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四
說起豬骨,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排骨,而說起排骨,第一個想到的則一定是糖醋排骨。酸酸甜甜的口感,十分開胃,豬肉香混著糖醋汁,色澤油亮性感,味道肥而不膩,作為家常菜,中國人的家宴上總少不了它。但說起最愛它的城市,還得是上海。
上海人吃糖醋小排,有“冷吃熱做”的說法,可以熱吃,香嫩酥軟,也可以將熱菜做冷吃處理,香脆有嚼勁。但無論哪種吃法,那種入口后明快而強烈的酸甜汁,煮得柔嫩順滑、骨肉分離的帶骨肉,都足夠讓人魂牽夢繞,若是吃到帶脆骨的部分,咬起來嘎嘣脆,則更是意外之喜。
但如果你只知道排骨的這一種做法,就真的是錯過了太多美味。
無錫的醬排骨跟糖醋小排模樣差不多,遠看閃閃發(fā)光,近看赤醬濃油,但味道完全不同。就像無錫的一切吃食一樣,無錫醬排咸中帶甜,骨湯濃味道鮮,肉質也更酥爛脫骨,用手輕輕一拉就可以把骨頭完整地抽出來。
若想吃清淡本味,少不了粵味里的豉汁蒸排骨,嘎嘣一咬,別有妙趣。若是追求濃郁風味,則有云南臘排骨,本是為長久保存的腌制,卻帶來歲月的悠長味道。最經典的做法是臘排骨火鍋,大火熬制幾個小時,將香氣充分釋放,在這樣濃郁湯汁的加持下,不管放什么蔬菜都能煮得濃香四溢。
跟排骨相連的脊骨,因為肉少難啃,最不受人喜歡,朝鮮族人民卻能將其化為神奇,做出一碗土豆脊骨湯。脊骨焯水后和土豆一起煮,調味用大醬和辣醬,再加上蘇子籽和干白菜,湯色金黃,肉香濃郁,湯底味道鮮咸可口,土豆煮得綿軟,大塊脊骨雖然肉不多,慢慢嗦起來卻意外地有趣。
豬大骨棒是燉湯的好材料,“無湯不上席,無湯不成宴”的廣東人又怎會錯過豬骨靚湯?可以加牛大力、土茯苓、懷山等各種南藥,各有各的功效。但論好喝,還得是加五指毛桃,五指毛桃不是桃,是??浦参锪颜崎诺母?,跟豬大骨一起煮,味道鮮美,氣味芳香,清潤可口。
不同于廣東靚湯不吃肉只喝湯的文雅,東北人吃起大骨則充滿了豪氣:只啃肉,不喝湯。棒骨要經過足夠時間的蒸煮,放涼后放入自制料湯中鹵制。吃的時候要先嗦骨髓再吃肉,典型的吃法是直接抱著大骨頭棒,把表層骨髓嗦干凈,然后用筷子慢慢挑剩余的骨髓。
三國時期,楊修曾給雞肋下了一個著名的定義:“食之無肉,棄之有味”,這話給如今的沈陽人聽了,一百個不服:雞架那么好吃,怎么可以把它扔掉!它肉雖不多,但每一塊都是日常拉伸成百上千次的活肉,彈嫩筋道。骨頭多且細碎,但每一口都能體會來回撕扯的快樂,暢快淋漓。
這么好吃的肉,自然做法也有無數種,可以像豬大骨一樣熏醬,獨特的熏雞工藝帶給了雞架煙熏火燎的江湖氣,也激發(fā)了雞架肉的緊致,冷吃就酒,越吃越有。
熏雞架之前,在鍋底加一勺糖,是沈陽的古法糖熏工藝。加入白糖后,雞架的顏色更加紅潤,雞肉的味道也會帶有絲絲甜意。沈陽人喜食甜口,所以炸雞架上也帶著厚厚的糖漿,吃起來有焦糖氣息,一般跟沈陽老式麻辣燙搭配,別提有多香。熏過的雞架還可以辣炒或涼拌,放上大把的香菜和洋蔥,在煙熏雞架的濃重味道里,又多了一絲清新。
雞架也可以熬湯,雞架湯煮出來的面撒上幾粒榨菜,鮮味順著冒上來的熱氣直達鼻腔,讓人欲罷不能。
在北京,吃烤鴨剩下的鴨架也有相同的待遇。點完一只烤鴨之后,服務員通常會問你剩下的鴨架怎么處理,一般會有兩種選擇:煮湯和椒鹽。一鍋鴨架湯煮至奶白,加入大白菜和豆腐,撒上一層厚厚的白胡椒,喝一碗神清氣爽,一消鴨肉的肥膩;鴨架做成椒鹽的又是一道大菜,重新回炒鍋里加熱,撒上一層厚厚的椒鹽,外酥里嫩,越啃越有味。
若再細分,雞架、鴨架上最精華的部分又是哪里?
武漢人會告訴你,是鴨鎖骨。雙V字形的鎖骨,可以說是鴨架上肉最足的地方,也是最方便啃食的地方。整塊鴨鎖骨對半掰開,先吃中間的軟骨,軟、彈、脆,然后逐一再次對半掰開細細啃食,是比小龍蝦還能令人放得下手機的存在。
如果覺得雞架、鴨架吃起來麻煩,不如試試腳骨上的肉。
雞身上最值錢的部分是什么?一斤高達70元的掌中寶會告訴你到底誰是雞肉之王。掌中寶是雞腿關節(jié)的軟骨,一只雞也只有兩個,吃起來軟彈、脆嫩,會爆汁,是各地燒烤中最金貴的部位。比如四川烤串里的掌中寶,用小鐵釬一個個串起,撒上極細的辣椒粉,香辣無比。而在云南,火塘烤肉的鐵網上鋪上一層腌制過的掌中寶,烤得冒油,吃起來更是肥而不膩,焦黃酥脆。
雞骨棒是遼寧每所學校門口小攤都有賣的“橫貨”,幾塊錢就能買到一整盒,骨頭上包裹著濃郁厚重的醬料,骨酥醬稠,肉雖不多,但來回啃食的樂趣卻無法代替。
不知為何,人們很少提到牛、羊、魚骨,其實它們的存在,造就了一道道低調的美味,令資深食客著迷不已。
北京的羊蝎子和涮羊肉這“北派火鍋雙雄”,就將羊骨頭吃得淋漓盡致:羊蝎子,主要用羊身上口感鮮美的脊椎骨,帶著脊背肉和脊髓,一節(jié)一節(jié)的骨頭上附著的全是活肉。徒手撕扯上面的肉,再細細吸食中間的骨髓,每一口,都是讓人靈魂出竅的美味。
很多人搞不清為什么在涮肉時會有種肉叫高鈣肉片,其實是因為肉中含有脆骨,在牛羊的濃香中,還帶著脆脆的口感,格外令人驚艷。
更大氣的吃法,便是原汁原味的新疆烤羊排,烤羊排切小塊,放進馕坑里燜烤,烤熟后撒上細鹽和洋蔥,羊肉細嫩,把筷子扔到一邊,直接上手!
這兩年火爆的烤牛骨髓,則集中了牛身上的全部精華。手臂長的牛骨髓對半砍開,烤熟后油香四溢,用小勺挖出來吃,嫩嫩滑滑,脂膏香醇。
人們只知魚骨危險,一不小心卡在喉嚨里,卻不知魚骨也能做出花樣,廈門有種零食就是以魚骨為原料,深海魚骨烘烤到酥脆,還帶著沒有去除干凈的魚肉,色澤金黃,口口香酥,吃起來咯吱作響,完全停不下來。
有人說,吃骨頭是一種“窮人樂”,富人都吃凈肉,文雅至極。卻不知,把難啃的地方吃出樂趣,才是人生的精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