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fù)興
日近中午,我坐在天壇長廊入口的椅子上,畫對面打牌的人。畫完這張,我就準備起身走人。這些人的牌局始終“戰(zhàn)火紛飛”。他們各自帶著水杯和干糧,殺得昏天黑地,中午也不鳴鑼收兵。
站在那里觀戰(zhàn)的人卻不會戀戰(zhàn),其中一個老爺子看了一會兒,移步來到我跟前,看我畫畫。像這樣逛天壇的人有不少,他們不熱衷打牌、下棋,或跳舞、練拳、踢毽子,就是繞著天壇走一圈。走到哪里都會看幾眼,但都不會像焊在那兒一樣一待待半天。走一圈也是鍛煉,一路呼吸天壇里的古樹散發(fā)的氣息,最是延年益壽。
老爺子夸我畫得不錯,像那么回事。然后又說:“看你的歲數(shù)和我差不多,你多好啊,還會畫畫。”
我趕忙說:“我這是瞎畫,上不得臺面的?!?/p>
他說:“瞎畫也能給自己解悶。不像我,除了每天到天壇瞎轉(zhuǎn)悠一圈,什么也不會?!?/p>
我對他說:“天天來天壇轉(zhuǎn)一圈,也需要定力。”
他笑了:“什么定力!就是不來,心里像缺點兒什么?!?/p>
我也笑了,打趣他:“有點兒像年輕的時候搞對象,一天見不著,心里就鬧得慌!”
“還真是!還是你會說。”他笑得更厲害了。
我們就這么聊了起來。
我畫完了,收拾好本子和筆,起身往外走。我們兩人一起走下臺階,向東門走去。他問我:“回家?”我說“是”,又問他:“也回家?”他說要先去王老頭兒那兒買點兒栗子。
我知道,王老頭兒的栗子店在蒲黃榆橋北。原來在欖桿市,街邊擺個攤兒。他家的栗子炒得好吃,出了名,四九城的人都跑到他那兒買,我也常騎自行車到那兒買。修兩廣路的時候,王老頭兒搬到了蒲黃榆,不僅注冊了“王老頭”商標,還有了自己的店鋪,雖然門臉不大,也算是鳥槍換炮。
說起王老頭兒的發(fā)家史,他連連點頭說:“我也是從欖桿市那會兒就買他家的栗子。我家住廣渠門,離著不遠?!痹秸f,我們兩人的關(guān)系越近,同在欖桿市買過王老頭兒的栗子,仿佛就是同科進士一般,止不住興奮起來,也親熱起來。
“現(xiàn)在離著遠了點兒,還專程去買栗子?”我問。
“怎么說呢?我家那口子愛吃這一口。所以,逛天壇的時候,會隔三岔五去買一回?!?/p>
我對他說:“不瞞您說,我也愛吃這一口!”
他像遇到知音一樣,向我推薦:“我愛吃他家的杏干,30塊錢一袋。他們家的花生也不錯,帶殼的,原味,10塊錢一袋,沒壞的,也不是陳的?!?/p>
“行??!您愛吃杏干和花生,您家那口子愛吃栗子,您這一趟天壇逛得,兩不耽誤啊,值了!”
他呵呵笑了起來,連說:“一趟活兒,一趟活兒!要不一上午光顧著自個兒逛天壇,回家不好交代?!?/p>
我們走出東門,一起走到公交車站—無論來哪趟車,上去就行,兩站,下車走兩步就是。一下車,老遠就能聞見栗子撲鼻的香味。
我想起放翁的一聯(lián)詩:“不饑不寒萬事足,有山有水一生閑?!鄙愿膸讉€字,再加上兩句,湊成了一首打油詩:
不饑不寒萬事足,
有山有水有天壇。
買斤栗子回家轉(zhuǎn),
還有杏干解解饞。
送給這位老爺子正合適。尋常百姓人家,一點兒栗子和杏干就能打發(fā)了,圖的從來都是這樣簡單。
越是簡單的生活,越是容易滿足,自得其樂,忘記其他煩擾。就像啤酒杯上的泡沫,雖然只是掛杯的那么一點兒,也是從啤酒里冒出來的,又有著和啤酒不一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