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圣跡之圖——民間藏書與文化傳承學術(shù)研討會”在孔子博物館舉辦。此次活動由孔子博物館主辦、《藏書報》協(xié)辦,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副會長郭向東,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民間古籍收藏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翁連溪,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位古籍保護專家、民間藏書家與會。郭向東表示,此次孔子博物館與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民間古籍收藏工作委員會的多位藏書家聯(lián)合,集中展示“孔子圣跡圖”,很有特色,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舉措,很有意義。
《圣跡之圖》的大薈萃。孔子“十有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其豐富的一生就濃縮到后人的《圣跡之圖》中,此次展覽共展出藏書家們提供的20種110件圣跡圖展品,既有明、清、民國時期的刻本、拓本、石印本、鉛印本、珂羅版印本,更有朝鮮光武八年、日本昭和十三年等稀見國外刻本,這些線條流暢,品相上佳的《圣跡圖》,圖文并茂地介紹了至圣先師孔子由凡人圣的人生經(jīng)歷,是國內(nèi)民間收藏《圣跡圖》在博物館的首次集中展示??鬃硬┪镳^將其設于基本陳列“大哉孔子”主展線“圣跡廳”展出,加上孔博館藏的三套不同版本圣跡圖,整個“圣跡廳”展品內(nèi)容,顯得豐富多彩,洋洋大觀,是名副其實的《圣跡之圖》大薈萃。如此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展覽,非常便于公眾親近古籍,感受古書之美,從而更多地關(guān)注古籍保護事業(yè),更加積極地參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
民間藏書家的雅集。作為“《圣跡之圖》——民間藏書特展”的活動之一,此次研討會圍繞“民間藏書在當代古籍保護與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孔子形象的歷史變遷”等展開熱烈討論,30多位來專家、藏書家相聚一堂,立足國內(nèi)古籍民間收藏、保護、利用實際和個人研究領(lǐng)域、成果,各抒己見,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執(zhí)著熱愛和高度自信。會議期間,三位藏書家將自己珍藏的古籍文獻無償?shù)鼐栀浗o孔子博物館,其中,金亮先生、劉禹先生共同捐贈了民國珂羅版印本《孔子圣跡圖》四冊、《先師孔子行教像》拓片一張、《萬世師表》拓片一張;劉洪金先生捐贈了日本寬延庚午年大觀堂、仙鶴堂、大保堂、玉海堂刻本《論語集解義疏》十冊,日本元治甲子年浪華萬蘊堂刻本《論語集解義疏》五冊。三位藏書家的慷慨捐贈,擴充了孔子博物館古籍文獻類藏品數(shù)量,這些珍貴的古籍圖書在孔子博物館必將能夠得到更好地保護和研究,更廣泛地傳播與利用,有裨于這些文化遺產(chǎn)發(fā)揮啟迪民智、鑒古知今的作用,讓古籍文獻真正“活”起來。
國有博物館與民間收藏良性互動的有益探索。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全社會的力量,打通國有大型博物館與民間收藏的科學通道,實現(xiàn)良性互動,更好地服務社會,是孔子博物館一直在探索的課題。孔子博物館作為弘揚、傳承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主基地,近年來充分發(fā)揮館藏資源優(yōu)勢,積極開展古籍文獻的整理、研究與利用等工作,先后出版了《圣賢的足跡·智者的啟迪——孔府珍藏文獻展圖錄》《孔子博物館藏孔府檔案匯編·明代卷》等圖書,舉辦一系列以古籍文獻為主題的專題展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切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的指示。民間古籍收藏工作委員會在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的領(lǐng)導下,致力于中國古籍的收藏、保護、整理、研究與利用,并取得了豐碩成果。雙方通力合作舉辦的“圣跡之圖——民間藏書特展”,匯聚了民間收藏和館藏力量,共同為觀眾奉獻了一場文化盛宴。這次《圣跡之圖》特色展覽的成功舉辦和研討會的順利召開,為公私藏書機構(gòu)搭建了互動交流的平臺,與會的藏書家、專家、學者對藏品的保護和價值進行深入探討和挖掘,交流收藏與保護珍貴古籍的經(jīng)驗與方法。對孔子博物館而言,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加強了與民間收藏家們的交流與合作,更是博物館如何在民間藏書的發(fā)展與傳承中更好地發(fā)揮橋梁作用進行的一次有益嘗試。
據(jù)悉,孔子博物館還將建設孔子思想和儒家典籍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傳播中心,計劃以此次展出的《圣跡圖》為基礎,以國內(nèi)外公藏的其它版本《圣跡圖》為補充,匯編為《孔子圣跡圖全編》出版發(f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