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濤,張棟梁,劉 杰,黃少偉
(1.西安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65;2.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廠,寧夏銀川 750006)
姬塬油田G83 油藏位于鄂爾多斯盆地定邊縣西南地區(qū),橫跨陜北斜坡和天環(huán)拗陷,為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砂體主要發(fā)育在水下分流河道或河口壩微相中。本次研究,以姬塬油田G83 油藏長4+52儲層為研究對象,借助有關巖心資料、掃描電鏡等資料,分析長4+52儲層的巖石礦物特征、儲層物性特征、孔隙結構特征及儲層滲流特征。
根據(jù)研究區(qū)樣品薄片鑒定資料統(tǒng)計,長4+52儲層巖石中,長石含量占39.0%,石英含量占26.1%,巖屑含量占20.9%。通過對研究區(qū)石英、長石、巖屑三端元進行巖石類型的分類,長4+52主要為長石砂巖和巖屑長石砂巖(見圖1)。
圖1 長4+52 砂巖分類三角圖
從整個研究區(qū)的統(tǒng)計看(見表1),長4+52雜基平均含量為6.29%,最高為32.5%,最低為2.0%;長4+52膠結物平均含量為9.52%,最高為45.0%,最低為0.5%,雜基主要為高嶺石,含量為3.99%,其次為水云母和綠泥石膜,含量分別為1.34%和0.87%,膠結物中含量最高的是鐵方解石為6.62%,其次為方解石、硅質和鐵白云石,長石質和黃鐵礦含量最少。總體來看研究區(qū)填充物含量較高,長4+52膠結物高于雜基,成巖作用非常強烈,從填隙物統(tǒng)計看出,以高嶺石、綠泥石膜和鐵方解石占絕對優(yōu)勢。長4+52砂巖儲層以細砂巖為主,總體巖性的分選好,磨圓度以次棱和次棱-次圓狀為主,反映整體結構成熟度中等。
表1 研究區(qū)填隙物成分統(tǒng)計表(共49只樣) 單位:%
對研究區(qū)38 口井184 個巖樣統(tǒng)計,結果表明長4+52儲層孔隙度分布范圍1.34%~20.84%,平均孔隙度11.36%,滲透率分布范圍0.01×10-3μm2~3.06×10-3μm2,平均滲透率0.39×10-3μm2,該區(qū)儲層整體表現(xiàn)為中-低孔超低滲儲層的特征[1]。從長4+52油層組孔隙度-滲透率相關關系圖可以看出,孔隙度與滲透率的正相關關系明顯,孔隙度大的地區(qū),滲透率也較高(見圖2)。
圖2 研究區(qū)長4+52 儲層孔隙度-滲透率相關關系圖
根據(jù)研究區(qū)26 口井82 塊薄片資料綜合分析,長4+52孔隙面孔率3.23%,平均孔徑29.49 μm,儲層孔隙以粒間孔為主,占面孔率的52.36%,其次為溶孔。表明粒間孔和溶孔-粒間孔是儲層孔隙組合主要類型(見圖3)??紫吨g的喉道以點狀喉道以及線狀喉道為主,且線狀喉道更加的細長[2]。這就說明了連通性好,儲集能力以及滲流能力比較突出。
圖3 儲層孔隙結構類型
從孔隙結構數(shù)據(jù)表來看,研究區(qū)長4+52排驅壓力為1.507 0 MPa;中值壓力為6.676 7 MPa;喉道中值半徑為0.149 6 μm。分選系數(shù)為1.838 1;變異系數(shù)為0.158 7;最大進汞飽和度84.68%;退汞效率33.15%,喉道分選較好,喉道類型以片狀或彎曲片狀為主,少見管束狀喉道[3]。從總體上看,長4+52孔隙結構整體表現(xiàn)為中等,屬于小孔微細喉型(見圖4)。
圖4 研究區(qū)長4+52 壓汞曲線
應用自吸驅替法對長4+52儲層巖石潤濕性測定,試驗結果表明,研究區(qū)長4+52儲層分析樣品中潤濕性以中性-弱親水特征為主(見表2),親水的潤濕性特征使得在開發(fā)后期注水將容易產生高含水的特征。
表2 研究區(qū)長4+52 儲層潤濕性試驗結果表
此次根據(jù)研究需要,對研究區(qū)4 口取心井進行了相對滲透率分析,油水相對滲透率試驗表明:長4+52束縛水飽和度27.31%,束縛水時油相有效滲透率為0.013 mD;等滲點的含水飽和度52.02%、油水相對滲透率0.071 mD,殘余油時含水飽和度56.46%、水相相對滲透率0.287 mD(見表3)。
表3 研究區(qū)長4+52 儲層油水相對滲透率綜合參數(shù)表
從長4+52相對滲透率數(shù)據(jù)回歸曲線上看,油水兩相滲流帶的范圍較窄[4]。在油水兩相滲流帶,隨著含水飽和度的增大,油相滲透率值快速下降、然后下降趨勢減緩,水相滲透率值開始上升較慢、到一定時期上升趨勢逐漸增大(見圖5)。
圖5 研究區(qū)長4+52 相對滲透率曲線
姬塬G83 油藏長4+52儲層以細砂巖為主,主要為長石砂巖和巖屑長石砂巖,總體巖性的分選好,磨圓度以次棱和次棱-次圓狀為主,整體表現(xiàn)為中-低孔超低滲儲層的特征。儲層孔隙組合類型以粒間孔和溶孔-粒間孔為主,屬小孔微細喉型孔隙結構;巖石潤濕性以中性-弱親水特征為主,親水的潤濕性特征使得在開發(fā)后期注水將容易產生高含水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