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英文文獻的賽珍珠研究學術傳播模式與區(qū)域特色分析

      2021-05-27 05:07:54崔欣卉盧章平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
      關鍵詞:賽珍珠學術文獻

      劉 竟, 崔欣卉, 盧章平

      一、 引言

      賽珍珠憑借小說《大地》(TheGoodEarth)等作品,于1932年獲得普利策小說獎(Pulitzer Prize),后在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之一,賽珍珠的作品在全世界廣泛傳播,賽珍珠研究熱潮陸續(xù)掀起。據統計,與賽珍珠有關的文獻包括原著、多國譯著作品、研究論著等上千種,出版年度從1931年跨度到2020年,涉及全球多個國家。

      當前學界對于賽珍珠及其作品的研究已有大量積累,面多眾多研究成果,我國學者利用多種文獻信息平臺對國內賽珍珠研究的期刊論文、學術會議等研究成果進行了綜述與分析。如張媛、穆坤坤等利用知網、萬方、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等數據庫對中國大陸學界賽珍珠的學術研究進行了梳理(1)張媛,穆坤坤.基于數據庫平臺的賽珍珠研究綜述(1978—2017)[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6-46.;顧正彤、張丹麗等分別對中國鎮(zhèn)江賽珍珠學術研討會(2002年、2005年、2008年、2012年、2017年)、“賽珍珠與民國時期的南京”國際學術研討會(2012年)和“2016年賽珍珠與亞洲”學術研討會上的賽珍珠學術成果做了綜述(2)具體詳見: 顧正彤《2002中國鎮(zhèn)江賽珍珠學術研討會綜述》,載《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張正欣《珍珠遺產歷久彌新——2005中國鎮(zhèn)江賽珍珠學術研討會綜述》,載《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張丹麗《新的研討 新的成果——2008中國鎮(zhèn)江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載《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潘亞莉《2012年鎮(zhèn)江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載《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潘亞莉《賽珍珠與歷史文化名城建設——2017年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及相關情況概述》,載《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6期;張宇《金陵覓珍珠——“賽珍珠與民國時期的南京”國際研討會綜述》,載《當代外國文學》,2012年第3期;王凱,王芳《探索賽珍珠研究的新領域——“2016年賽珍珠與亞洲”學術研討會綜述》,載《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除此之外,對賽珍珠研究英文學術成果的調研和分析并不多見,賽珍珠作為一名美籍作家,其作品大部分以英文形式發(fā)表,最開始受眾群體大都為熟練掌握英文的學者,因此深入分析賽珍珠研究的英文文獻,對于明晰賽珍珠學術傳播模式的歷程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分析賽珍珠研究的英文學術成果,運用信息可視化與內容分析的方法,借用拉斯韋爾5W傳播理論對賽珍珠學術傳播的傳播要素和傳播內容進行分析和內容挖掘,進一步探究賽珍珠學術傳播的區(qū)域特色,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二、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 數據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Web of Science和EBSCO檢索平臺,涵蓋了全球60多種數據庫,包括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 & HCI)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CPCI-SSH) 、Book Citation Index-Science (BKCI-S) 、Book Citation Index-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BKCI-SSH)等,主題涉及社會科學、心理學、教育、法律、醫(yī)學、語言學、人文、信息科技、表演、哲學及各國文學等。

      Web of Science平臺檢索式為TS=(“Pearl S.Buck” or “Pearl Buck” or “Pear Sydenstricker Buck”),EBSCO平臺檢索式為AB (“Pearl S.Buck” or “Pearl Buck” or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or SU (“Pearl S.Buck” or “Pearl Buck” or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or TI (“Pearl S.Buck” or “Pearl Buck” or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not AU (“Pearl S.Buck” or “Pearl Buck” or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檢索時間范圍為1931年—2021年1月,限定語種為英語。通過檢索,Web of Science平臺檢索結果為116條,EBSCO平臺檢索結果為287條,將來源題錄導入Note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進行合并刪減處理,最后得到期刊文章(書評)162條、會議論文15條、新聞報道26條、章節(jié)17條,共221條有效記錄。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即通過對英文文獻的作者、機構、發(fā)表年份、施引文獻等定量研究;同時,通過內容分析法定性地剖析賽珍珠研究英文文獻學術傳播的共性特征,探究賽珍珠研究的區(qū)域特色。本文采用的是NoteExpress文獻檢索與管理系統,其核心功能涵蓋知識采集、管理與挖掘等知識管理環(huán)節(jié),為下載、導入和導出多種來源途徑的賽珍珠研究資源題錄提供了便捷。

      三、 賽珍珠研究的學術傳播模式分析

      本研究借鑒傳播學拉斯韋爾的“5W”傳播理論分析賽珍珠研究英文文獻的學術傳播模式,“5W”傳播要素包括傳播者(who)、傳播內容(says what)、傳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受眾(to whom)、傳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3)哈羅德·拉斯韋爾. 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3:35-37.。在傳播過程中,這5個要素相輔相成,構成了賽珍珠研究英文學術成果傳播模式的全部內容,本節(jié)將圍繞上述要素展開詳細討論。

      (一) 傳播者與受眾

      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受眾在接受及利用信息后,又會產生新的信息,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因此信息的傳播者與受眾不可分割。在賽珍珠研究學術傳播活動中,既是傳播者又是受眾的機構和學者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課題組將來源數據導入NoteExpress中,利用文獻信息統計的功能對來源機構和作者進行統計分析,進一步看出賽珍珠研究英文學術成果的研究力量和受眾群體,見表1。

      表1 賽珍珠研究的英文學術成果傳播機構及人員發(fā)文量和引用量

      由表1可知,賽珍珠研究學術傳播機構包括以賽珍珠中心為主導的公益機構、高校的研究機構和出版社等。據統計,全球記載過賽珍珠研究的共計55個機構,記載數量較多的有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賽珍珠中心(美)、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延世大學(韓)、波士頓大學(美)等;從引用量來看,排名前五的機構有加利福尼亞州高級服務部(美)、洛馬林達大學(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美)、賽珍珠中心(美)、華盛頓大學(美),這些機構雖然研究數量不多,但具有一定影響力。另外,研究機構隨時間的變化也呈現了不同的趨勢,賽珍珠英文學術研究傳播主體早期主要為以賽珍珠研究中心(美)、賽珍珠基金會(美)為主的公益機構和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加州大學(美)為主的大學研究機構為主。2010年后則主要以高校的研究機構為主,主要分布在美國、中國和韓國等地,包括波士頓大學(美)、威斯康星大學(美)、韓國大學外國語學院(韓)、江蘇大學(中)、南京師范大學(中)等。

      通過對賽珍珠研究作者統計分析可知,賽珍珠研究學術傳播受眾群體來源于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參與賽珍珠研究傳播的學者總計1 509人,排名前五的作者有Conn,P(美)、Shaffer,R(美)、Buck,D(美)、Chung, S(韓)、Cheung,E(韓)。另外,若某文獻被其他文獻(即“施引文獻”)引用,則引用該文獻者必定為該文獻的受眾。因此,賽珍珠研究文獻的施引文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賽珍珠學術傳播的受眾群體領域。通過對已有賽珍珠研究文獻的施引情況的調查,發(fā)現被引頻次較高的文獻,其施引文獻的所屬學科除人文社科外大多為醫(yī)學領域。例如:學者Centerwall, S敘述了賽珍珠和另一位母親為身患相同病癥的女兒尋找原因,最終發(fā)現是苯丙酮尿癥的一段經歷(4)CENTERWALL S A, CENTERWALL W R. The discovery of phenylketonuria: the story of a young couple, two retarded children, and a scientist[J]. Pediatrics, 2000, 105(1):89-103.,該文獻總被引48次,其中32篇施引文獻的學科為醫(yī)學領域,7篇為人文社科領域。

      (二) 傳播內容

      通過深入剖析賽珍珠研究學術傳播內容,可以了解傳播者的意圖以及傳播內容同受眾之間的關系。為了更好地聚焦賽珍珠研究領域的學術傳播熱點,本研究通過收集和分析來源文獻中的關鍵詞和主題詞,識別出賽珍珠研究領域的知識關聯程度和研究熱點,從而更好地把握賽珍珠領域的傳播內容。

      賽珍珠研究英文文獻的傳播內容主要集中于對賽珍珠的生平及對其作品的學術研究,以期刊論文(書評)為主,其次是新聞報道、書的部分章節(jié)和會議論文。Conn,P的《賽珍珠文化傳記》是賽珍珠研究的一個里程碑,因為這是國內外學者第一次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對賽珍珠及其作品進行研究并得到了肯定。另外,“female”(女性)、“Nobel Prizes”(諾貝爾獎)、“East Asia”(東亞)等關鍵詞反映了這些研究主題與賽珍珠的作品存在很大的關系。從關于智障兒童教育的文獻到關于她對現代社會女性角色的思考,從在跨文化的邊緣試探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正是這些研究內容和主題使得賽珍珠作品能夠超越時空限制,傳播到世界各地。

      (三) 傳播渠道

      早期賽珍珠研究的學術傳播渠道主要是翻譯。迄今為止,賽珍珠研究學者已將《大地》翻譯成中文、德文、法文、荷蘭文、瑞典文、丹麥文、挪威文等100多種文字,被60多個國家出版,加快了賽珍珠作品的傳播進程。之后更多的是以會議、公益活動、課堂教學、講座為渠道發(fā)表的圖書、學術期刊、研究報告、論文集、新聞報道等出版物進行國際傳播。最早的學術會議是1992年美國弗吉尼亞州由倫道夫-梅肯婦女協會舉辦的“賽珍珠百年專題研討會:賽珍珠的幾個世界”,2016年至2018年又陸續(xù)在美國西弗吉尼亞、中國鎮(zhèn)江、韓國富川、意大利米蘭等地舉辦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形成了多部論文集,如SeveralWorldsofPearlS.Buck:EssaysatACentennial、BeyondTheGoodEarth:TransnationalPerspectivesonPearlS.Buck。同時,多地多次開展了賽珍珠專題講座,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還開設了“賽珍珠研究”碩士研究生課程(5)姚君偉.讓賽珍珠走進課堂——碩士研究生課程“賽珍珠研究”介紹[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55-58.。多種傳播渠道加速了賽珍珠研究的學術傳播。

      出版物對賽珍珠生平事跡的記載和對其作品的研究不僅對當時賽珍珠研究學術傳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同時也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紀念價值。據統計發(fā)現,刊登過賽珍珠主題的來源出版物共125種,數量較多的出版物有NewYorkTimes、LibraryJournal、SaturdayEveningPost、JournalofAmerican-EastAsianRelations、PhiladelphiaInquirer等,主要分布于美國、中國和韓國等地,涉及政治、文化、醫(yī)學、教育等多種主題。此外,實時報道的宣傳也促進了賽珍珠研究的學術傳播,期刊除了刊登有關賽珍珠作品的書評外,還刊登了賽珍珠所發(fā)生事件的新聞報道,如1942年,在VitalSpeechesoftheDay刊登了賽珍珠1942年2月10日關于國際關系的言論(6)BUCK P. The asiatic problem [J]. Vital speeches of the day, 1942,8(10):303.;1993年發(fā)表在LibraryJournal上的一篇視頻評論,回顧了有關賽珍珠的錄像帶《東風,西風:賽珍珠,擁抱世界的女人》(7)IODWICK K L. Film and video reviews [J].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94,53(1):299.;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諾貝爾獎女性得主的專欄展示了賽珍珠、居里夫人等女性的照片(8)Women nobel laureates [J]. Unesco courier,1995,48(9):35.。

      (四) 傳播效果

      傳播效果與受眾的關系密切,受眾對大眾傳播的內容并不是被動地、不加分析地全部接受,通過對賽珍珠研究年代分布的梳理,發(fā)現其學術傳播的效果并非十分顯著。如下頁圖1所示,1931年賽珍珠作品《大地》出版,Vincent發(fā)表第一篇書評,標志著賽珍珠學術傳播的開始;賽珍珠于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在西方各學界的反響并不大,研究學者發(fā)表的著作很少,對賽珍珠的作品也是貶褒不一,直到1994年文獻達到21篇,其原因是1992年舉辦的“賽珍珠百年專題研討會:賽珍珠的幾個世界”會議的論文集發(fā)表;隨后文獻數量逐漸見漲,但總體較少,隨著Hilary Spuring的圖書PearlBuckinChina:JourneytotheGoodEarth出版,在2010年時又迎來高峰,眾多學者基于此發(fā)表了書評,也標志著賽珍珠的研究進入多元化階段。至此,賽珍珠學術研究逐漸形成以傳播和受眾者為主導,通過會議、教學等傳播渠道,立足于賽珍珠的文學作品與公益事業(yè)的良好傳播循環(huán)。

      圖1 賽珍珠研究英文學術成果年代分布

      四、 賽珍珠研究學術傳播的區(qū)域特色分析

      根據對賽珍珠學術傳播要素的分析發(fā)現,其研究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亞洲,其余地區(qū)研究數量較少且分散。因此,本文選取了北美洲和亞洲區(qū)域的文獻,對賽珍珠研究學術成果的區(qū)域特色展開分析。

      (一) 北美區(qū)域賽珍珠學術研究熱點——社會和政治

      北美區(qū)域的研究主題涉及的關鍵詞有美國東方主義、中國、文化傳記、大地和美國兒童等,進一步對主題進行分類,發(fā)現研究趨勢大體分為兩類:以《大地》《賽珍珠文化傳記》為代表的作品研究;賽珍珠作品中的社會政治觀點研究。

      1. 以《大地》《賽珍珠文化傳記》為代表的作品研究。在美國的文學發(fā)展史上,雖然賽珍珠的作品在普通讀者中引起了轟動,但文學界反響并不大。賽珍珠作為一個有著雙重文化背景的作者,描寫的場景也大都與中國相關,這與當時崇尚民族自豪感的美國主流文化相悖,但賽珍珠在《大地》中所宣揚的中國人對家庭和農村生活的奉獻對美國的“自然民主”起到了一定的影響(9)SO R J. Fictions of natural democracy: Pearl Buck, The Good Earth, and The Asian American Subject[J]. Representations, 2010, 112(1):87-111.,美國學者Isaac也提到《大地》對美國人產生的影響,相當于使美國的一代人加深了對中國的印象(10)ISAAC H. Scratches on our mind[M].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1973:197-211.。另外,眾多學者對Peter Conn的著作《賽珍珠文化傳記》較為關注,書中描述了Conn是如何對賽珍珠產生興趣、賽珍珠的生平、作品的介紹以及表達了文學學者重新審視賽珍珠的迫切愿望(11)WINKLER K J. A biographer of Pearl Buck hopes to force literary scholars to look at her anew[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1996,43(10):16.(12)SHAFFER R. Nobel feminist[J]. Nation,1996,263(20):30-32.。

      2. 賽珍珠作品中的社會政治觀點研究。賽珍珠生前發(fā)表了70多本小說和非小說類書籍,并在各種報紙和雜志上發(fā)表了關于美國和國際社會政治問題的文章,其作品深入探討了20世紀中期美國的核心問題,為美國社會政治提供了敘事場所(13)CHENG E. Pearl S. Buck’s “American Children”: US democracy, adoption of the amerasian child, and the occupation of Japan in the hidden flower[J]. Frontiers,2014,35(1): 181-210.。So, RJ通過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小說《大地》和1943年的《排華法案》廢除聽證會三個相互關聯的背景批判性地重構和審視了美國的自然民主(14)SO R J. Fictions of natural democracy: Pearl Buck, The Good Earth, and The Asian American Subject[J]. Representations, 2010, 112(1):87-111.。學者Chung強調了賽珍珠作為傳教士和人道主義者的身份,并在東西方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15)CHUNG S. The missiology of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Article)[J].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 research,2017, 41(2): 134-141.。1941年賽珍珠等為了促進跨文化理解和種族和諧,成立了東西方協會(East & West Association),并與全美漫畫公司合作,創(chuàng)作了Johnny Everyman漫畫人物,旨在宣揚寬容和理解,反映了他們和美國社會更廣泛的內在的緊張和沖突;同時表明了流行文化不僅可以用來記錄文化和政治變遷,而且可以用來洞察這些變遷的方式(16)GOODRUM M. “Friend of The People of Many Lands”: Johnny Everyman, “Critical Internationa-lism” and liberal post-war US heroism[J]. Social history, 2013, 38(2):203-219.。此外,學者Chung也提到賽珍珠利用她的公眾身份對種族主義及如何克服文化障礙等問題做了大量貢獻(17)CHUNG S. The role of missionaries in the inception of transnational adoption,1949—1960.[EB/OL].(2018-03-02)[2019-08-03].http://search.ebscohost.com/login.aspx?direct=true&db=ddu&an=50b1f3fd 5315f9a7&lang=zh-cn&site=ehost-live.,使得賽珍珠的人道主義精神得到廣泛傳播。

      (二) 亞洲區(qū)域賽珍珠學術研究熱點——文學與漂泊經歷

      賽珍珠的文學創(chuàng)作大都反映亞洲或與亞洲有關,但從英文文獻的分布來看,數量較少,但研究主題分布較廣泛,關鍵詞主要有《大地三部曲》《庭院中的女人》、文化翻譯、漂泊經歷等,經過分類后可以劃分為以下三類:

      1. 以《大地三部曲》《庭院中的女人》等描寫亞洲文化為主的作品研究。賽珍珠的作品中有較多元素是描寫其在亞洲地區(qū)的所見所聞,尤其是在《大地》出版后,這些作品逐漸引起了中國、韓國以及印度等亞洲國家學者的重視,如武霞通過對《大地三部曲》中所寫的農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文化教育等問題的研究,尋找解決中國農村、農業(yè)和農民問題的具體途徑,為21世紀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18)XIA W, LONG X. Chinese rural issues reflected in Pearl S. Buck’s The Good Earth trilogy[C].Changsh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2011:172-176.。劉澍芃通過分析《大地》中敘事空間的描寫,表明正是賽珍珠對中國生活的理解和中國小說寫作的熟悉,使作者利用空間敘事完成小說(19)LIU S P. Scheduling of narrative space of Good Earth written by Pearl Buck[J]. 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15(1):128-133.。另外,Rochmat Budi Santosa 也從實用主義和社會學方面探討了《大地》的語用學和社會學的運用問題,發(fā)現中國農村人的生活與印尼農村生活有一定的相似性(20)SANTOSA R B. A pragmatic analysis and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Pearl S Buck’s The Good Earth[J]. Register journal, 2016, 3(2): 127-144.。除了《大地》以外,趙霞基于語料庫工具識別《庭院中的女人》這部作品中的隱喻關鍵詞,提出賽珍珠的認知語境和隱喻思維與中國陰陽符號學和她在中國的生活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21)ZHAO X, HAN Y, ZHAO X C. A corpus-based study of metaphor in pavilion of women[J].Chinese semiotic studies,2019,15(1): 95-117.。

      2. 賽珍珠文學翻譯及文學作品研究。作為作品流傳語種較多的作家之一,賽珍珠的作品《大地》被各個國家的讀者所傳閱。Park. J提到翻譯是實現“東亞世界文學”并將其帶入歷史運動的一種文化實踐和文化效應,而20世界上半葉東亞翻譯的時代,往往伴隨著有意或無意的誤解,賽珍珠的《大地》與林語堂的《北京時刻》之間的觀點差異,則是通過中國作為“他者”的意識形態(tài)轉型與東亞自我表征的翻譯而產生的。Park(韓)以賽珍珠的《大地》和韓日作家俞敏彥的《八月底》以例,從民族志和后殖民主義的角度重新審視文化翻譯,并通過對其他翻譯的分類,從哲學的角度來反思和批判多元文化文學(22)PARK M, YANG M. An analysis of multicultural literature through Homi K. Bhabha’s hybridity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ies[J]. Universitas-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5, 42(5):57-72.。孫建成(中)對賽珍珠譯的《水滸傳》中歸化和異化、意譯和直譯的翻譯策略進行了研究(23)SUN J C, YANG J. Covert domestication:an invisible norm in cultural translation—a stu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Shui Huzhuan by Pearl S.Buck [C].大連:首屆東北亞語言文學與翻譯國際學術論壇,2010:280-288.。Hassan(沙特阿拉伯)在對英文和阿拉伯語兩種譯本的《大地》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將英語完成時態(tài)翻譯成阿拉伯語的模式(24)HASSAN A H G. Translating English perfect tenses into arabic: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translations of Pearl Buck’s novel The Good Earth[J].Babel,2006,52(3): 243-261.。

      3. 賽珍珠的漂泊經歷及身份定位研究。賽珍珠曾提到“我在一個雙重世界長大,一個是父母的美國人長老會世界、一個小而干凈的白人世界;另一個是忠實可愛的中國人世界,兩者間隔著一堵墻”,而正是她這段生活經歷和心理狀態(tài)才會使得賽珍珠被文學邊緣化所理解和同情。由此,Kuek(韓)對比了賽珍珠和韓素音的自傳,并通過文學理論學批評的理論與方法,探討了與自傳中人物的困境、選擇和身份密切相關的合法性問題,并提出他們的自傳為探究一個“外來者”是否會有一個合法的位置,一個民族是否有權選擇自己的命運以及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是否有權自主決定自己的現代化進程等問題(25)KUEK F, FAN P S. An appeal for legitimacy: a reflection on the autobiographies of Pearl S. Buck and Han Suyin [J].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2015,42(4):39-60.。另外,Hsu提到在賽珍珠、林語堂、約翰·杜威等作品中不僅體現了美國重新了解中國的過程,也充滿了作者對其身份、時代背景和國家地位的焦慮(26)HSU H. Pacific crossings: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transpacific imagination[J].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a: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AIA), 2009, 69(10):40001.。

      (三) 其他區(qū)域賽珍珠學術研究熱點

      相較于北美和亞洲,在歐洲、澳洲、非洲等地區(qū),賽珍珠的學術研究并未得到廣泛傳播,且未形成明顯的區(qū)域特色,研究主題較單一。當前研究包括意大利曾在2016年和2018年舉辦過兩次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各學者探討了賽珍珠的文學作品主題,并出版了論文集(27)姚君偉.當賽珍珠遇到“一帶一路”[EB/OL].(2019-06-04)[2019-08-26]. http://www.sohu.com/a/318525181_488357.;GEN(英)等對賽珍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發(fā)表了評論,肯定了賽珍珠的文學成就(28)Voice of America[N]. Times, 2009-01-29(2).;Walravens 提到賽珍珠翻譯的《水滸傳》對德文版的《水滸傳》有一定借鑒意義(29)WALRAVENS H. The tranlation of chapter 1 of ShuiHu Zhuan by Max Gerhard Pernitzsch(1929) with an introduction [J]. Monumenta serica-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2018, 66(1):161-185.;Burdusel(西班牙)以有過跨文化翻譯經歷的作者為對象,對其語言、記憶、身份、故事、文化等方面進行了考察(30)BURDUSEL E N. Literature and multiculturalism: connecting cultures and mapping the world through language and storytelling[J]. Revista transilvania, 2017(9):1-4.等。

      五、 結語

      本研究從拉斯韋爾的5W傳播理論出發(fā),利用文獻計量和內容分析方法,對賽珍珠研究英文學術成果的學術傳播模式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 賽珍珠研究學術傳播機構包括以賽珍珠中心為主的公益機構、高校研究機構和出版社,受眾群體來源于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文社科學者和醫(yī)學者;(2) 賽珍珠研究學術傳播的內容為對賽珍珠生平及作品的學術研究;(3) 形成了以會議、公益活動、課堂教學、講座為形式發(fā)表的專著、學術期刊、研究報告、論文集、學位論文、新聞報道等出版物的傳播渠道;(4) 賽珍珠研究的學術傳播曾有一段時期傳播受到阻礙,但在20世紀后期涌現了眾多研究機構和人員,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5) 從區(qū)域特色看,形成了以北美和亞洲區(qū)域為主不同的研究特色,如北美以美國社會政治為主題的研究,亞洲以文學作品與身份定位為主題的研究等。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本土區(qū)域研究的火熱,中日韓學者在國際上發(fā)表的賽珍珠研究英文學術成果相對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些國家賽珍珠研究國際化學術傳播的不足。

      本文是基于Web of Science和EBSCO兩大文獻檢索平臺中收錄的賽珍珠研究英文學術成果所做的定量與定性研究,梳理分析賽珍珠研究學術傳播模式和區(qū)域研究特色,挖掘了賽珍珠研究英文學術成果的研究熱點,豐富了賽珍珠學術傳播的研究方法。由于本文研究團隊精通語種的局限,未對國際上發(fā)表的其他語種相關學術成果進行分析,但希望能夠以此為例,進一步推動賽珍珠研究的學術傳播影響力,以此煥發(fā)賽珍珠作品長久的生命力。

      猜你喜歡
      賽珍珠學術文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讀·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賽珍珠:我在鎮(zhèn)江有個家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3:00
      鎮(zhèn)江高等專科學校賽珍珠研究所簡介
      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fā)的學術思考
      中國博物館(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東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21世紀中國賽珍珠研究述評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灵璧县| 南昌市| 奉贤区| 弥勒县| 福鼎市| 饶平县| 德清县| 丰都县| 乌拉特前旗| 多伦县| 福建省| 南召县| 百色市| 黄大仙区| 柳州市| 札达县| 军事| 闻喜县| 延寿县| 德清县| 新疆| 马山县| 古田县| 林西县| 大名县| 白银市| 桑植县| 宁乡县| 常德市| 平顶山市| 钟祥市| 临海市| 绵竹市| 万载县| 安顺市| 万安县| 满城县| 金阳县| 济南市| 东光县| 余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