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生
給人生以轉圜、切換,不重復自己,從而奔向長長的希望,擁抱詩和遠方。
經歷嚴格的流程,芳鄰的青蔥之年的兒子,還是趕在節(jié)前從車企實習地德國歸來。我們兩家抬頭低頭都相見,串門扯閑自然不過?!扒嗍[”說了不少海外見聞,但孤陋寡聞的我最感興趣的則是他說的德國青年的另類的人生設計。
那是我迄今聞所未聞的人生活法和生存哲學,無以名之,姑且稱之為“二截(或二集)人生”。據說,德國人衡量一個成功男人的標準是,一生須做到三件事:生一個孩子,蓋一所房子,種一棵樹。言者鑿鑿,我卻疑竇叢生:占全球經濟總量第四的富庶的德國,男人的人生標桿、境界和追求,竟如此短淺?我懷疑那是信口編派抑或是一種黑色幽默。我旋即發(fā)微信向曾去德國留學的親朋討教,得到“真是的”之確認。
于是,我平心靜氣地琢磨這三項看似小兒科的人生指南的戰(zhàn)略意圖:生兒育女,延續(xù)后代,繼往開來,是自己生命及家族根脈的維系,更免卻日后因膝下空空而致老境凄涼、增加社會負擔,卻是舉世共識。蓋或置一所物權屬于自己的房子,建一個遮風擋雨、溫馨守望的家,進退有序,凝聚親情,固化幸福。種一棵樹,撐開一片綠蔭,詩化生活空間,為我,也為人人。事實上,在精力充沛的黃金歲月,一個男子要夯實這人生的基礎三項,決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沉心想開去,這并不奢侈,卻集美、樂、睦、諧為一體的人生規(guī)劃的及早兌現,難道不是一種成長見證?——若再作深層次的解讀,意義就更深遠了:在人生壯碩甚至青蔥歲月而兩肩卸空、解脫,沒有掣肘和牽絆的后顧之憂,于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他將脫穎而出,獲得長長的屬于自己的去施展抱負的第二春!——人生三十而立,若失效了呢,他因為底蘊深厚,為霞尚滿天,輸得起,盡可從頭再來,嘗試新的方向!
對照自己,在漫長的八十多年里,從未有過如此另類的搞好“基本盤”、綢繆“壓艙石”,從容再出發(fā)的“二截(集)人生”的構想。哲人說,“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目標的人在流浪,因為他不知要去哪里”,其實,此說法不夠嚴密:人們能有目標地不停地奔跑,前提是兩肩卸空,心無旁騖;倘若邊跑邊回望,牽絆重重,不時停頓甚至折返,則成鏡花水月,形同流浪。深作思忖,我就這么活成垂垂老者,不勝唏噓。
我不追溯那“二截集人生”指南的真?zhèn)瘟?。它不是金科玉律。但是,鑒于這一說法的巨大的溢出利益,我們不妨派生出適合國情的2.0版,給人生以轉圜、切換,不重復自己,從而奔向長長的希望,擁抱詩和遠方。
(常朔摘自新民網/圖 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