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晏子春秋》記載,春秋時期齊景公的臣子梁丘據(jù)對晏子說:“我到死也趕不上您呀?!标套踊卮鹫f:“我聽說‘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并非與人不同,只是常為而不擱置,常行而不休止,怎么會難以趕上呢?”
讀了這段對話,你有怎樣的感悟?請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dǎo)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而在當(dāng)時,晏子也早已名重一時,以至于梁丘據(jù)發(fā)出了“吾至死不及夫子矣”的感慨。
從晏子的角度看,他并非與人不同,關(guān)鍵是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笔撬晒Φ拿卦E。由此可以立意:堅持不懈是人生的法寶;持之以恒才能成就光輝人生;堅持努力,人人都能成為圣人。
從梁丘據(jù)的角度看,他因仰慕晏子而發(fā)出感嘆,由此可以立意:不宜妄自菲薄;見賢要思齊;要重視榜樣的激勵作用,而不能讓榜樣成為前進的絆腳石。
原作雛形
奔走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先驅(qū)者不會停止,沒有窮途能止住他們走出無知山谷的腳步;開拓者不會停止,沒有困難能阻擋他們篳路藍縷的征程;追求者不會停止,沒有挫折能阻擋他們堅忍的意志和頑強的心志?!氨甲摺?,是人類世代的征途。(開頭運用排比,富有氣勢,但與材料聯(lián)系不緊密。)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如“喪家之狗”奔走于諸國,涌出中國儒家思想的源流——孔丘用他不止的足跡踏出半部春秋史。魯迅吶喊,使勇者不憚于前路,定要用筆刃觸醒“染缸”中生靈的精神,管它三十年五十載,或是幾代幾世的掙扎(“管它三十年五十載”“幾代幾世”這段描寫與魯迅犀利、強硬的文筆風(fēng)格不符),就是要寫,寫到盡,寫到透,寫到歸入土丘。此皆“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
莊子有言:“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余則不敢茍同。人生一途,庶乎“奔走”?。ㄗ魑恼Z言風(fēng)格要統(tǒng)一,半文半白的語言不僅會削弱了思想的表達,也會給讀者造成閱讀障礙。)
毋止乎奔走,非特有所求也,亦必有所待也。甘地行走50年,以寬容平息種族紛亂。他身形消瘦但精神矍鑠,他的一生從未停止過追尋。其常為常行,故有成有至。歐陽修作《瀧岡阡表》,待六十四載時日,期間他為官作相,體恤民胞。其未置未休,故及其志也。(列舉事例論據(jù)后,應(yīng)對其加以分析論證,增強論點的說服力。)
毋止乎奔走,非特有所求、有所待也,亦必有所畏于悔也?!胺蛞囊越?,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保ㄟ@一句是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的名句,強調(diào)“志”的重要,與上下文論述的重點不一致。)晏子使楚,楚王嘆“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其何能得此智慧耶?蓋其常為常行也。
張海迪曾說:“8844米是個有限的數(shù)字,但人類探索的精神卻是無限的?!比祟悇?chuàng)造了悲劇,讓西西弗斯永不停止地推動巨石,在“個體化原理崩潰之時,從人的最內(nèi)在基礎(chǔ)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滿幸福的狂喜”之中,回歸生命行走的本真。(這段話出自尼采《悲劇的誕生》,用來形容希臘悲劇藝術(shù)中渴望擺脫個體束縛,回歸自然的沖動,與作文主旨無關(guān)。)
奔走,不是疾行,而是“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的堅持,是有窮對無限,有涯的生命對無涯的宇宙、知識、萬事萬物的抗?fàn)?。有所求而奔走,有所待而奔走,有所畏于悔而奔走,人類在不停歇的“盡吾志也”的奔走中前行。(結(jié)尾回扣標題,但有語病。)
●升格指要
考生審題準確,從晏子的角度立論,強調(diào)人類在不停歇的“盡吾志也”的奔走中前行,立論正確。作文靈活運用古今中外的論據(jù)進行論證,內(nèi)容較為充實。但有兩個方面須要修改:
1.作文的語言風(fēng)格要統(tǒng)一。半文半白的語言,不僅會顯得突兀,還會削弱思想表達的力度。在修改時,應(yīng)將一些文言句子改成現(xiàn)代漢語,追求語言風(fēng)格的統(tǒng)一和表達方式的協(xié)調(diào)。
2.作文的邏輯要合理。宏觀上,作文結(jié)構(gòu)要嚴謹,可以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來對“奔走”展開論證,要在分論點的設(shè)置與過渡上下功夫,體現(xiàn)出清晰的行文思路。微觀上,作文選用的事例論據(jù)要合理,內(nèi)容要為論點服務(wù),不能隨意發(fā)揮。
升格佳作
奔走
張子衿
真的勇士絕不憚于奔走,而會勇于前驅(qū)。先驅(qū)者不會停止,沒有窮途能止住他們走出無知山谷的腳步;開拓者不會停止,沒有困難能阻隔他們篳路藍縷的征程;追求者不會停止,沒有挫折能阻擋他們堅忍的意志和頑強的心志。“奔走”,是人類前行的生命狀態(tài),是人們應(yīng)有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勇于奔走,才能成就自己,促進社會發(fā)展、文明進步??鬃颖甲哂谥T國,傳播他的仁政思想,他的《論語》流傳后世、惠澤萬民,甚至有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魯迅奮力吶喊,要喚醒在鐵屋子中昏睡的國民,讓先驅(qū)者勇敢前行。孔子常為而不置,成為至圣先師,他的思想至今仍然給世人以無盡的智慧與啟迪;魯迅常行而不休,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鋒,他用自己的傲骨給民族的精神補鈣。
莊子有言:“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對此,我不敢茍同。我以為,人生在世,就貴在“奔走”,貴在孜孜以求!正如張海迪所說:“8844米是個有限的數(shù)字,但人類探索的精神卻是無限的?!?/p>
奔走,貴在堅持不懈。晏子使楚,楚王嘆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睘槭裁搓套幽苡腥绱说闹腔郏恳驗樗槌P?、孜孜以求。歐陽修4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60年后,他功成名就,作《瀧岡阡表》以表明自己未辜負父母的教誨和期望。正是60年堅持不懈地奔走、前行,才使他在文學(xué)、政治上都成就斐然,名垂青史。甘地行走50年,以寬容平息種族紛亂。他身形消瘦但精神矍鑠,一生從未停止過追尋,被泰戈爾稱為“圣雄”。他常為常行,故有成有至?!懊也挥谐酰r克有終”,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多么難能可貴??!
奔走不息,須有堅忍不拔之志。奔走的道路上難免會遭遇艱難險阻,沒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拼搏奮斗的精神,就難以克服困難,走向成功。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說:“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見,堅忍不拔之志是戰(zhàn)勝困難的法寶。
奔走,不是淺嘗輒止,而是“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的堅持,是以有限對無限,以有涯的生命對無涯的宇宙、知識、真理的追求。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人類正是在不停歇的“盡吾志也”的追求中不斷前行。
●升格點評
升格后的作文按照“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模式行文,以統(tǒng)一的語言風(fēng)格和協(xié)調(diào)的表達方式,列舉了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進行論證,展現(xiàn)出考生豐富的文學(xué)積累。作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雋永,有意蘊,耐咀嚼。
【雷其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