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榕生 吳允杰 圖/吳家泉
“山茶油制作技藝鐫刻著歲月的印記,是一種愈久彌香的文化?!备=ㄊ幍率需蠘s縣富溪鎮(zhèn)百年油坊主人游信玉感嘆道。
穿過溪流上的歸駟橋,沿著古街拐角處的石梯一步步走下,游信玉的山茶油作坊便坐落于此。游信玉告訴記者,他16歲就跟著父親學山茶油加工技藝,至今已過去50多年;手藝一代傳一代,到他已是第六代。
還沒進入油坊,濃濃的茶油清香便撲鼻而來,在房前屋后四散開來。開門而入,可見50多平方米的油坊里,堆滿了茶籽、茶麩餅和老舊工具。
游信玉將烘烤后的油茶籽投入一個直徑約4米、裝有4個鑄鐵碾輪的碾盤碾槽中,漸漸地,油茶籽被碾成粉末。碾壓完成后,游信玉上籠蒸粉,再將蒸熟的茶籽粉填入用稻草鋪墊的圓形竹箍中,做成胚餅。隨即,胚餅被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榨槽里,槽內右側裝上木楔,開始榨油。
“從油茶籽進入油坊,到榨出色澤金黃的茶油,有著一整套復雜而又規(guī)范的制作工藝,是一項兼具技術和體力的繁重活?!庇涡庞裾f,秉承傳統(tǒng)加工工藝,每壓榨一滴山茶油,都要經過去殼、烘烤、碾磨、蒸粉、踩餅、捶打、沉淀等七道工序,缺一不可。記者現(xiàn)場注意到,最耗體力的當屬捶打環(huán)節(jié)。包好的胚餅疊放在榨槽里,游信玉掄起幾十斤重的石錘,一錘一錘敲打著,將楔子打進榨槽;另外一頭,山茶油從油槽底端緩緩流出,頃刻間,作坊里油香四溢。
山茶油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食用歷史。位于柘榮縣西南部的富溪鎮(zhèn),氣候適宜,利于油茶樹的生長,因此這里的油茶栽培和山茶油壓榨技術已有200多年歷史。
2009年,富溪山茶油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寧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年過六旬的游信玉坦言,幾十年堅守著一門手藝,是守藝,亦是守憶。
隨著游信玉的年齡增長,游信玉的兒子游廷建也加入了山茶油制作技藝的傳承行列。他告訴記者,從小在油坊耳濡目染,讓他對山茶油制作這項手藝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白鳛榧易宓暮筝叄斜匾龊脗鞒?,盡可能不讓它失傳?!?/p>
富溪鎮(zhèn)近年來一直把油茶作為一項主導產業(yè)來扶持,通過挖掘傳承非遺文化,整合生態(tài)資源優(yōu)勢,形成“榨農家茶油、賞非遺文化”的休閑旅游線路,推動油茶產業(yè)發(fā)展,促進當?shù)剞r民增收。
每年的10月到12月,是榨油的旺季,周邊各地的農戶都來到富溪鎮(zhèn)榨油。游廷建說,在科技發(fā)展的今天,要保持傳統(tǒng)技藝特別艱難,但當?shù)剜l(xiāng)親和外來游人的認可和贊許,給他帶來了信心。
“期望這門手藝被更多人認識和欣賞,原生態(tài)的山茶油也能走進各家各戶?!庇瓮⒔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