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青
摘 要:文章通過對塞尚及其靜物畫進行分析,解讀與梳理塞尚的靜物畫的藝術歷程和特征,探索塞尚繪畫的藝術價值,進而把握塞尚的靜物畫中必不可少的蘋果背后隱藏的故事以及對現(xiàn)代靜物畫的影響。
關鍵詞:靜物畫;塞尚;蘋果
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偉大藝術家——保羅·塞尚,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探尋一種全新的繪畫表達方式,并最終也在色彩、造型領域上有了新的創(chuàng)造,有著“現(xiàn)代藝術之父”之稱。塞尚的繪畫實踐真正地動搖了繪畫中主題的地位,并建立了一種新的繪畫秩序。其中靜物畫是最能顯示塞尚正確的觀察力和色彩天賦的。而對于塞尚來說,最常出現(xiàn)在畫面上的蘋果不再是單純的物品,而是生命符號,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塞尚靜物畫的杰出地位
塞尚的畫作主要涉及風景、肖像以及靜物等方面,其中塞尚的靜物畫更是其策動造型、革新透視原理的發(fā)源地。對于藝術家而言,最日常的東西就是他們畫面中出現(xiàn)的靜物,然而對于塞尚來說,靜物卻是他向眾人傳達藝術理念的最佳載體。
塞尚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和印象派的藝術家不一樣,不只是把他所見的形象描繪下來而已,他通過長時間的思考來確定畫面各要素之間的某種內在聯(lián)系,從而得到整體均衡的視覺美感。作畫前,他常會認真地盯著要描繪的對象看很久,尤其是在擺放靜物時,反復推敲他即將進行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物品的色調對比和靜物的位置,這已經(jīng)成為其創(chuàng)作的家常便飯;作畫時,他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在畫布上涂抹厚厚的顏料,聚精會神地描繪水果的曲線,或者用一些白色使餐具更加光彩照人。
塞尚不會刻意地追求具有逼真效果的實物,而是在造型上講究材料質地和形狀的高度一致。在靜物畫《糖罐、梨和藍色的杯子》里,他就選用了普通的水果和器皿,把它們橫向地擺放在一起,占據(jù)了整個畫面,這樣看似簡單的排列,實則為其精心安排。他還采用黑色作為背景色,以便襯托出物體的形狀和色彩。因此,這幅畫也成為塞尚年輕時的代表作品,他個人也極為滿意,后來還把這幅畫放入了給父親畫的肖像畫的背景之中。此后,塞尚在靜物畫上的造詣越來越深。對于塞尚來說,靜物的魅力和它涉及的主題息息相關,是可以像風景或肖像畫那樣刻畫和掌握的,他想畫出大自然的那份亙古長存的悸動。
二、塞尚熱衷畫靜物的原因
在一般的人眼中,靜物來自于日常生活,它本身是沒有生命的,缺乏美感,也沒有明顯的象征意義,很難引起觀看者的情感共鳴,并且從畫的大小來看,也通常是越重要的主題,繪畫的尺寸越大,靜物畫往往只能在小塊畫布上繪制。在塞尚以前的許多著名的靜物畫畫家對于靜物畫的態(tài)度只不過是偶爾為之。然而,塞尚的繪畫技法逐漸變得成熟后,他便投身于靜物畫,并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什么塞尚會選擇在一般畫家看來如此反常的做法呢?
其中原因主要可以歸納為兩部分。第一主要是塞尚本身的性格導致的,這個理由稍顯膚淺且消極。塞尚生性敏感,喜怒無常,優(yōu)柔寡斷,缺乏自信,他一生基本上是在孤寂中度過的,很少有人能夠走進他的生活去理解他,他也非常不愿與他人交流和溝通。對于塞尚來說,獨處是最適合他的,因此在塞尚早期的作品中,人物都帶有一種幻想色彩。在早期,塞尚也請過模特畫一些肖像畫,但由于在繪畫過程中,他總是要一遍又一遍地從各個角度透徹地了解他的模特,而不是馬上動筆,并且也不是一次性完成,工作節(jié)奏極慢,所以他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模特。最符合塞尚苛刻要求的莫過于他的夫人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夫人非常有耐心,能夠長時間忍耐身體和嘴一動不動,像靜物一樣,任由塞尚擺布和觀察。因此,對于工作節(jié)奏慢的塞尚來說,靜物正好能彌補他的性格缺陷,能讓他隨意擺弄,并不計較時間,是他最理想的模特。
第二是由于塞尚自身對于表達其繪畫理念的需要,這是主動且積極的。在塞尚的眼中,其他藝術家眼中靜物的缺點顯然已成為優(yōu)勢,無生命的靜物不會引起觀看者對待人物一樣的個人情感,從而將注意力轉移到畫面之外的事物上,這就可能會有更廣闊的空間使畫家可以通過靜物來表達他的思想。塞尚真正希望人們記住的是物體的形狀、清晰明了的輪廓線、從各個角度觀察到的真實的實體。對于塞尚而言,所有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孤獨、和諧和沖突等,都可以通過靜物的色彩變化和形狀變化投射出來。
三、靜物中蘋果的故事
邁耶·夏皮羅在其論文《塞尚的蘋果:靜物的意義研究》中,準確且清楚地分析了塞尚靜物偏愛的原因,是“一個內向的藝術家的小伎倆,他在這里為他的再現(xiàn)藝術已經(jīng)找到了一個客觀領域。在這一領域里,他感到信心十足,得心應手,既不受制于其他人帶來的使人不安的沖動和麻煩,又可以獲得新的感覺”。在塞尚的靜物系列作品中,蘋果顯然是他的最愛。塞尚創(chuàng)作了許多以蘋果為主題的靜物畫,如《蘋果籃子》(圖1)和《蘋果與餅干》(圖2)等作品。但是,為什么在這些靜物畫中出現(xiàn)得最多的物體是蘋果而不是桃子、鮮花或者其他物品呢?
首先從物體特性來看,蘋果是具備價格便宜、隨處可得、不易腐爛和易于擺放等優(yōu)點的水果。上文提到過,在繪畫過程中,塞尚會經(jīng)常不停地拿起和放下蘋果,琢磨其應放置的最佳位置,甚至一幅畫會持續(xù)畫很多天,所以就必須要求靜物不容易腐爛,可以維持到塞尚完成創(chuàng)作。正好蘋果本身顏色也比較豐富,可以彌補通常和蘋果放在一起的杯子、盤子、罐子質地堅硬但色澤單調的缺點。鮮花雖然也色彩鮮艷,但生命力不夠旺盛,很快就會枯萎。
其次,蘋果的形狀也符合塞尚對幾何表達的要求。塞尚給他的學生貝爾納爾的信中解釋了他的繪畫理論的核心內容:“請使用圓柱、球與圓錐的形狀來處理自然,一切都應置于透視法則之中。簡而言之,請把每個物體和每個平面的角都集中到中心處。與水平線平行的線條會擴展開來,從而為自然提供了一個斷面,……相對于水平線,垂直線給出深度。但是,對我們來說,與深度相比,自然是存在于后者的。因此,在以紅色、黃色顯示的光線震顫中,有必要引入使人感受空氣必不可少的藍色?!睆倪@些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蘋果對于塞尚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最后,就和一個對塞尚藝術生涯而言至關重要的人有關了,他就是左拉。童年時,左拉曾經(jīng)為了感謝塞尚對他的保護,送了一籃蘋果給塞尚,也因此兩人結下了深刻的友誼。之后,塞尚也常用蘋果作為繪畫主題,一畫再畫。他希望用這個最簡單的題材,實現(xiàn)自己風格的創(chuàng)新。他甚至還揚言用一顆蘋果征服巴黎。筆者認為,一定是當時的好友左拉給了他勇氣和自信。我們都知道左拉與塞尚關系十分復雜,左拉曾經(jīng)是塞尚疲憊和困惑時的支柱,他們在晚年時卻因為種種不和分道揚鑣了,但當左拉因煤氣中毒而去世時,塞尚悲痛欲絕,整天把自己關進畫室以淚洗面,所有對左拉懷有的不滿情緒悄然而去,左拉依舊是他一生中不可忽視的老友,左拉曾送的蘋果也成了塞尚本人的一個組成部分。
總而言之,對于塞尚來說,他重要的素材就是蘋果。對象是存在于客觀的現(xiàn)實之中的,而這個客觀的現(xiàn)實根據(jù)造型上的目的性,可做自主的配置,在“構思”的自由度上同樣也具有很大的魅力。因此,對于塞尚來說,各種各樣的繪畫素材,無論它是景物還是人物,塞尚所表示出的態(tài)度與對蘋果并沒有明顯的差別。
參考文獻:
[1]汪靜.淺析塞尚靜物畫的風格特征及其影響[J].美與時代(下),2013(12):97-98.
[2]譚淑敏.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試析塞尚的靜物畫[J].藝術品,2015(2):100-107.
[3]張九慶.塞尚的蘋果:畫家的意象[J].科技中國,2019(3):100-104.
[4]李建平.永遠的蘋果:保羅·塞尚的繪畫藝術[J].美術大觀,2011(12):75.
[5]塞尚.塞尚[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