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西漢時,有一位勇猛善戰(zhàn)的將軍,名叫李廣,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zhàn)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李廣雖身居高位,統(tǒng)領(lǐng)千軍萬馬,還是保衛(wèi)國家的功臣,但他并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氣,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應(yīng)不足的情況,他也同士兵們一起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只要他一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是一位令人崇敬的大將軍。
后來,當(dāng)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
漢朝偉大的史學(xué)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借此暗指李廣將軍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zhì)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智慧小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典出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李將軍列傳》,現(xiàn)今多比喻為人品德高尚、忠實正直,無須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成語中提及的桃樹、李樹,它們的生命力都十分頑強,以此生命力,表示具有此類品性的人。此外,“不言”指的是不顯山露水,深藏若虛,大智若愚。桃樹、李樹花朵顏色淡雅,并不炫耀自己的美麗芬芳,而是默默無言。以此表明,做人也應(yīng)當(dāng)如此,時刻保持謙虛、低調(diào)的品格。
(編輯 王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