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 孫永蘭
摘 要: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語文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新課標實施的過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隨著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中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廣泛運用,語文教育研究者們也發(fā)現了其在應用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相關文獻期刊、碩博論文的梳理歸納,對其研究的總體情況進行了分類、總結,同時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師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1)02-0105-05
引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爸R授受”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弊端:課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的一切活動圍繞教師進行,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fā)展;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交流。新課程改革以來,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把目光從教師的“教”轉向了學生的“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教育者關注的重點?,F在的課堂教學要求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體,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自主性。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新課程改革中積極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逐漸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huán)。近年來,小組合作學習法已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小組合作學習相關概念界定
(一)小組
“小組”廣義上來說是指為工作、學習等的方便而組成或劃分的小集體、小班子,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為了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高學習的效果,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分組,組成多個小班子,這便為“小組”。在課堂教學中組成合作小組,目的是通過小組內各成員間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已經被開發(fā)和研究了數十年,在國內外課堂教學中受到廣泛運用。但由于受到地域、思維方式、文化背景等的影響,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對“合作學習”的定義存在一定的差別。美國教育家斯萊文把合作學習當做一種課堂教學技術,他認為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從事一定的學習活動,同時根據小組的總成績來獲取獎勵?!奔幽么笮睦韺W家文澤指出,“教師指定或隨機地將學生分配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小組中,小組成員一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合作學習?!蔽覈逃彝跆乖凇逗献鲗W習——原理與策略》中指出,“合作學習是基于異質小組為單位的一種教學活動,學生相互學習以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蔽覈鴮W者多認同王坦先生的觀點。
雖然學者們對“合作學習”所下的定義不同,但本質上也存在著一定的相似之處。我們認為“合作學習”的內涵應該包括以下4個方面:合作學習的任務是由教師分配的;合作學習是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完成的一種活動;合作學習是為了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共同進行的;達到合作學習目標后,獎勵將基于小組的表現。由此,“合作學習”可理解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安排一定的學習目標,學生進行合作和溝通以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目標,最后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小組總成績被作為評估和獎勵的依據。
(三)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即在小組成員之間進行研究和討論,然后進行小組內部的合作學習、探討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獨學習,通常每個小組有4-6人,小組成員專注于共同的學習任務,面對面地學習和密切地交流。在合作學習中,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主動向他人尋求建議。同時,還鼓勵學生在交流和討論的基礎上學會總結和完善。
小組合作學習基于相互協(xié)助、共同學習和互惠互利的學習共同體,以實現全面發(fā)展。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列夫·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是合作學習的主要理論基礎,這一理論的本質是兒童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在他人的幫助下可以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而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他認為,兒童與能力更強的伙伴進行合作與互動將直接促進兒童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意思是說,在與能力更強或更有經驗的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表現出更高的智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是與成年人或伙伴的共同活動,而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之間共同活動的有效形式之一。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可實現優(yōu)勢互補、共同進步。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國內外研究狀況
我國經典的教育著作《學記》最早提到“教育合作”這一概念,即“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學習中如果只是自學而不與朋友切磋交流,那么自身知識就有所欠缺,見識短淺;只有與朋友相互探討、互相學習,才能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在學習中,同學的作用有時比教師還重要。有調查顯示,與教師和父母相比,中學生受同學的影響更大,因為同齡人更有可能擁有共同的語言,更適合成為榜樣,并且更容易模仿和學習。這就啟示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應該多與同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學習。
(一)國外研究狀況
在西方,公元1世紀時,古羅馬昆體良學派就指出,學生可以從相互教育中受到啟發(fā)。到了18世紀初,英國已經開始對合作研究小組進行廣泛的實驗,其實踐在19世紀初傳播到美國,并得到了廣泛運用。在教育學發(fā)展史上,20世紀70年代美國出現了有關課堂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
美國學者在20世紀70年代率先提出“合作學習”這一概念。自此以后,許多學者開始陸續(xù)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與此同時,合作學習在美國許多學校的課堂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自身存在著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這一新型教學組織形式迅速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關注。
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迎來巨大飛躍,相關理論也日漸成熟并在各國興起。在此基礎上,研究者們還從各種實驗研究中總結出了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其中,小組分工、小組調查等策略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進一步趨于完善,同時也與其他教學理論融合,成為一種有很大影響力的教學理論。如今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的學校都在使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
(二)國內研究狀況
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開始了對合作學習的系統(tǒng)研究。從現有的文獻記載來看,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國最早開始使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法的城市。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發(fā)展十分迅速,全國各省市教科所開展了大量有關“合作學習”的課題,例如山東省的“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各機構也陸續(xù)出版了有關“合作學習”的著作,例如我國著名教育家王坦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等。這些研究課題及著作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實踐、發(fā)展進程等方面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與探討,正因如此,有關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研究過于強調理論,對實踐方面的研究不深入。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不能只注重研究結果和數量,還要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注意出現的一些問題。近幾年有關“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的論文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其中,代表性的有丁桂鳳的《合作學習研究的基本走勢》等,這些也都為我國繼續(xù)進行此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被運用到我國課堂教學實踐中,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研究與改革,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很多地方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進課堂,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研究,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及操作模式進行了更新和完善,使其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
如今,“小組合作學習”與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它可以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提升其參與意識。因此,在全國各地的學校范圍內遍地開花。國內學者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還在有序進行,也提出了許多自己的理論及建議。
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成果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已逐漸成為中學課堂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相對開放和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并在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梳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文獻資料時發(fā)現,這方面的研究不算豐富。而近些年新課改背景下,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語文教學研究的文獻數量雖有所增加,但總體上數量不多。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的主要方向有三個: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開展途徑研究;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研究。
(一)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的研究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生互動交流為主要取向的新型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各個國家的教育領域被采用并不斷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與此同時,我國也積極進行課程改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走進了課堂教學。
單黎明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研究》中,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了分析。首先,論述了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策略,還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其次,從實踐出發(fā),系統(tǒng)闡述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小組的建構、過程及合作學習的評價等多個方面。
伴隨著小組合作學習理論研究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實踐研究也取得了一定進展。劉妙青的《初中語文小組合作教學探究》一文,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系統(tǒng)分析了初中語文課堂應該如何把小組合作模式運用到不同課型中,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做了深入研究與探討。
在袁秀云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中,首先梳理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發(fā)展背景,接著又重點分析和討論了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最后系統(tǒng)地討論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來創(chuàng)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這些都為研究者提供了進一步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具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
以上有關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作者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自身實踐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研究得出的,也有一些論文從不同的角度,結合相關教育學理論和已有經驗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系統(tǒng)研究與探討,對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的發(fā)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二)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開展途徑的研究
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在我國中小學課堂得到了廣泛地運用,但不同學校的不同教師,在不同的課堂教學中所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產生的效果也存在相當大的差別。這一現象引起了諸多教育者的注意,基于此,教育者們開啟了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開展途徑的研究。
楊樂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究》中,指出了小組合作學習在現在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合作學習小組的水平不同、分配不合理,導致各小組學習目標達成度差距過大;許多教師沒有在學生小組學習結束后對他們進行及時評價,導致小組合作積極性下降等。針對所出現的這些問題,作者列舉了幾點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途徑,如對學生進行有效合理的分組、設置完善的測試體系、教師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給予及時評價、設置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等。這些對教學實踐具有借鑒意義,可以指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袁如兵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發(fā)表了《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析》。他論述了合作學習在朗讀、閱讀、教學等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如發(fā)揮合作學習法在朗讀教學中的作用,發(fā)揮合作閱讀法在文章閱讀中的作用,發(fā)揮合作學習在課文講解中的作用,從而為語文教師提供教學方法上的指導,發(fā)揮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穆艷華發(fā)表了《試析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文章一開始就指出初中語文課堂中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現狀,而后又論述了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路徑,最后提出教師應該注意小組合作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張海儒的文章《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究》就如何在語文課堂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例如科學地設置合作學習的目標,教師必須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其引導作用,在合作學習完成后及時給予評價等。這幾點建議對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如何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另外,目前有關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開展途徑的研究文章,大多是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總結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這些都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作用。
(三)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在新課改以來受到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歡迎。但小組合作學習是否真的高效?這個問題不僅關系到一堂課的成敗甚至關系到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小組合作學習原本是為了通過分組來達到交流思想的目的,還能幫助學生增加感情,但在實際的課堂運用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有些教師在分組時沒有考慮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導致有些小組的整體素質高,解決問題的思路快,而另外一些小組學生思維不活躍、參與度較低,面對任務時不思考、不交流,從而使得小組沉默以至于浪費了課堂時間,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部分教育者和一線教師關注到這些問題并對此進行了研究,并且給出了一些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張群在《對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高效化的探討》中,從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三個方面列出了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即營造學生樂于參與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精心安排合作學習的任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改進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學習時的具體方法等,明確了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庾間萍的文章《巧用小組合作學習,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從怎樣分組、做好課前的準備、根據課的類型選擇合作方式、教師的介入等多個方面系統(tǒng)地總結歸納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呂賢明的文章《對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高效化的探討》,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從多方面對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他認為以合理的任務布置、科學的分組、及時的點撥以及完善的評價體系為基礎才是高效化的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會有更多學習的動力,才能有效完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
通過以上關于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三個主要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我們發(fā)現,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無論是實施策略還是有效開展途徑的探索研究都比較成熟。除以上三個方面的研究之外,還有一些有關合作學習的個案研究,不過因個案研究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所需時間較長,所以研究成果數量并不多。同時,也有部分涉及到對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設計的研究,但成果相對較少,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
四、結語
初中語文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初中語文課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其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提高學生分析、觀察和獨立進行判斷的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學習語文感興趣,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如今,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已逐漸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初中語文課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的重視。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時,多數流于形式,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不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取得的教學效果也不及預期。因此,教師需要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把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結合起來,真正地將學習的主動性歸還給學生,并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獨立思考、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和共同學習的機會,從而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黃子珊.合作小組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單黎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高曉芝.合作學習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4〕劉妙青.初中語文小組合作教學探究[D].廣州:廣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5〕袁秀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6〕王柳.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7〕胡水清.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設計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8〕陳向明.小組合作學習的條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04).
〔9〕李家黎,謝芳.合作學習:歷史發(fā)展、現狀及展望[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06).
〔10〕張群.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2(12).
〔11〕楊樂.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6(19).
〔12〕穆艷華.試析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
〔13〕袁如兵.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
〔14〕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6〕馮衛(wèi).對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高效化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02).
〔17〕庾間萍.巧用小組合作學習,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9).
〔18〕呂賢明.對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高效化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
〔19〕朱銘.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20〕唐燕.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四忌[J].才智,2010(18).
(責任編輯 曹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