題和需求,它主張擴大社會工作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以在微觀和宏觀實踐之間取得平衡。
關鍵詞:宏觀實踐;社會政策;社會工作
對于許多社會工作教育者而言,讓大多數社會工作學生參與社會政策教育和實踐仍然相對具有挑戰(zhàn)性。這主要歸因于社會政策課程在整體專業(yè)社會工作課程設計中的結構和教學方式,以及社會工作教育者和學生相對于其他核心社會工作科目對社會政策科目的重視。社會政策課程的內容是獲得專業(yè)認可的社會工作計劃強制性要求,其中包括社會政策內容以及如何教授這些內容,具體取決于社會政策教育者和學校的課程文化。本文著眼于學生為政策實踐選擇的政策問題/需求,并在此分析的基礎上,探索了完善社會政策課程,教學,培訓和評估的方法。在第一部分中,它回顧了有關社會政策教育和實踐的相關文獻。第二部分詳細介紹了用于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包括分析和結果,顯示了社會工作學生為政策實踐選擇的各種社會政策問題與需求。在最后一部分中,對結果進行了反思性討論,以指出對政策實踐教育的啟示。根據整體分析,本文認為,社會政策課程的開發(fā)和結構必須使學生能夠根據他們的需求和生活經驗靈活地學習社會政策問題。這種方法很可能會引起人們對該主題的濃厚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并使他們大量參與政策實踐,而這在社會工作教育,實踐和研究中大多被忽略。
一、社會工作和社會政策實踐
許多為社會工作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制定的社會政策文本認為,借鑒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價值觀,原則和道德準則這是至關重要的,社會工作從業(yè)者必須參與宏觀政策實踐。該專業(yè)的社會正義、人權使命以及社會改革傳統(tǒng)迫使我們通過正式的部門在一系列機構或組織環(huán)境中的政策實踐舞臺上行動。
將社會政策實踐與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在文獻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現。伴隨著社會工作專業(yè)的發(fā)展,我國建議通過立法倡導,訴訟,社會行動和政策分析,讓社會工作者參與政策實踐。社會工作者通過代理人參與政策實踐,通過社會工作學術界和民間社會,并成為一個組織的“內部人士”。各國在政策實踐方面存在著廣泛的差異,這種差異可以通過觀察政治制度,組織文化,職業(yè)社會化和個人特征和價值觀來理解,在影響政策實踐參與方面發(fā)揮著作用。
盡管這些少量的研究結果確實提供了有關社會工作者的政策實踐的重要見解,但它們并未集中于如何通過學習教學活動使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學生參與政策實踐。此外,在學習教學的背景下,尚不清楚學生偏愛哪種類型的社會問題和需求以進行政策實踐。此類信息和意識可能有助于通過學習教學活動使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學生更好地參與政策實踐,因此,當他們成為成熟的從業(yè)者時,他們可能能夠滿足該專業(yè)從事政策實踐和社會轉型的期望。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對象是F大學社會工作班級的學生,通過要求學生根據他們感興趣的領域,確定公共/社會/社區(qū)問題或需求,并為政策倡導做準備。根據所選擇的問題或需要,要求學生采用涵蓋所有四個維度的政策分析框架來分析他們感興趣的任何政策。
分析表明,社會工作學生選擇了廣泛的43個政策問題來制定議程。這些問題被進一步分為13個主要的政策領域。在這些類別中的每個類別下,學生都選擇了自己感興趣和關注的問題,因此變化很大。例如,與階層有關的問題健康,經濟差距,歧視和教育。心理健康包括學校的孤獨感、和欺凌。住房包括無家可歸者和社會住房。大約二分之一以上的學生更喜歡將問題與解決方案創(chuàng)造性地聯系起來,采取制定行動和倡導策略,少數使用了公共演講和寫信策略。
三、反思性討論
要吸引社會工作的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巨大關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他們似乎常常被社會保障,福利,心理健康等傳統(tǒng)問題所淹沒。這些新的政策問題如何與傳統(tǒng)問題聯系起來的認識需要在課程和政策實踐中早日實現。因此,政策實踐課程的內容應創(chuàng)新性地集中在與建設有關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際的政策咨詢,提交意見,幫助學生直接將個人實踐與社區(qū),組織和政府層面的政策和計劃聯系起來。
最后,作為反思的一部分,我們也應該承認這項工作的局限性。首先,它沒有包括學生進行的政策實踐工作和分析的細節(jié)和深度,這不是其目的。僅限于他們選擇了哪些主題,是否存在任何趨勢,以及是否為進一步的高質量學習和教學提供了任何見解。其次,盡管它基于一些硬的輔助數據,但另一個重要的限制是它遵循作者的學習和教學經驗以及主觀思考,這可能與他人的觀點和思考不符或有所不同。未來的研究可能會關注政策實踐分析的深度和細節(jié)。
四、結論
本文認識到現有文獻中有關政策實踐的空白,并通過反思的方法,本文探討了學生對政策實踐的偏愛。從筆者對它們的反思可以清楚看出,學生選擇了廣泛的政策主題來構建議、倡導和政策分析。我們從各種不同的主題中汲取見識,認為需要制定和構建社會政策實踐課程和評估,以使學生能夠靈活地根據他們的需求,生活經歷和環(huán)境來獲取社會政策實踐知識和技能。無論是傳統(tǒng)問題還是新興問題,當代社會現實都要求社會工作者越來越多地參與宏觀實踐領域。為了回應這個問題,社會工作課程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可能需要考慮擴大該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以在微觀和宏觀或臨床和社區(qū)實踐之間取得平衡。筆者認為,它們并不相互對立,但在大多數學校中是不平衡的。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思考和見解,旨在反思性地考慮作者在其社會政策學科中的學習教學實踐,并分析學生為政策實踐選擇的社會問題和需求。通過這種分析,它將提出一些策略,讓學生參與學習和教學活動以外的政策實踐,為社會工作的發(fā)展提供一個思考方向。
參考文獻
[1]侯利文.教育先行抑或實踐引領:再思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關系[J].社會工作與管理,2020,20(01):13-20.
[2]謝澤憲.“反思性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與應用:以廣東財經大學十年社會工作教育為例[J].社會工作,2017(04):86-111.
[3]劉玉蘭,彭華民.證據為本的實踐教學:社會工作教育的新范式[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05):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