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是經(jīng)明代報恩光孝禪寺磁青描金《妙法蓮華經(jīng)》七卷,前有描金彩繪釋迦牟尼說法圖,場面宏大,氣勢恢宏,后繪有護法韋馱,繪制精美,惟妙惟肖。有洪武、洪熙、宣德、嘉靖萬歷五朝發(fā)愿題記七則,共錄洪武、宣德、嘉靖、萬歷時期福建高僧多達十九位,捐資修護供養(yǎng)信士信女共計十九名。正是明代這些高僧大德的虔心宏愿,善士善女的誠心修護、散花供養(yǎng),才使得這件明代福建佛教歷史上的傳宗金字法寶歷經(jīng)六百二十七年的世間劫難,完整未失。
第一卷:1357×29厘米;第二卷:1219×29厘米;第三卷:1230.5×29厘米;第四卷:1414.5×29厘米;第五卷:1357×29厘米;第六卷:1242×29厘米;第七卷:1196×29厘米。
成交價:RMB 529萬元
元刻本1函10冊黃麻紙線裝
提要:是書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四周雙邊或單邊,黑口,雙魚尾,上魚尾下題“方上后乙”,下魚尾下草書頁碼。卷首附十四幅全套大元全圖,為明初本《元勝覽》所無。制圖精準(zhǔn),較其他版畫意義更加重大。拍品特征與各家著錄元本相合,因海內(nèi)無存而《善本總目》不載,極為稀見,其集歷史文物性、學(xué)術(shù)資料性、藝術(shù)代表性之善本三性于一身,堪當(dāng)善本中的頂級藏品收藏,2006年1月臺北故宮曾將其館藏《圣朝混一方輿勝覽》及二十九件文物出展德國,備受好評。中外古地圖收藏家能得一份18世紀(jì)的古地圖即如獲拱璧(參閱田濤《田說古籍》)。這次拍賣讓海內(nèi)外藏家共同見證了14世紀(jì)的全套古地圖揭開神秘的面紗,續(xù)寫了一段書林佳話。
尺寸:18.8×12.5厘米
成交價:RMB 345萬元
鈐印:劉繼(朱);班侯書畫(朱);淮安何寶善字楚侯亦字守拙(白);景福私?。ㄖ欤?;氏慵(朱);沈同芳(白);羅良鑒(白);盾叔(朱);濟寧馨子(朱);澹廠詩(朱);多祿之?。ò祝患殖墒希ㄖ欤?;嵩叟(白)
提要:此經(jīng)高25.7厘米,長555.4厘米,整紙28行,十二紙,首殘尾全,共計4923字,紙經(jīng)過染黃打蠟,淡烏絲欄。筆法雍容沉雄,氣韻生動,是盛唐寫經(jīng)之妙品,有刮改,整篇一氣呵成,筆筆不茍,歷經(jīng)千年仍神采奕奕、光彩奪目,實乃千年墨寶。28行,440字。第十二紙12.2×25.7厘米,28行,52字。一部完整的金剛經(jīng)為5040字,此經(jīng)缺僅117字。民國舊裝,尾跋有184厘米。
尺寸:755×25.7厘米
成交價:RMB 333.5萬元
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何遷撫州官刻本(宋)臨川王安石撰
鈐?。骸胺卜蜈w氏家藏”朱文方印、“劉蒼潤讀書記”朱文方印、“漢陽劉氏珍藏”朱文方印、“劉枀”朱文小方印、“居漢之陽”朱文方印、“劉蒼潤”白文方印。
提要:此本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首有紹興十年黃次山《紹興重刊臨川文集敘》,次《總目》二卷,每卷有子目,后接正文,尚延南北宋刻本之舊。據(jù)《中國古籍善本總目》P1253著錄為明嘉靖三十九年何遷刻本,另有嘉靖十三年(1534)書林宗文堂刻本,二十五年(1546)臨川知縣應(yīng)云鸞本,行款皆為十一行二十二字,細黑口,四周雙邊,與此刻迥異。此本為何遷巡撫江西時所刻,宋體字,鐫刻精整,典型嘉靖風(fēng)氣,堪稱明代官刻名品,故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P671謂“荊公文集,今世通行者以明嘉靖本為最善”云云,諸家書目多有記載。
出版:《四部叢刊》據(jù)此影印。
尺寸:25.5×18厘米
成交價:RMB 126.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