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陳欣 柳玉鵬
在“全面抵制”北京冬奧會遭到各國運動員和奧委會強烈反對后,一些美國國會議員18日拋出“外交抵制”和“商業(yè)抵制”的新劇本。前者由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提出,她聲稱世界各國領導人應拒絕出席北京冬奧會。作出后一項呼吁的議員則試圖通過向奧運會贊助商施壓達到目的。他們的所謂理由是早已被證實為謊言的“新疆種族滅絕”問題。正如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19日所說,種族主義是美國長達四個世紀的瘡疤,至今仍在流膿流血。美政客自詡“道德權威”的做法遭到嘲笑和質疑。趙立堅稱美方個別人的言論是典型的美式鬧劇,“注定不得人心,也不會得逞”。
佩洛西沒底氣:我們過去沒成功過
佩洛西等人是在18日的一場聽證會鼓吹上述提議的。聽證會由美國國會湯姆·蘭托斯人權委員會和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共同舉辦,從內容到參與者都能看出針對中國的惡意。聽證會以“中國、種族滅絕和奧運會”為主題,做證的既包括一貫操弄中國人權議題的美國政客,也包括創(chuàng)辦“公民力量”的“臺諜”楊建利等反華人士。美聯(lián)社報道說,國際奧委會和美國奧委會接到邀請,但他們沒有出席。
佩洛西成為提出“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的級別最高的美國政客。據(jù)“美國之音”報道,她在聽證會上呼吁世界各國領導人“不要去中國,而給中國政府帶來榮譽”,否則將“失去道德權威”。不過美國CNBC新聞網稱,佩洛西承認,她提出的“外交抵制”可能不會奏效。她說:“我不知道這是否可能,因為我們過去沒成功過?!?/p>
2008年,佩洛西也是打著人權幌子,敦促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抵制北京奧運會,但后者和8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一同出席了開幕式。2014年,美國以抗議俄羅斯的反同性戀法為由,呼吁“外交抵制”索契冬奧會。最終,美英法德等西方國家領導人缺席開幕式,但有60多國元首及國際組織負責人赴俄參加。
湯姆·蘭托斯人權委員會共同主席、共和黨聯(lián)邦眾議員史密斯則提出“商業(yè)抵制”,試圖向奧運會贊助商施壓。在聽證會上,他對國際奧委會、美國奧委會和眾多大型贊助企業(yè)都肯定在北京舉辦冬奧會的決定表示“極度不滿”,稱美國企業(yè)必須履行義務,不參與或不贊助北京冬奧會。史密斯提出應當讓贊助公司到國會做證,并對他們實行問責。
湯姆·蘭托斯人權委員會另一位共同主席、民主黨聯(lián)邦眾議員麥戈文為了政治私利,更是不在乎奧運會能否順利如期舉辦。美聯(lián)社報道稱,麥戈文呼吁國際奧委會延后舉辦2022年冬奧會,并重新尋找主辦城市。“美國之音”說,此時距離北京冬季奧運會召開僅剩不到9個月時間。來自美國國會兩黨的議員曾多次發(fā)出類似聲音,但都沒有獲得美國奧委會和國際奧委會正面回應。
不論是“外交抵制”還是“商業(yè)抵制”,都無法滿足那些反華組織的胃口。路透社報道稱,就在美國國會舉行聽證會的前一天,一個由“世維會”“西藏行動機構”等成員組成的聯(lián)盟發(fā)表聲明,要求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全面抵制”,而不是“外交抵制”等“較小”措施。美聯(lián)社說,國際奧委會不斷重申它必須保持中立,遠離政治。美國奧委會首席執(zhí)行官莎拉·赫士蘭德18日在書面聲明中回應國會聽證說,禁止美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肯定不是解決方案”,過去抵制奧運會的做法從來都未能達到政治目的。
美國不配當所謂“人權教師爺”
法新社19日報道說,佩洛西等人的言論引發(fā)中方強烈反應。趙立堅當天敦促美方有關議員停止利用奧林匹克運動搞卑劣的政治把戲,不要站在各國運動員和冬奧運動愛好者的對立面。他強調,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中國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的又一重要貢獻,將體育運動政治化有違奧林匹克憲章精神,損害的是各國運動員的利益和國際奧林匹克事業(yè)。
德國《慕尼黑水星報》評論稱,美國議員呼吁抵制北京冬奧會的背景是中國崛起,這讓美國的外交政策變得復雜。他們將中國視作美國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競爭者,抵制冬奧會成了反制中國的手段。法新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在從疫情中恢復后,北京將奧運會視為在全球舞臺上展示經濟和外交實力的機會。
在談到佩洛西口中的“外交抵制”時,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19日說:“這些呼吁完全是非外交的,聞起來像是美國國會發(fā)出的令人不快的氣味?!苯袢斩砹_斯電視臺援引俄國家杜馬議員斯維切夫的話說,美國議員發(fā)出民粹主義言論,因為他們認為,當前的美國外交政策是可以對不服從其意愿的獨立國家任意施壓。
“我不知道是什么讓一些美國政客認為他們有所謂的‘道德權威?在人權問題上,不論是從歷史還是現(xiàn)在來看,他們都沒有資格毫無根據(jù)地批評中國。”中國駐美大使館發(fā)言人劉鵬宇19日對路透社表示,美國利用奧運會干涉中國內政的企圖注定要失敗。趙立堅也揭批說,一部美國發(fā)展史可謂印第安人血淚史、黑人奴隸剝削史、少數(shù)族裔受辱史。美國內白人至上、歧視非裔、仇恨亞裔、“伊斯蘭恐懼癥”等極端排外思潮延續(xù)至今,充分說明美國根本不是所謂“民主燈塔”,根本不配當所謂“人權教師爺”。
“愚蠢絕對不能取勝!”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援引斯維切夫的話稱,現(xiàn)在美國的“民主”經驗已經打上引號。它應當首先解決自己的內部問題,然后再為全世界提要求。
抵制無法阻止北京吸引全球目光
拜登政府目前沒有公開支持抵制提議。法新社稱,這種做法遭到美國運動員的強烈反對,也被認為不太可能獲得西方國家的廣泛支持。英國《金融時報》19日報道說,據(jù)悉,拜登政府已與包括英國、澳大利亞在內的盟友就北京冬奧會進行初步商談,但官員們說,尚未就奧運會作出決定。當被問及佩洛西的表態(tài)時,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告訴路透社,拜登政府對北京冬奧會的立場沒有改變。
在歐洲,也有一些議員以新疆問題為由攛掇抵制北京冬奧會,比如英國自由民主黨領導人埃德·戴維。英國首相約翰遜之前被問到此事時說,英國通常都不支持抵制體育賽事。德國電視一臺19日報道稱,德國聯(lián)邦政府正在阻止有關北京冬奧會的辯論。德國聯(lián)邦內政部發(fā)言人曾表示,這個問題由體育協(xié)會自主決定。德國奧林匹克運動聯(lián)合會主席阿方斯·霍曼則對抵制斷然拒絕。
德國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議員19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目前總體而言,歐洲各國都對抵制持反對意見或不做表態(tài)。但在美國的“引導”下,未來也可能在這一話題上糾結,因為德國、法國等都在準備大選,有些人想熱炒這一話題。
美國彭博社評論稱,即便抵制真的發(fā)生,也不會有多大成效。中國仍將在國內和全球范圍內吸引大量觀眾。外國廣播公司可能會對新疆發(fā)表評論,但在滑雪坡上、在體育場館里以及在奧運會電視轉播上的表演都將只是體育節(jié)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