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近日,山西省運城市的一家超市火了。除了貼心設置盲道外,這家超市還準備了盲文標簽和無障礙支付通道,允許導盲犬進入,以及提供相應的志愿服務等,為保障視障人士購物的“最后一米”進行了引領性的良好示范。
時事鮮評
這家愛心超市博得網(wǎng)友一致點贊,是因為溫暖的精細服務,正好解決了視障人群出行“最后一米”的便利問題,讓他們不僅出得了門,還能入得了室,得以相對自如地獨立購物,為他們融入社會生活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幫助。
一項關于視障人群的基本信息調查顯示,30%的視障者(包括盲人和低視力者)基本不外出,46%的視障者外出需要家人朋友陪同,只有24%的視障者能依靠導盲犬、盲道等幫助勉強獨自外出。困住他們腳步的,除了公共交通干道上的無障礙設施不完備,還有各個服務場所在設計之初就缺乏助殘意識,從而無形中將包括視障人群在內的殘障人群“拒之門外”。而這些人群所急需的助殘幫扶,不僅限于安全踏出家門,更多的是能夠和正常人一樣便利地深入各個公共服務空間,在無人陪伴的情況下盡量廣泛地融入社會活動,分享時代發(fā)展帶來的一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先進成果。
這就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在“一盤棋”考慮城市規(guī)劃建設時,提前將殘障人群的需求合理地納入其中。同時,積極將高新技術應用到助殘領域中,進一步激發(fā)“互聯(lián)網(wǎng)+”的助殘潛力。
最后,應營造全社會關愛殘障人群、幫助其積極融入社會活動的良好氛圍。這次走紅的山西愛心超市,所有助殘設施的改裝,都是源自店長李偉瑄為視障人群考慮的一片善心,這是一份積極的民間公益助殘自覺,值得我們嘉許并積極效仿。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