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文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不僅要完成課本知識的教學,還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重任。這樣,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課堂教學的需求。據此,教師可以借助導學案,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筆者在本文以高中政治教學為切入點,對導學案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一、導學案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思想政治是高中階段最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其理論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并且擔負著完善學生政治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任。但在傳統(tǒng)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受教學模式、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無法實現(xiàn)高中政治教學的育人目的。在新課程標準下,可充分借助導學案這一新型的課堂教學載體,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
鑒于傳統(tǒng)高中政治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現(xiàn)狀,通過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能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自主學習方法,進一步調動學生對政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中政治學習中,真正實現(xiàn)了“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全面提升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
二、導學案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精心設計高中政治導學案。
在高中政治導學案教學模式下,加強導學案的精心設計是基礎和關鍵,直接決定了高中政治的教學質量。在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下,設計出高質量的導學案,不僅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目標,還指出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方向。具體來說,在精心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應遵循三個原則。(1)實用性原則。這是設計和編制導學案的主要原則之一。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應切實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知能力,使得教學科學化、實際化。(2)啟發(fā)性原則。采用導學案教學模式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為目的。據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可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3)靈活性原則。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切實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真正實現(xiàn)靈活教學,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需要說明的是,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教師還要預留出一部分內容,讓學生獨立完成,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習效果。
2.借助導學案明確教學重難點。
鑒于傳統(tǒng)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現(xiàn)狀,教師可充分借助導學案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明確教學重難點,并促使學生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深入了解政治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進而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對教材中的重難點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講解。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對重點內容進行填充,以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市場配置資源”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導學案教學模式,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而引導學生對這一節(jié)內容中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以引導學生對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深刻認識,從而有效地提升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
3.借助導學案建構知識體系。
知識導學是導學案的重點內容,教師要借助導學案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體驗政治學習的樂趣。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各項學習活動的時候,要注重政治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以導學案為中心,將知識分類,并根據其內涵進行排列,進一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通過導學案,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不斷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時,教師可以通過導學案將教學內容空格化、序號化,讓學生根據導學案自主學習和探究教學內容,并將重點知識和關鍵詞填寫在導學案上。
綜上所述,傳統(tǒng)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導學案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顯著提升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