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昆
關鍵詞:圖書館;視障者;無障礙電影;版權
摘 要:我國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正在將制作和向視障者提供無障礙電影服務納入業(yè)務范疇,但電影作品未受到視障者版權制度的規(guī)制對圖書館服務構成了制約。從有利于保障視障者無障礙權益出發(fā),圖書館界應向立法機關提出有針對性的修法建議,包括將無障礙電影列為法定的無障礙格式版,對電影作品和表演權、翻譯權等予以限制,賦予圖書館必要的修改權和技術解密權等。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2-0132-03
我國的無障礙電影發(fā)源于2009年上海圖書館、上海電影評論學會、上海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成立的全國首個無障礙電影工作室。2012年,在上海圖書館、上海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東方廣播中心的協(xié)作下,上海國泰電影院掛牌成為全國第一家“無障礙電影院”[1]。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展了無障礙電影服務,為視障者無障礙權益的保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無障礙電影的制作和傳播受到版權法的規(guī)制。雖然我國《殘疾人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等法律中都有關于圖書館為視障者開展服務的要求,但現(xiàn)行《著作權法》及其配套法規(guī)卻沒有為圖書館提供全面和詳細的政策支撐,包括沒有對電影作品進行限制,使圖書館制作和傳播無障礙電影的權利受限。值此《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之際,我國圖書館界應積極提出有利于無障礙電影制作和傳播的立法建議。
1 各國針對電影作品建立版權限制與例外制度的困難
在所有作品類型中,電影作品的版權問題最為復雜。因此,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在版權制度中都設專章對電影作品版權的歸屬、行使、限制、法律救濟等問題進行特別規(guī)定。具體內(nèi)容包括:一是電影作品具有“多媒體”性質(zhì),由文字作品、美術作品、音樂作品、模型作品等諸多類型的作品組成,表現(xiàn)形式具有綜合性特征。二是電影作品涉及權利人眾多,不同權利人的創(chuàng)作活動往往交叉重疊,很難具體分清貢獻的大少,并分配相應的報酬。三是版權產(chǎn)業(yè)往往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產(chǎn)業(yè)門類和經(jīng)濟支柱,各國對其進行版權限制和立法須持穩(wěn)妥、謹慎的態(tài)度。
部分國家在視障者版權限制與例外制度中明確排除對電影作品的適用。例如,加拿大《版權法》第三十二條“知覺障礙者”規(guī)定,知覺障礙者、依知覺障礙者的請求而為之或者為知覺障礙者的利益而為之非營利性組織實施下列行為的,不構成對版權的侵害:(a)以專為知覺障礙者而設計的形式,復制文學、音樂、藝術或者戲劇作品、電影作品除外。在加拿大《版權法》第三十二條“印刷品障礙者——加拿大境外”的規(guī)定中,同樣把電影作品排除在跨境交換無障礙格式版之外[2]。也就是說,無論是加拿大國內(nèi),抑或其境外的視障者都無法非經(jīng)授權地獲得和利用無障礙電影。
在另外一些國家的版權法中,雖然沒有明確排除電影作品在視障者版權限制與例外制度中的適用,但從其規(guī)定來看,事實上是做了否定性的立法。例如,德國《版權法》第四十五a條之規(guī)定雖然未明確適用的作品類型,但從對該法條的解釋可知,視障者版權限制與例外制度針對的版權客體與電影作品無涉[3]。
隨著國際社會對殘疾人事業(yè)的重視,是否對電影作品建立有針對性的版權限制與例外制度成為許多國家立法爭論的焦點問題之一,各方權利和利益博弈激烈,除了印度等少數(shù)國家,許多國家在此問題上的立法仍然是步伐遲緩。
2 《馬拉喀什條約》關于電影作品的規(guī)定
為了推動各國對視障者版權限制與例外制度的立法,同時加強國際版權政策的協(xié)調(diào)和統(tǒng)一,促進無障礙格式版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之間的跨境交換和共享,2013年6月在世界知識產(chǎn)權組織外交會議上締結了對視障者權益保障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馬拉喀什條約》(以下簡稱《條約》)?!稐l約》作為國際版權法領域的第一個人權文件,受到全球廣大視障者、殘疾人組織和文化遺產(chǎn)保存機構、教育機構的歡迎。但是,關于電影作品的版權限制問題,在《條約》立法磋商中爭議頗多,最終《條約》對該問題做出了靈活的處理。
在《條約》的立法討論過程中,中國、巴西等國的代表團主張對電影作品的版權進行限制,但是美國、歐盟等代表團卻持相反意見。在此情形下,《條約》第二條第(一)款關于“作品”的定義并未明確包括電影作品。但是,為了關照各締約方的訴求,《條約》第十二條又制定了“發(fā)展條款”,規(guī)定締約方可以在遵循“三步檢驗法”的前提下,根據(jù)本國的經(jīng)濟、文化需求,設置新的版權限制與例外。所謂“三步檢驗法”,即《伯爾尼公約》第九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版權限制與例外必須“限于特殊情況、不與作品的正常使用相沖突、不致不合理地損害權利人的利益”。目前,部分國家以“三步檢驗法”為標準,按照《條約》第十二條“發(fā)展條款”的規(guī)定,將電影作品納入了視障者版權限制與例外制度。
印度是視障者群體大國,是最先批準《條約》的國家。按照印度《版權法》的規(guī)定,基于殘疾人需求之目的,任何表現(xiàn)形式和形態(tài)的作品(無論何種作品類型,或者作品是否發(fā)表)都受到版權限制與例外制度的規(guī)制。另外,按照印度2013年《版權條例》第77條的規(guī)定,無障礙格式版具有極大的包容性,除盲文、大字版本外,還涉及科技進步下興起的數(shù)字無障礙資訊系統(tǒng)和數(shù)字版本,從而將殘疾人可以使用的所有無障礙格式版本囊括在內(nèi)[4]。
1988年,英國在其《版權法》中設置了殘疾人???,但是對“受益人”“無障礙格式版”等都做了嚴格限制。2014年,英國在修改后的《版權法》中對第三十一條及第七十四條做了重大修訂,規(guī)定在不違反商業(yè)供應檢驗法的前提下,圖書館等被授權實體可以出于視障者需要制作并向其傳播無障礙格式版[5]。由此可見,英國《版權法》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條約》的立法成果,適用于對電影作品的限制。
3 我國圖書館關于視障者版權立法的訴求
在我國,圖書館既是無障礙電影誕生的搖籃,又是無障礙電影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制作和向視障者提供無障礙電影正成為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必須通過版權限制和例外制度的立法創(chuàng)新解決版權對制作和傳播無障礙電影的制約問題,其中要明確賦予圖書館在視障者服務中的版權地位,使圖書館享有法定的資格和權利。為此,我國應將《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十二款中的適用主體進行擴大,除了盲文出版社,根據(jù)《條約》第二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應將所有符合法定條件的主體都納入“被授權實體”,其中當然包括由政府主辦、投資,并通過非營利性運作向視障者提供無障礙服務的圖書館。同時,為了防范圖書館對制作和傳播無障礙格式版權利的濫用,立法應明確圖書館的義務,做到權利和義務的統(tǒng)一。
為了滿足圖書館制作和向視障者傳播無障礙電影的需求,立法必須對“電影作品”版權的行使做出限制和例外的規(guī)定。對此,我國可以從國情出發(fā),按照《條約》第十二條“發(fā)展條款”的規(guī)定,明確對電影作品的限制,或者將《條約》第二條第(一)款對作品的“文字、符號和(或)相關圖示”的限制擴張為“一切適于制作無障礙格式版的作品”。另外,立法還應配套地對表演權、翻譯權、改編權等進行限制,同時將“無障礙電影”明確為一種法定的無障礙格式版。當然,對電影作品的版權限制必須符合“三步檢驗法”的規(guī)定。
出于我國向境外視障者提供無障礙電影和國內(nèi)視障者獲取與利用國外無障礙電影的考慮,我國應在立法中增加無障礙格式版跨境交換的規(guī)定,允許符合法定條件的圖書館出于非營利目的向境外被授權實體和視障者提供無障礙電影,并允許國內(nèi)圖書館從境外被授權實體進口無障礙電影。
我國視障者版權立法應對版權協(xié)議和技術措施的有效性做出明確規(guī)定,即排除影響圖書館行使制作和傳播無障礙電影的權利的版權協(xié)議和技術措施的適用,這也是《條約》的明確要求。例如,《條約》第四條第一(一)款用了“應在”的表述,意味著對版權的限制不具有選擇性。按照《條約》第四條第二款第一項關于“采取任何中間步驟”的規(guī)定,圖書館在制作和傳播無障礙格式版時可以非經(jīng)授權地對技術措施進行解密,前提條件是“必須”和“有限”。又如,依據(jù)《條約》第七條的規(guī)定,締約方可以對技術措施予以立法保護,但不應限制被授權實體在《條約》框架內(nèi)享有的權利的實現(xiàn),即對技術措施的法律保護不得妨礙或者減損圖書館等被授權實體的合理使用權利。
參考文獻:
[1] 李東曉.我國視障者的媒介使用及大眾媒介的無障礙供給研究[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4(4):30-36,144.
[2] 易健雄,譯.加拿大版權法[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7:75-76.
[3] 范長軍,譯.德國著作權法[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3:69.
[4] 魏剛泳.印度殘疾人版權例外制度述評[J].出版科學,2010(1):95-101.
[5] 胡開忠,趙加兵.英國版權例外制度的最新修訂與啟示[J].知識產(chǎn)權,2014(8):77-81.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