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
近一個時期,我們在網(wǎng)絡視頻中看到了不少引發(fā)輿論熱議的課堂事件:對那些不愿聽講擾亂課堂的學生,有老師或痛下重手當堂毆打,或滿腔怒火話語霸凌,或冷嘲熱諷辱及家長……令人驚詫的是,犯事者往往大多是自帶光環(huán)的優(yōu)秀老師,竟然這般粗魯失態(tài),如此悖逆師德,緣由何在?
我看,心態(tài)失衡情緒失控是一個癥結。
累莫大于心瘁。愈益濃重的憂郁、壓抑、煩躁、焦慮,已是許多一線老師的普遍心結。
創(chuàng)新是一面鼓,在老師的身后重槌亂敲,令其不勝惶恐。
教育理念的解放,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變革,已是大勢所趨?!罢n堂革命”就是這一創(chuàng)新的核心地帶。每一位有所追求的教師自當激情投入,乘勢而上,充分涌流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主動創(chuàng)新中贏得教學自由,開拓發(fā)展空間。
然而,在不少地方,背離教學需求,罔顧師生意愿,熱衷于追風趕浪,新概念、新模式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在形式主義大轟大嗡的推進中,創(chuàng)新演化成了政績的砝碼、形象的裝飾和特色的標簽。結果,不僅一再加重了教師工作的負擔,而且極大紊亂了他們沉靜的心緒。許多冠冕堂皇的“名師工作室”有名無實,琳瑯滿目的“創(chuàng)新型課堂”流于時髦的表演,折騰老師,忽悠學生。已有專家就盲目推崇信息化和大數(shù)據(jù),隨意濫用大量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多媒體教學手段敲響警鐘:一旦讓學生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就很難彌補,“ 輕則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重則可能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分數(shù)是一把劍,在老師的頭頂一線高懸,令其坐立難安。
中央對此已有明令,實行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堅決克服唯分數(shù)、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不得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學校和教師,堅決改變用分數(shù)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創(chuàng)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只是,高考的指揮棒威力猶在,改革談何容易?分數(shù)升學率競爭的根基牢固,哪能輕易撼動?教師們還得直面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的兩難選擇,應對上級考核還是家長評價的不同度量,求解“靜待花開”還是“一夜春風”的育才困局。教師的評價、升遷、待遇等,還都與學生的分數(shù)、中高考升學率一一掛鉤,如何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有一個學生厭學棄學,甘于退出,勢將拉低班級平均水平,有一個學生抗拒教學,擾亂課堂,勢將阻礙其他同學學習,其后果可想而知。這已不僅是“自殘”,而且是“坑師”,不僅是斷送自己的前程,而且直接威脅到教師手中的飯碗,是可忍孰不可忍?
關系是一張網(wǎng),在老師的周圍層層纏繞,令其無法跳脫。
前一個時期網(wǎng)絡上曾曝出河南焦作一名中學教師公開質疑學校評職稱不公平的新聞?!澳闳穗H關系不行。”校長的一句本不無善意的提醒,卻捅破了一層薄薄的窗戶紙。原來,從職稱評定到職場發(fā)展,教師們既要下功夫鉆研教學業(yè)務,也要嫻熟于經(jīng)營人際關系。
一個集體,當然要講團隊文化,相互成就,但那都是為提高教學水平、服務學生成長,這教學之外的人際關系如何經(jīng)營?在官場中,許多官員迷信“關系就是生產(chǎn)力”,用人情去拉關系,用金錢去買關系,用美色去攻關系,多少腐敗正是假汝而生,莫非也要逼教師們?nèi)シ滦W習?
教師的權益保障有賴于制度建設。同時,我們也得警醒,在社會利益意識空前覺醒、職場競爭日益加劇中,制度建設永遠不要低估人性善惡的復雜性,不要忽略灰黑規(guī)則的沖擊力,不要背離科學、民主、公正的價值觀。
背負如此多重的壓力,一點火星,就有可能引爆教師心中郁結的情緒。如何避免種種有違師德師風的這類課堂事件一再上演?
先得問一問教師們:從教的初心是什么?師者的襟懷在哪里?也得問一問校長們:如何去保障教師的尊嚴和權利,疏解教師的心結和情緒,為教師創(chuàng)造友好的校園文化和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還得問一問教育主管部門的官員們:高層的諸多改革文件精神落地了沒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頑癥根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