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若菡
曾經(jīng)我手捧書本識過鳥,舉起相機拍過鳥,置身自然聽過鳥。如今,我執(zhí)筆沉思,試圖找尋我心中的“鳥”,發(fā)現(xiàn)似乎想寫的很多,卻又無從下筆……
在中國古詩詞和神話故事中,鳥的出鏡率不可謂不高。從“百鳥之王”鳳凰,到“大自然歌唱家”黃鸝;從兩情相悅的鴛鴦,到悲痛欲絕的杜鵑;從累年填海的精衛(wèi),到后羿射中的金烏,古人往往通過描寫不同的鳥來寄托情感,表達信念。
在中華經(jīng)典曲庫中,我也常聽到關(guān)于鳥的歌曲,或搖滾,或悲傷,或浪漫,最耳熟能詳?shù)哪^于那首《我是一只小小鳥》了。雖然它的“年齡”也許比我大許多,但每每聽到爸爸唱起,都仿佛覺得我能讀懂歌詞里的低吟或吶喊,這吶喊中透著一股無奈,無奈中又隱含著一絲逐夢的執(zhí)著——“未來會怎樣,究竟有誰會知道”。
在自然界里,有一種鳥,它是全世界最小的鳥,卻有“森林女王”的稱號。它,就是蜂鳥。初識蜂鳥,你會被它顏色艷麗的羽毛和小巧精致的身體所吸引,或許在世人眼中,這樣一個嬌小柔弱的角色就像“花瓶”,它的存在價值或許只是供人賞玩,但誰曾想,蜂鳥每分鐘的振翅率是世界鳥類之首!這兩個極端的“世界第一”——外形最小,振翅率卻最高,表明蜂鳥在飛行的每時每刻都用盡它所有的力氣,盡可能地提高飛行速度,這是與生命、這是與命運抗爭的無畏,更是對高遠志向的堅持!
《史記》中寫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小小的燕雀可能不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但鴻鵠是否又能明白燕雀的執(zhí)著呢?燕雀雖然渺小,但它用自己的力量努力追趕著鴻鵠的背影,或許終有一天,燕雀也能成為“鴻鵠”展翅翱翔,而“鴻鵠”也或許會因為驕傲自滿而停滯不前,慢慢淪為“燕雀”,我猜想,每只蜂鳥從一出生就明白,自己只有拼命飛行才不會被自然淘汰,這是蜂鳥流淌在血液里,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我相信,如果蜂鳥會說話,那么蜂鳥媽媽對蜂鳥寶寶說的第一句話一定是:“孩子,你只有拼命飛行追趕,才能生存下去?!狈澍B窮盡一生的執(zhí)著堅持與大膽表達,不正是“燕雀”蛻變成“鴻鵠”最佳范例嗎?
身邊人總說,我們年輕人是生活在陽光雨露下的幸福一代,是浸潤在蜜糖罐子里的幸運一代,但即便這樣,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總也會有遇到挫折彷徨的時候吧!當發(fā)現(xiàn)前后左右都沒有路時,我想,那就向上飛吧!仰望的天空永無止境,可能起先你的速度比別人慢些,但只要你心懷“燕雀之志”的熾熱與真心,堅持夢想不停歇,多遙遠的距離都能到達,多高遠的志向都能實現(xiàn)。
我終于找到了,當下的我心中那只年輕的“鳥”,那是一種勇于表達自我,執(zhí)著堅持夢想的信念?;蛟S若干年后,這只“鳥”又會幻化成其他,究竟有誰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