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娜 江莎 謝雪英 田艷花 王榮榮
(廣東省中醫(yī)院大學城分院腎內(nèi)科,廣東 廣州 510006)
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終末期腎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最主要的替代療法[1]。長期的透析治療在延長患者生命的同時也會給患者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負擔,產(chǎn)生心理痛苦。心理痛苦是指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嚴重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質量[2-3]。目前,國外研究較多關注MHD患者的心理痛苦,并有專家建議把心理痛苦列為第6大生命體征并作為臨床護理常規(guī)評估項目[4],而國內(nèi)尚缺乏關于MHD患者心理痛苦的研究報道。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MHD患者心理痛苦發(fā)生現(xiàn)狀,并分析心理痛苦與自我管理行為及希望水平之間的相關性,為醫(yī)護人員制定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性抽樣法選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腎內(nèi)科住院部的114例血透患者做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美國NKF-K/DOQI對慢性腎臟病第5期診斷標準[5]。(2)已建立長期血液透析通路,并開始行規(guī)律血液透析治療。(3)年齡≥18歲。(4)知情同意,理解配合。排除標準:(1)接受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2)合并嚴重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等。(3)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1.2.1.1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設計患者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收入、工作、生活自理能力、透析齡和每周透析次數(shù)。
1.2.1.2心理痛苦管理篩查工具 該量表包括生理問題、情緒問題、家庭問題和實際問題4個維度30個問題,各條目均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1~4代表從無到嚴重程度,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786,折半信度為0.705[6]。
1.2.1.3自我管理行為量表 該量表包括伙伴關系、情緒處理、問題解決和自我護理4個維度20個問題,各條目均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得分20~8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為越好[7]。
1.2.1.4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 包括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采取積極的行動和與他們保持親密的關系3個維度12個條目,每項采取1~4級評分,總分12~48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希望水平越高[8]。
1.2.2調查方法 問卷由調查者統(tǒng)一發(fā)放,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并取得同意后填寫。對于行動不便或理解能力較差者由調查者口述幫其完成。填完后當場回收。本研究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20例,回收有效問卷114例,問卷有效率為95%。
2.1MHD患者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中平均年齡(53.48±14.54)歲。見表1。
表1 MHD患者一般資料(n=114) 例(%)
2.2MHD患者心理痛苦及各子量表評分 見表2。
表2 MHD患者心理痛苦及各子量表評分 分
2.3MHD患者心理痛苦和自我管理行為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MHD患者心理痛苦和自我管理行為呈顯著負相關(P<0.001),心理痛苦越嚴重,其自我管理行為越差,見表3。
表3 MHD患者心理痛苦和自我管理行為相關性
2.4MHD患者心理痛苦和希望水平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MHD患者心理痛苦總分和希望水平總分呈顯著負相關(P<0.001),心理痛苦越嚴重,其希望水平越差,見表4。
表4 MHD患者心理痛苦和希望水平相關性(r)
2.5一般資料與心理痛苦、自我管理行為及希望水平的單因素和回歸分析
2.5.1一般資料與心理痛苦、自我管理行為及希望水平的單因素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MHD患者的心理痛苦與性別、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工作情況、居住情況及透析次數(shù)有關(P<0.05);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與文化程度、婚姻、居住情況及生活自理能力有關(P<0.05);MHD患者的希望水平與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月收入、工作情況及透析時間有關(P<0.05)。
2.5.2一般資料與心理痛苦的回歸分析 以心理痛苦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性別、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工作情況、居住情況及透析次數(shù)對患者心理痛苦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P<0.05),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及工作情況負向預測心理痛苦總分(P<0.05),也即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收入越低、或工作情況越差,其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越嚴重;性別、居住情況與透析次數(shù)則相反(P<0.05),見表5。
表5 一般資料與心理痛苦的回歸分析
2.5.3一般資料與自我管理行為的回歸分析 以自我管理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多重線性歸回發(fā)現(xiàn),文化程度、婚姻、居住情況及生活自理能力對自我管理產(chǎn)生影響,且各變量皆顯著正向預測自我管理總分(P<0.05),即婚姻狀況越好、居住情況越佳、生活自理能力越好,患者的自我管理分數(shù)越高。見表6。
表6 一般資料與自我管理的回歸分析
2.5.4一般資料與希望水平的回歸分析 以希望水平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月收入、工作情況及透析時間均對患者希望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婚姻狀況與透析時間負向預測希望水平總分(P<0.05),即婚姻狀況越差、透析次數(shù)越多,患者的希望水平總分越低;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以及工作情況則相反,顯著正向預測希望水平(P<0.05)。
表7 一般資料與希望水平的回歸分析
3.1MHD患者心理痛苦和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分析 自我管理行為是患者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自我調控的內(nèi)在能力,在處理慢性腎臟疾病帶來的心理、社會和生活方面帶來的問題發(fā)揮重要作用[10]。表3結果顯示,心理痛苦和自我管理行為呈負相關,說明MHD患者心理痛苦越嚴重,其自我管理行為就越差。心理痛苦嚴重的患者容易產(chǎn)生逃避、屈服的應對態(tài)度和憤怒、沮喪的負面情緒,疏遠與親人和朋友間關系,從而喪失對疾病的治療信心。因此,醫(yī)護人員應該主動評估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給予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和行為指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2MHD患者心理痛苦和希望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表4結果顯示,心理痛苦和希望水平呈負相關,說明心理痛苦越嚴重,其對未來的態(tài)度也就越消極,這和孔培培等[11]對癌癥患者的研究結果相似。心理痛苦作為負性心理可削弱患者身心健康和社會功能,使其產(chǎn)生無助、無用等心理感受并影響患者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認知與反思。研究[12]發(fā)現(xiàn),心理痛苦嚴重的患者往往缺乏家庭支持和社會交流,對未來抱有強烈的不確定感。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幫助患者樹立正確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建立短期化目標,提供鼓勵支持,激勵患者對生活、對未來的希望。
3.3患者的一般資料與心理痛苦、自我管理行為及希望水平的回歸分析 本調查結果顯示,性別是心理痛苦的影響因素,并且發(fā)現(xiàn)女性的心理痛苦較男性更明顯。這可能與女性患者在感情方面較男性易表現(xiàn)為細膩、敏感和脆弱和心理彈性較差有關[13-14]。文化程度的高低對血透患者的心理痛苦、自我管理及希望水平均可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可能與文化程度越高,認知水平就會越高有關,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好,可更好的采取積極的行為和態(tài)度進行自我管理。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38.60%的血透患者為自費透析,家庭月收入較低的患者較易產(chǎn)生心理痛苦,總體的希望水平較低。透析患者每周一般要進行2~3次的透析,對大部分患者的家庭是一個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15]。工作情況及居住情況對患者的心理痛苦、自我管理均可產(chǎn)生影響。家庭生活中,配偶及子女是患者的主要照顧者及精神支柱,家庭的陪伴可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影響其自我管理行為及希望水平[16]。自我管理行為也是MHD患者的心理痛苦的重要影響因素,自我管理較差的MHD患者,其心理痛苦更加明顯,更重的心理痛苦又會影響其自我管理能力,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醫(yī)護人員需要關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減輕其心理痛苦。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針對MHD患者焦慮抑郁的研究較多,而心理痛苦卻未得到重視。心理痛苦和血液透析管理密切相關。因此,醫(yī)護人員應正確認識血液透析相關心理痛苦,及時有效的評估,發(fā)現(xiàn)其相關問題,并采取干預措施減輕其心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