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我覺得,一個人會幸福,是一種基本的生活能力。
這種能力本身,跟你有多少錢沒有關(guān)系,跟你手中握著多大的權(quán)力也沒有關(guān)系。當然了,有錢和有權(quán),可以讓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幸福,不是你要什么有什么就幸福了,幸福如果這么簡單的話,它就不會成為人類精神世界里最昂貴的東西。
王爾德說,人類有兩個悲?。阂皇堑貌坏较胍臇|西,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所以,真正的幸福,不是一種獲得感,而是一種平衡感。
這樣說來,如果幸福只是一個具體目標的話,即便你得到了,也未必會找到終極意義的幸福。因為,它正好符合王爾德的悲劇論。況且,任何獲得感背后都容易藏著貪婪。貪婪的人,在擁有的那一刻,會興奮,但興奮不是幸福。確切地說,這是一種刺激。
刺激給人的,只是短暫的眩暈感,而幸福予人的,是長久的充實感。
幸福的能力,是一種過平淡生活的能力。
即使你已經(jīng)富貴如馬云,仍覺得饅頭小米粥比山珍海味也差不到哪里,你就具備了幸福的能力。當然了,即便身在社會的最底層,也從沒羨慕過鮮衣怒馬鐘鳴鼎食的生活,你也就具備了幸福的能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守住內(nèi)心的平淡平和,這樣的人,必然會離幸福很近。一個人要什么有什么,與要什么沒什么,都容易成人生的困境。盛時的自我冷靜,衰時的自我蓬勃,都是很好的平衡內(nèi)心的能力。
幸福就是心里滿滿的,不羨慕,也不嫉妒,不抱怨,也不覺得委屈,自己笑,也對著別人笑,嘴里常說的一句話是:挺好的,挺好的,夠了,夠了。
幸福感,就是自我的滿足感。擁有自我滿足感的人,世俗的世界,可以打垮他的身體,但打不敗他的內(nèi)心,這樣的人能力超群,自然也最容易成為幸福的人了。
你討厭某上司,這個人要走了,你并不苛求能來一個好人,只是希望來的人不比當下的這個更壞,就足夠了。一個讓人厭倦的環(huán)境,最大的壞處是,你掙扎的時間長了,就會自降標準。
不是你沒了標準,而是不敢奢求了。
人在絕望的世界里,其實并不奢望能有多少轉(zhuǎn)機,只要不比現(xiàn)在更絕望,就是很有希望的一件事。
由此推及,人越幸福就越會幸福,越痛苦就越容易陷入痛苦。當人的精神被滋潤,就會向生活開許多窗,進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好。當人萬念俱灰,不僅會關(guān)上所有的窗戶,而且還會關(guān)上最后那扇門,自然,任何的美好,也就看不到了。
過平淡生活是最容易幸福的。這時候,穩(wěn)定、恬淡、沖和激發(fā)出內(nèi)心的理性之美和道德之美。理性之美那里,有秩序感,道德之美那里,有倫理感,二者共同引領(lǐng)生命走向自身的豐富和崇高。
這種愉悅和美,反過來會影響到身體。一個長久幸福的人,極容易是一個身體康健的人。是的,什么藥都不用吃?;畹眯腋?,就是人世間最好的藥。
與轟轟烈烈的榮辱浮沉相比,平庸的幸福更貼近生命的本質(zhì)需要。虛榮的人或許喜歡裘馬揚揚,向往轟轟烈烈,但這些人也清楚,好多體面的背后,是好多的煩惱。只有淡泊到骨子里的人,才放下所有,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安享內(nèi)心的悠然祥和。
這需要一份高過世俗的超脫,一份按捺欲望的智慧。
人生如果不以建功立業(yè)為計,只追求自我精神的充實和熨帖,我認為,那些會幸福的人,才是這個世界第一的能人。
(編輯??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