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軸心時代的中西博雅教育:背景、內涵與特點

      2021-05-31 02:47:21夏豪杰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春秋戰(zhàn)國古希臘

      夏豪杰

      [摘要]公元前800到公元前200年是雅斯貝爾斯所說的軸心時代。軸心時代的東西方社會都處于文明發(fā)展的繁榮時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博雅教育的理念就是在這一時期萌生的。中國與古希臘的教育家基于類似的社會背景提出了內涵不完全一致的博雅教育思想,同時中西的博雅教育理念又有著許多共通之處。對軸心時代中西博雅教育思想與實踐的比較可以幫助我們探究中西教育傳統(tǒng)的根底,以加深對現(xiàn)實教育的理解。

      [關鍵詞]軸心時代;博雅教育;古希臘;春秋戰(zhàn)國

      [中圖分類號]G53/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2-0033-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2.007

      “軸心時代”是德國哲學家、歷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其著作《論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出的一個概念。雅斯貝爾斯認為“世界史的軸心似乎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是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間產生的精神過程。那里是歷史最為深刻的轉折點”[1]。他把這一時代稱為軸心時代。軸心時代的西方正處于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文明繁盛期,中國則處于春秋戰(zhàn)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文化大繁榮階段。在軸心時代,中國和西方都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以及中國的孔子、孟子、荀子等。這些東西方的思想家與教育家提倡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稱為博雅的教育。本文就是對這一時期的博雅教育的內涵加以對比,以展現(xiàn)人類文明早期博雅教育的基本特點。

      一、軸心時代:博雅教育誕生的時代背景

      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的大繁榮期,雅斯貝爾斯認為這一時期的中國與古希臘同時且集中地發(fā)生了人類歷史上“非凡的事件”。這一時代,中國的老子、孔子、墨子、莊子等許多思想家奠定了中國哲學的根基,而在古希臘則有巴門尼德、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創(chuàng)立了西方的哲學思想[2];同時,他們也創(chuàng)立了最早的教育學說,其中蘊含了博雅教育的思想,影響了中西兩千余年的教育。

      (一)軸心時代的中西社會

      雅斯貝爾斯明確指出,軸心時代的中國與古希臘有著類似的社會環(huán)境,而這樣的社會條件有利于思想的進步?!皩S心時代這些現(xiàn)象的最簡單的解釋,似乎最終可以歸結為有利于精神創(chuàng)造的共同的社會學條件:眾多小國家、小城市林立;一個政治分裂,沖突頻起的時代;爭斗和革命所帶來的困境同時伴隨著繁榮,由于并沒有在任何地方發(fā)生過廣泛并且徹底的毀滅;對至今為止的各種狀況的懷疑?!盵3]

      軸心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為文化的發(fā)展與思想的進步提供了基石。軸心時代的中國正處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周王室的衰弱,各諸侯國并起,爭相奪取霸權、擴張土地、擄掠人口,互相兼并,戰(zhàn)亂不斷;同時,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力取得了快速發(fā)展,“廢井田而開阡陌”使得農業(yè)生產的效率提升,手工業(yè)技術的進步使得商業(yè)逐漸繁榮。錢穆認為“春秋以至戰(zhàn)國,為中國史上一個變動最為激劇的時期。……社會方面,則自貴族御用工商及貴族私有的井田制下,變成后代農、工、商、兵的自由業(yè)”[4]。隨著王權衰落與諸侯國興起而來的是學術下移,貴族壟斷文化的狀況被打破,知識逐漸傳入到民間,為思想的繁榮與教育的興起奠定了文化基礎。古希臘背靠歐洲大陸,又處于愛琴海的中心地帶,與周邊國家的交流帶來了繁榮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社會經濟狀況較為良好。而政治情況則與中國類似,當時的希臘社會由雅典、斯巴達等多個城邦組成,各城邦有著相對獨立的地位,他們各自為城邦的繁盛戰(zhàn)斗。

      軸心時代社會經濟的繁榮使得社會上有一些人可以脫離生產勞動而單獨從事專門的思維活動,這為教育的產生與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邦國林立、戰(zhàn)亂不斷的環(huán)境為思想的爭鳴提供了較為寬松的政治氛圍。同時,為改變社會混亂的狀況,許多思想家開始設想如何構建完美的國家,此時教育的重要作用被人們所重視?!霸跒碾y面前,人們愿意通過洞見、教育、改革來拯救一切。他們希望通過制訂計劃來掌控事件的進程,他們要恢復或第一次營造新的良好狀況?!盵5]此時,博雅教育作為一種較為理想的教育形式被提出來了。

      (二)軸心時代中西博雅教育的誕生

      在雅斯貝爾斯看來,軸心時代的不同文明雖相距遙遠,但有著許多共同關心的事件;雖然走了不同的道路,但卻指向了相同的目的地,“彼此起源不同的多條道路似乎暫時通向了共同的目的地”[6]。而在教育領域,中西社會都指向了博雅教育。

      軸心時代的中西博雅教育的產生與發(fā)展的路徑是不同的。中國的博雅教育是在繼承“六藝教育”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中國的六藝教育即是指以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門課程為教育內容的教育形式,這一教育形式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大約是我國的夏朝,到了西周時期得以完善[7]。六藝教育注重人的德、智、體的和諧發(fā)展,其中“禮、樂”屬于德育,“書、數(shù)”屬于智育,“射、御”屬于體育,具有博雅教育的基本特征。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繼承了六藝教育的傳統(tǒng),并對其進行了變革,發(fā)展出了具有儒家特色的博雅教育。西方的博雅教育亦稱為自由教育,主要是針對古希臘的自由民或貴族的教育,因為他們是擁有大量閑暇時間的統(tǒng)治階級。博雅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以發(fā)展人的理性為目標的博雅學科,也就是后來西方的“自由七藝”——文法、修辭、辯證法、算數(shù)、幾何、天文、音樂。而自由七藝的出現(xiàn)則經過了兩個發(fā)展階段:前三藝是由古希臘的智者學派在長期的授徒講學過程中提出的;后四藝是柏拉圖大力主張的教育內容,在古羅馬時期被確定為正式的課程,最終構成了自由七藝。

      雖然中西方博雅教育的產生與發(fā)展的路徑不一,卻都和一批思想家與教育家的倡導與推動息息相關。如中國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古希臘的智者學派、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這些思想家和教育家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在文明的內部不斷游歷,促進了自身思想完善的同時,傳播了自己的教育主張,使得博雅教育的理念傳播開來。

      二、軸心時代中西博雅教育之內涵

      《教育大辭典》把“博雅教育”解釋為:(1)以一般文化修養(yǎng)課程為主要內容來促進人的智慧、道德和身體等多方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創(chuàng)始人為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2)提倡尊重兒童,促進兒童天性自由發(fā)展,使其成為自由人的教育思想,代表人是法國的盧梭[8]。本文使用的即是其第一層意思?!啊粗R淵博;‘雅,乃品格高雅。”[9]由此可知,博雅教育的內容應是廣博的,是一種通才式教育;博雅教育品格應是高雅的,是一種非職業(yè)化的教育。就軸心時代的中西博雅教育來看,二者在教育內容、教育對象與教育目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教育內容:廣博的知識

      “博文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質”[10],強調教育內容的廣博性是博雅教育的基本特征。無論中西,博雅教育在教育內容方面都體現(xiàn)出了一定的廣博性,關注了德育、智育、體育的基本內容。

      古希臘博雅教育關注知識的多樣性,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就是博雅教育的課程,自由七藝——文法、修辭、辯證法、算數(shù)、幾何、天文、音樂。這七門課程包含的內容廣泛,既有基本的知識教育與邏輯思維教育,以培育人的理智,也有綜合藝術教育,以發(fā)展人的美感與道德;既有人文知識,也有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七藝中雖沒有直接與體育相關的課程,但事實上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教育家無不強調體育鍛煉的重要作用,而且古希臘的教育體系中身體的鍛煉是最重要的,各個城邦都重視兒童身體的訓練,還設有專門的訓練結構,如斯巴達的埃弗比,雅典的體操學校、國立體育館等。

      軸心時代中國的博雅教育繼承了西周的六藝教育的基本內容。六藝中“禮、樂是‘六藝教育的主干,禮與樂互為表里、不可分割。樂在古代是藝術的總稱,其中包括音樂、舞蹈、詩歌等多項表演藝術。射,是射箭的技術;御,是駕御戰(zhàn)車的技術。射和御是武士必備的技能。書,指識字和著文,在文字產生之初,識字教學之中往往還要傳授自然博物常識。數(shù),是數(shù)術的簡稱。……數(shù)的教學不僅有數(shù)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包括一些‘技術性知識技能的傳授”[11]。由此可知,六藝教育亦是關注了德、智、體諸方面的內容,在教育內容上同樣體現(xiàn)出廣博的特征。孔子對六藝教育的內容進行了取舍,他把教育的重點放在了道德和知識兩方面?!墩撜Z·述而》有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學而》又記載“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就道德教育來看,孔子主張以“仁”為核心,以“禮”為規(guī)約,他說“克己復禮為仁”。他教育學生把禮作為道德行為的準則,做到“仁者愛人”。就知識教育來看,孔子編訂的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是知識教育的主要內容。六經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包含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如孔子曾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盵12]在這里孔子認為學習《詩》可以習得一些自然常識。另外,《易》中也包含一些數(shù)學與天文的知識。

      總體來看,中國的博雅教育內容對科學知識的關注度不夠,重在關注人文社會知識,即使六藝教育雖明確把“數(shù)”作為一門課程,但也只是把其列入較低層次的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同時,從教育內容看,西方更加重視人的邏輯思維、審美等個人理性的培養(yǎng),而中國更加關注處理人際關系的社會知識。

      (二)教育對象:有一定階級性

      軸心時代的中西社會正處于奴隸社會,或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期,這一時期的教育也被烙上了當時社會的階級色彩。軸心時代的中西博雅教育的對象有著階級的區(qū)別,并不是大眾都能不分貴賤地接受博雅教育。

      古希臘的博雅教育也叫作自由教育,是針對自由民的教育,而不面向奴隸。這與古希臘的社會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古希臘的社會由貴族、自由民和奴隸組成,貴族和自由民則是社會中的統(tǒng)治階級,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管理城邦,而不用參加社會生產,奴隸是直接的生產勞動者,為自由民和貴族服務。自由民作為統(tǒng)治者擁有接受教育的閑暇時間和物質基礎,而奴隸則被排斥在博雅教育之外。古希臘的博雅教育是為了造就具有廣博知識和優(yōu)雅氣質的人的統(tǒng)治者,這也不是作為被統(tǒng)治者的奴隸能夠覬覦的。同時,貴族與自由民作為統(tǒng)治者不僅有權利,而且有義務接受博雅教育,那是因為“他們應該進行清晰而合乎邏輯的思考、生動的講演和有分析的閱讀。他們應該具備一些關于生活世界、人性和宇宙運行方式的知識。如果他不掌握這些知識,不能理智地閱讀、思考和講演,那么,他就不可能是一個自由人”[13]。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古希臘博雅教育具有很強的階級性。

      中國的博雅教育誕生初期也具有較強的階級性,但隨后出現(xiàn)了平民化的趨勢,階級性有所削弱。西周時期的文化教育是由貴族和官吏壟斷的,“學在官府,官守學業(yè)”是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征。“六藝”教育主要是奴隸主貴族教育,普通大眾與奴隸是沒有機會接觸的。而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學術下移出現(xiàn)的教育下移,教育逐漸平民化。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他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學生不論年齡、國籍、種族、貴賤、階層等,都可以獲得孔子的教導??鬃拥牡茏觼碓磸碗s,年齡各異,國別不同,家庭出身更是千差萬別,有少數(shù)來自于貴族家庭,如南宮敬、司馬牛、孟懿子等;有一些來自商賈家庭,如子貢;更多的學生則出身貧賤,如顏回、曾參、仲弓、子張、子路、公冶長等[14]。

      (三)教育目的:個人與國家的完善

      中西方的教育家共同認為博雅教育是理想的教育形式,為實現(xiàn)個人的發(fā)展與國家的完善,人們應接受而且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博雅教育。博雅教育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直接目的,不管是孔子倡導的“為己之學”,還是古希臘的發(fā)展理性的教育,都是為了促進人的完善。同時,他們也認為教育是構建理想國家的基石,教育促進個人的完善亦可以促進國家的發(fā)展,因此,社會目的亦是博雅教育的間接追求。

      孔子認為:“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盵15]他強調通過教育與學習實現(xiàn)個人知識與道德的完善,成為德才兼?zhèn)涞木?。孔子提出了“性相近,習相遠”,在他看來人先天的稟賦是相近的,而后天的習染與教育使人千差萬別。另外,他還指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16]。他進一步指出了主動地接受教育是個人進步的基礎,如果“困而不學”那就只能淪落為下等人了??鬃舆€從自己的經歷出發(fā),進一步強調教育與學習的重要作用。他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7]??鬃哟罅μ岢逃龑€體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在他看來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促進個體的完善,這也就強調了教育的個體修身功能。古希臘的博雅教育強調人的理性的發(fā)展,以促進個人的完善。柏拉圖從理念論出發(fā)強調了理性的價值,他認為理性是最大的善,因此教育的目標是發(fā)展人的理性。同時,中西的博雅教育也都重視教育對社會完善的價值,把教育作為構建理想社會的重要工具。李弘祺認為:“一個人固然必須全心追求個人的道德完善以及與知識的融合,他也必須同時不忘自己的道德成長帶有社會意義。這就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國教育思想中的中心思想?!盵18]《大學》有言:“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盵19]這足見“儒家思想家有多么重視個人的道德品行與社會及政治和諧之間的關系”[20]。反觀西方的博雅教育在其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培養(yǎng)統(tǒng)治者,實現(xiàn)社會的完善,重視教育的社會發(fā)展價值。如柏拉圖主張培養(yǎng)具有理性的哲學王,是為其理想的國家培養(yǎng)統(tǒng)治者。因此,就教育目的來看,軸心時代的中西博雅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共識,雙方都重視教育的個人修養(yǎng)功能,也重視教育的社會發(fā)展功能。

      中西博雅教育雖然都重視個人的完善,但二者在實現(xiàn)個人完善的過程中的關注點卻有所不同。中國的儒家博雅教育更加強調通過知識的學習來完善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直接指向現(xiàn)實的生活;而古希臘的博雅教育則重在強調學習知識來發(fā)展人的理性,更加注重個人思維的發(fā)展,柏拉圖強調理性是最大的善。也正因為儒家的博雅教育過于注重道德修養(yǎng),而不關注人的理性的培育和思維能力發(fā)展,“便相對地忽視、輕視甚至反對科學的抽象思辨,使中國古代科學長久停留并滿足在經驗論的水平……缺乏理論的深入發(fā)展和存思辨的興趣愛好”[21]。這是中西博雅教育的區(qū)別之一,也是造成近代以來我國科技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三、軸心時代中西博雅教育的共同特點

      (一)廣博性、人文性與古典性

      從博雅教育的名稱可知其教育內容必然是廣博的。就中西博雅教育的實踐來看,一般包括了人的發(fā)展必需的德育、智育與體育的相關知識,具有“博”的特征;同時,就教育內容來看,中西博雅教育都特別關注人文知識,具有人文性的特征。西方七藝中的文法、修辭、辯證法、音樂都屬于人文知識;我國六藝中的禮、樂、書等知識,孔子倡導的“文、行、忠、信”都屬于人文知識的范疇。而古典性是指博雅教育重視古典作品。劉徐湘與馬曉蓉認為古典博雅教育倡導精通教育模式,“教學主張經典著作的閱讀和解讀”[22]。蘇格拉底曾說:“賢明的古人在他們所著的書中遺留下來的寶貴的遺產,我也和他們共同研討探索,如果我們從古人的書中發(fā)現(xiàn)什么好的東西,我們就把它摘錄出來,我們把能夠這樣彼此幫助看為是極大的收獲?!盵23]可見,古希臘人是非常重視古典作品的。中國的博雅教育更是如此。孔子編訂的六經無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孔子自己也曾說“好古”“信而好古”。這種對古典作品重視的觀點被后人所繼承,成為了中國教育的一項傳統(tǒng)。李弘祺認為“中國教育史正是恒久不斷地持續(xù)著這么一項過程:從奠基于失傳的古老技藝和知識的典籍里吸收傳承已久的智慧,并且不斷以更加精致的思維重新理解這些智慧”[24]。這都反映出博雅教育內容的古典性。

      (二)普通性與人本性

      “博雅教育是一種通過知識學習培養(yǎng)學生心智能力,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非功利性教育?!盵25]軸心時代的中西博雅教育都以發(fā)展人、完善人為直接的目標,個體的成長與完善都是其教育的重要目的,因而可以認為這種教育具有人本性的特點。同時,因其教育并不指向專門的職業(yè),博雅教育體現(xiàn)出普通性。古希臘的博雅教育以促進人的完善為直接目標,主張培育具有理性的、知識廣博的、品格高雅的統(tǒng)治者,這些統(tǒng)治者不需要直接從事專門的社會生產。因此,博雅教育只能是普通性的教育,而非職業(yè)性的教育。亞里士多德認為:“應教授兒童那些真正必需的有用東西,但并不是教以一切有用的東西。因為職業(yè)可分為自由的和偏狹的。兒童應教給對他們將來有用的知識,而不致使他們鄙俗化。任何職業(yè)、藝術、科學,凡是足以使自由民的身體、靈魂、心理不適應于實踐或無法運用其德行者,即為鄙俗的。所以我們稱那些引致人體畸形的藝術為粗鄙的,并且所有付酬的工作都消耗和降低了心力,所以對之亦有同樣看法。有些自由藝術,也很合于自由民修習,但須有限度。倘若為了達到藝術的完善而過分致力,也將導致同樣的惡果。”[26]同時,中國春秋戰(zhàn)國的博雅教育也有這樣一種特點,如孔子主張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木樱@種君子具備的是高尚的德行和淵博的知識,而不是專業(yè)化的技能。

      (三)理想化

      軸心時代的博雅教育既是切實存在的教育形式,也是教育家的理想,在那個時代未真正實現(xiàn)的教育理想。無論是孔子理想的君子、孟子倡導的大丈夫,還是柏拉圖提倡的哲學王,都只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現(xiàn)實中都沒有真正地出現(xiàn)。正如他們的哲學思想、政治理念一樣,他們的教育思想也帶有理想化的色彩。雅斯貝爾斯說軸心時代的“哲學家們從一個國家到另外一個國家,他們成了謀士和導師,他們或者遭人蔑視,或者受人歡迎,他們彼此間進行討論或競爭。在孔子受挫于衛(wèi)國的朝廷與柏拉圖在敘拉古的失敗之間,在培養(yǎng)未來政治家的場所——孔子的私塾,和服務于同一目的的柏拉圖學園之間,可以發(fā)現(xiàn)類似的社會學現(xiàn)象”[27]。由此可知,軸心時代的思想家在自己的政治理念難以實現(xiàn)之后,他們開始退而興學,培養(yǎng)人才,試圖通過培養(yǎng)理性的人才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在少數(shù)人那里所實現(xiàn)的思想和實踐的最高的可能性,并沒有成為共同的財富,因為大多數(shù)人不能理解他們的思想”[28]。由于時代的限制,他們的教育理想只能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落實,而未竟全功。

      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軸心時代誕生的許多思想都深深烙印在人們的血脈深處,成了不可磨滅的精神傳統(tǒng),對于當下的社會與教育依然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李澤厚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思想,“它由思想理論已積淀和轉化為一種文化——心理結構。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這已經是一種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存在”[29]。而西方社會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起就確立了自由教育思想的傳統(tǒng)[30],一直被西方社會重視并不斷發(fā)展完善,至今依然指導著教育實踐。雅斯貝爾斯認為“在人類每一新的飛躍之中,他們都會回憶起軸心時代,并在那里重燃火焰。自此之后,情況一直如此:對軸心時代可能性的回憶和重新復蘇—復興—引發(fā)了精神的飛躍?;貧w到這一開端,是在中國和印度乃至西方不斷發(fā)生的事件”[31]。

      參考文獻:

      [1][2][3][5][6][27][28][31][德]卡爾·雅斯貝爾斯.論歷史的起源與目標[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8,8,26,12,18,12,12,14.

      [4]錢穆.國史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92.

      [7]孫培青,任鐘印.中外教育比較史綱(古代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7:18.

      [8]顧明遠.教育大辭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46.

      [9]申國昌.博雅教育的文化內涵與實踐路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11):10-16.

      猜你喜歡
      春秋戰(zhàn)國古希臘
      海洋星探組 像春秋戰(zhàn)國人一樣航海
      從春秋戰(zhàn)國儒家經典剖析武術教育養(yǎng)生之道
      少林與太極(2023年4期)2023-07-14 07:48:06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東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 06:25:44
      萌芽期|春秋戰(zhàn)國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24
      璀璨的古希臘藝術
      古希臘人辦事,基本靠神
      藝術啟蒙(2018年12期)2019-01-04 03:37:02
      第五回 熱愛“實用而宏大”的古希臘人
      藝術啟蒙(2018年11期)2018-12-04 05:31:06
      時空大轉盤·古希臘
      歷史喵第二部
      古希臘人眼中的世界
      探索科學(2017年5期)2017-06-21 21:16:16
      马公市| 绥阳县| 江达县| 田阳县| 北川| 五常市| 琼海市| 资溪县| 龙海市| 浠水县| 平乡县| 定结县| 呼伦贝尔市| 含山县| 交口县| 博白县| 新沂市| 乌鲁木齐县| 登封市| 通河县| 河间市| 当涂县| 江西省| 麻城市| 乐都县| 昆明市| 乌拉特前旗| 泗水县| 伊春市| 阳高县| 招远市| 山西省| 麦盖提县| 呼伦贝尔市| 东山县| 济阳县| 静乐县| 灵石县| 金沙县| 依安县|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