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晨
華中師范大學
在中學美術課堂上,通過對中國油畫的有效欣賞,能夠構建高效率的美術學習課堂,有效發(fā)揮中國油畫對學生的情操陶冶、價值塑造、美術欣賞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國中學的美術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在美術課堂上展開有效的中國油畫欣賞活動。隨著我國教學活動的不斷發(fā)展,新課程改革在全國開展,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國美術教育工作者對美術教學活動又有了新的了解和認知,也對“構建高效的中國油畫欣賞活動”有了教學方向。
從中國油畫的發(fā)源地來講,油畫藝術最初誕生于西方國家,在其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流入到了中國。受中國本土文化的滋養(yǎng),油畫逐漸賦予了中國獨有的色彩,形成了中國油畫。中國油畫歷經(jīng)了歷史的不斷發(fā)展,一直以來都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藝術角色,在我國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極其寶貴的文明財富。在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有效開展中國油畫欣賞活動不僅對于我國美術教學活動的發(fā)展,而且對于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在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開展中國油畫欣賞活動,這些優(yōu)秀的油畫作品能夠?qū)χ袑W生產(chǎn)生影響。在對油畫作品的深入學習過程中,首先,學生能和油畫作品的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豐富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其次,我國的優(yōu)秀油畫作品承載了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明,通過對優(yōu)秀油畫作品的欣賞,能夠豐富學生的美術眼界、開拓美術視野、豐富美術積累,并且能夠讓學生通過美術作品,來對當時的風土人情進行研究;最后,優(yōu)秀的中國油畫作品包含了我國杰出畫家的繪畫精神、繪畫價值,這些可以對我國當代中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影響,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藝術審美觀、塑造政治正向的價值觀,提高其美育和美術欣賞能力。
長久以來,我國的教學理念被應試教育所占領,大多數(shù)的教師與家長對學習成績產(chǎn)生盲目的追求,進而忽略了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十分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希望學生能夠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在教學活動中,從我國相關的教育部門到教育工作者再到學生,每個人都十分注重學生應試科目的發(fā)展,重視學生應試科g學習成績的提升。我國學校的領導者,在教學方針的設置上,是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和升學率為主。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活動、設置教學計劃時,都將更多的教學資源傾向于應試學習科目,忽略了美術、音樂等藝術科目的發(fā)展。
因為我國美術教學觀念功利性過強,導致了在教學資源上分配不均衡。所以,在我國當前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開展中國油畫欣賞活動時,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教學設備都十分落后。一般而言,教師對中國油畫欣賞活動的教學計劃有所疏忽,甚至不去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在實際開展中國油畫欣賞活動時,教師釆取的是灌輸式欣賞法,即將自身對油畫的理解、見地,灌輸給學生,讓其接納,忽略了學生在油畫欣賞活動中主體地位的發(fā)揮。
要想在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促進中國油畫欣賞活動效用和價值的發(fā)揮,那么我國中學美術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油畫教學時,必須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中學生出發(fā),引導他們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中國油畫現(xiàn)場活動。例如在開展油畫教學活動時,首先,我國中學美術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對中國油畫教學活動進行一個整體規(guī)劃和科學設計,明確中國油畫階段性的教學目標,針對其教學目標,依據(jù)美術教材,來對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其次,我國中學美術教育工作者在設計中國油畫欣賞活動時,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yǎng)為宗旨,開展合作探究式的油畫欣賞活動。教師可依據(jù)一定的教學標準將學生進行分組。在小組內(nèi),每位同學都針對相關的油畫作品,來進行情感上的剖析和深度欣賞活動,并且將自己的所獲所想進行暢言。最后,小組成員共同依據(jù)油畫欣賞活動,商討出相關的學習主題,并且對其進行有效補充。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需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引導即可,不需要對油畫欣賞活動大包大攬,要減輕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想要促進對中國油畫的欣賞,保證中國油畫欣賞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需要發(fā)揮中國油畫的欣賞價值,這就需要美術教師對油畫作品進行合理的選擇和有效的篩選。第一點,教師需要選擇較為典型的油畫作品,重要的油畫作品所蘊含的時代性及經(jīng)典性,并將油畫作品與我國當前階段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相融合。第二點,教師在選擇油畫作品時,應該遵循多元性的原則。教師從不同角度、不同結(jié)構出發(fā),對油畫作品進行選擇,從而打破學生對油畫作品的刻板印象,豐富學生油畫學習的多元性。
課堂上,教師需用心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求知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對名家名作的歷史、傳記等背景感興趣,在課堂上參與熱情很高。于是在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油畫時,立足背景的解析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是對中國油畫史的簡要解析,邵大箴在他的文章中把中國油畫的發(fā)展歷程歸納為初始期、培育期、轉(zhuǎn)換期、新生期、逆轉(zhuǎn)期、勃興期。其中每一時期若要展開都可洋洋灑灑,但中學美術課在時間上不允許全面鋪開,因此在課堂上只是簡單介紹,對于初始期、培育期這些學生難以記憶的名詞一般不提,只側(cè)重于簡要解析具有突出成就的新中國油畫史,與教材內(nèi)容相呼應。其次,是對作品歷史背景的解析有些中國油畫作品本身具有豐富的歷史背景,最后是作者傳記的解析,有許多優(yōu)秀中國油畫,其作者感人的經(jīng)歷同樣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中國油畫欣賞評述時,作品所蘊涵的藝術特點,教師應給予有效的解讀。其中涉及到的色彩、線條、構圖、明暗、肌理等藝術語言,對于學生來說,由于缺乏基礎,體會不深。因而我在引導學生欣賞時,藝術特點上側(cè)重于解讀以下兩點:一是,作品的民族風格許多中國油畫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因此,在欣賞課上,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作品的民族特色。二是,作品的思想性在引導學生探討中國油畫的藝術特點時,作品的思想性需要重點解讀。經(jīng)典的中國油畫往往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這些內(nèi)涵或涉及文化、政治、社會等背景,或體現(xiàn)作者的個性、思想、藝術觀,或傳達所享有的氣氛、心情、觀念等,需要教師對不同作品進行不同的思想內(nèi)涵解讀。
針對一幅中國油畫作品而言,對其進行欣賞與評價的角度多種多樣,美術教學工作者可以引導學生就美術史的角度出發(fā),對油畫作品進行賞析。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就美術史研究的話題及角度對作品進行賞析與研究,并從美術語言上對油畫作品進行欣賞。與此同時,美術教學工作者還需要對欣賞角度的選擇方面進行中國油畫的選擇,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篩選,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其中的賞析重點,這樣才能夠有效闡述油畫作品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