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學世界新聞網(wǎng)5月22日文章,原題:在華與日俱增的國際學生的影響澳大利亞人提到國際教育時,往往將中國當成國際學生來源國。但如今,中國已成為接收國際學生的主要東道國之一。在有關戰(zhàn)略優(yōu)先要務支持下,中國的國際教育政策制定達到空前水平。最近研究表明,中國的大學正學習調(diào)和地方、國家和全球之間的不同需求。目標是:適應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計劃、擴大全球觸角和市場影響力、提升專業(yè)影響力和管理效率、應對國際學生增多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等。
早在新冠疫情前,中國就已走在成為海外留學最重要目的地之一的路上。2018年,來自196個國家地區(qū)的492185名國際學生在中國大陸留學,分布在1004所高等教育機構(gòu)。自2009年以來,在華國際學生人數(shù)已翻倍,當時的數(shù)字是238184,而1978年僅為1236。
早在2010年,中國就制訂了展開大規(guī)模國際教育的計劃——在2020年達到50萬國際學生的招生目標,其中15萬人攻讀學位??傮w目標是使中國成為亞洲最大國外留學目的地——這個目標在2017-2018學年就已實現(xiàn)。
中國的國際教育計劃已被納入“一帶一路”范疇。這是中國高等教育走上世界舞臺的路線圖?!耙粠б宦贰背h是中國從國際教育主要進口國向崛起中的出口國迅速轉(zhuǎn)變的關鍵。2017年,317200國際學生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在華國際學生總?cè)藬?shù)的64.85%。
與此同時,中國國際教育的重點也轉(zhuǎn)向質(zhì)量保證。質(zhì)量提升并非新主張,但從2017年起有了實質(zhì)性改善。其中一個指標與國際學生的構(gòu)成有關。2018年,在華攻讀學位的國際學生首次成為主力(占52.44%)?!?/p>
(作者為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講師JingQi,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