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的五色糯米飯聞名廣西區(qū)內(nèi)外,這種用野生植物精心制作的色彩艷麗的糯米飯,香氣撲鼻,色、香、味俱佳,而且綠色環(huán)保,有益健康。
顧名思義,五色糯米飯由五種顏色組成,用五種野生植物制作而成,即楓葉(黑色)、梔子或黃飯花或黃姜(黃色)、板藍根(藍色)、紅藍草(紅色)、紫藍草(紫色或藍色),其中,也有部分地區(qū)不用板藍根,我們上思就用紫藍草做紫和藍雙色:紫藍草煮水可以做紫色;紫藍草放木灰水或小蘇打泡水生搓可做藍色。也有不做藍色,而是用白色,即糯米飯的本色。
三月三來臨,山村里,人們都在忙著準(zhǔn)備做五色糯米飯的染料,有的上山采摘楓葉,有的用去年十月從大山采摘的梔子,有的從菜園里采摘鮮嫩的紅藍草和紫藍草。
一位年輕的外地同事想上街買紅藍草和紫藍草,可她分不清哪種是紅藍草,哪種是紫藍草,這兩種草的莖、葉差不多相同,沒有經(jīng)驗的人很難分清。一位老同事告訴她,做紅色染料的紅藍草,上思壯話叫“葉紅”,葉片略圓小,葉面有毛,顏色較淺。做紫色染料的紫藍草,上思壯話叫“葉藍”,葉片比紅藍草葉稍長、大,葉面無毛,顏色稍深。
小時候,聽當(dāng)老師的父親說過,紅藍草即紅絲線,又名山藍、紅藍等,為爵床科植物,可插枝種植,主要分布于我國南部各省。搗爛置開水中,片刻即見水中有紅線狀滲出物,稍久,水全部變成紅色,故稱“紅絲線”。廣西壯族群眾最喜歡采摘此莖葉熬出汁液,用不同的方法蒸、煮出紅色的糯米飯。紅藍草四季常青,它不單用來做三月三的紅色糯米飯,困難時期,包粽子沒有豬肉、綠豆做餡料,母親也到菜園里采摘一把紅藍草,去老莖,取嫩莖葉,洗凈剁碎來充當(dāng)粽子餡,紅紅香香的粽子別有一番風(fēng)味。山村里,新生兒滿月、孩子滿周歲做紅糍粑慶祝,也用紅藍草來做染料;年輕人結(jié)婚用的沙糕中間那層紅色,也是用紅藍草來染的。更神奇的是紅藍草還有藥用價值,一次我摔跤腿腳扭傷,父親用紅藍草搗爛給我敷傷口;三叔公挨毒蛇咬傷,叔婆也用紅藍草熬水給他服用。
小時候,我家的菜園里種有紅藍草和紫藍草,每到三月三做五色糯米飯時,母親都提前一天從菜園里采來兩大把紅藍草和紫藍草,留夠自己用的,余下的分給沒有種植這兩種草的左鄰右舍。三月初二晚上,母親開始做染料浸糯米,把已浸泡兩天的黑染料——楓葉水揉搓、過濾、加熱浸糯米。把紅藍草莖葉洗干凈,切成一截截放到鍋里加水煮。母親說:“紅藍草的莖葉要熬爛些,紅汁濃度才大,染的紅色糯米飯才夠紅。”紅藍草煮好了去渣過濾,待水稍微涼,才浸泡糯米。用紫藍草煮水做紫色染料,紫藍草煮的水顏色較濃,糯米容易上色,不用像紅藍草熬的時間那么長。她還說:“紫藍草還可以直接用木灰水泡浸、揉搓做藍色染料,但藍色飯與黑色飯混在一起不顯色?!彼阅赣H只做黑、紅、紫、黃色染料,白色就是糯米本身的顏色。黃色染料最簡單,只需把梔子去殼,搓散梔子里的果核泡水過夜,第二天準(zhǔn)備蒸時,才噴灑梔子水到已經(jīng)浸泡好的糯米上,即可上鍋蒸煮。
三月三早上,我們一起床,香味撲鼻、色彩鮮艷的五色糯米飯已經(jīng)蒸熟上桌了。黑的發(fā)亮、紅的閃光、黃的耀眼、紫的靚麗、白的晶瑩,讓人聞到垂涎,看了食欲大增,這是母親辛勞的成果。待母親裝好兩碗用于掃墓拜祭祖先的糯米飯,我們兄弟姐妹幾個不容分說,伸手就抓五色糯米飯送到嘴里。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飯令人回味無窮,我最喜歡紅色的,雖然母親說黑色的最好吃,但我們小孩都不大喜歡黑乎乎的食品,認為紅色是最漂亮的,總希望母親多做紅色。
我老公的朋友從北方來,一家三口也喜歡吃色彩鮮艷的五色糯米飯,他們說:“調(diào)色料做的糯米飯好漂亮哦!”老公告訴他們,我們做的五色糯米飯不是用調(diào)色料做的,是用當(dāng)?shù)匾吧闹参镒鋈玖先镜?。老公還給他們一一介紹五色糯米飯染料的植物種類。他們聽了,覺得太神奇了,對綠色環(huán)保的五色糯米飯更加向往。
鄰居吳姨的孩子在外省讀書,三月三期間她郵寄了一紙箱五色糯米飯給孩子。孩子打電話回來說,糯米飯被同學(xué)們一搶而空,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同學(xué)們稱贊說:“廣西的五色糯米飯色香味俱佳,太好吃了!希望每一年都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吳姨笑道:“有的,有的,每年都有,也希望大家三月三來廣西吃糯米飯??!”
作者簡介:鄭雪,女,侗族,廣西上思縣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廣西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防城港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十萬大山民俗風(fēng)情拾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