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有一個其貌不揚(yáng)的青年,他不做官,不經(jīng)商,騎著一頭瘦小的毛驢,悠悠蕩蕩地走過當(dāng)時幾乎破碎的山河。他撐著一把紙傘,背著一個包袱,在字里行間,完成了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構(gòu)架。茶,這一抹清香,終于被他賦予了靈魂與脈搏,鮮活地開始了它的文脈之旅。
萬能解藥
青年的故事我們暫時放下,先把時光的指針往前撥,再撥個4000年吧。那時這片土地上還沒有國家的概念,人們零零散散地形成一個個部落,過著原始的集體生活。
當(dāng)時的部落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野獸襲擊、自然災(zāi)難、地盤爭奪,以及未知疾病的侵?jǐn)_。有一位部落首領(lǐng)特別擅長采集草藥。他常常翻山越嶺,尋找陌生的植物,親自嘗過之后,把這些植物記錄、收集起來??墒沁@很危險,因為他經(jīng)常會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吃下有毒的植物。
毫無懸念,他中毒了。據(jù)說他當(dāng)時就感到口干舌麻,頭暈?zāi)垦!Ks緊找棵大樹背靠著坐下,閉目休息。這時,他的手邊觸到幾片綠油油的葉子,聞起來還帶著清香。他想,自己已經(jīng)中毒了,再吃點兒葉子會怎么樣呢?于是他摘了幾片塞進(jìn)嘴里,頓時他的頭腦就清醒了,不舒服的感覺也消失了。
這真是太神奇了!他激動地摘了許多葉子,隨身攜帶。在這之后,每當(dāng)他誤食毒草,他就嚼點兒這種能救命的葉子,總能轉(zhuǎn)危為安。
這是神農(nóng)嘗百草的傳說,也是諸多茶的起源傳說之一。那是公元前2700年,那時,黃帝還沒有逐鹿中原,周天子還沒有威震四海,秦始皇還沒有橫掃六合,漢武帝還沒有遠(yuǎn)征大漠……那些彪炳青史的人物還沒有誕生,茶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中華大地上了。
從解藥到黑暗料理
沒有人喜歡吃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茶都被收藏在大夫的醫(yī)藥箱里,不到治病救人的時候,一般是不會拿出來的。然而,茶葉沒有其他草藥那么苦澀,而且有益身體健康,那為什么不將它變得更好吃呢?
三國時期,人人都忙著打仗搶地盤,有一個叫張揖的人卻在忙著寫一本百科詞典《廣雅》,記錄當(dāng)時的新字新詞。這本書里提到了三國時期的人們是怎么吃茶的。
那時候,人們會把茶葉和米漿放在一起,做成茶葉餅。吃的時候,掰一塊放在鍋里,用熱水煮,再放上蔥、姜、橘子,熬成濃稠的茶粥。這種做法放在現(xiàn)在,恐怕要上“年度十大黑暗料理排行榜”,怎么想都是奇怪的味道。然而那時候的人們告訴我們,這是非常美味的!《廣陵耆老傳》這本書中提到,在晉朝,有老人家每天早上提著一鍋茶粥在集市里賣,生意十分紅火。
泡茶是個技術(shù)活兒
茶粥還是太麻煩了。如果只是為了得到一碗粥的話,做些大米粥、紅豆粥、綠豆粥,這些都比茶粥做起來方便。于是南北朝的人們迷上了煮茶。小火爐,小陶罐,一把茶葉,一勺山泉水,在大雪紛飛的冬日,或者落英繽紛的春天,和幾個知己好友吟詩作對……茶水雖然不像茶粥那么多滋多味,但是沁人心脾的茶香,使它成了會友待客的最佳飲品。
茶就這樣走出了廚房,成了文人雅士的必備品。
文人雅士是很講究的。這個文人加個杯墊,那個文人改進(jìn)一下杯具,慢慢地,到了唐朝,喝茶的步驟就相當(dāng)復(fù)雜了。先將茶葉反復(fù)烘干,再碾碎成粉末,細(xì)細(xì)地過一遍篩子。水要煮沸三次,第一次沸騰,加點兒鹽;第二次沸騰,舀出一勺水備用,再往煮著水的壺中加入茶粉并攪拌;第三次沸騰,將剛才舀出的水倒回去。
你以為這就結(jié)束了嗎?一切才剛剛開始。之后還有倒茶、聞茶、品茶、添茶……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步驟都和煮水一樣多。
等一下,這不是比三國時期的茶粥更復(fù)雜了嗎?沒錯。但那時人們飲茶,已經(jīng)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與情趣。
這樣的茶也不是人人都能泡好的,任何一個步驟不對,都會讓嘴中的茶變得苦澀。而不同的人泡出的茶,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心情下泡的茶,也有不同的味道。在唐朝,你絕對喝不到兩杯味道一樣的茶。
棄嬰的逆襲之路
在唐朝,智積禪師收養(yǎng)了一個棄嬰。棄嬰在寺廟里長大,給收留他的智積禪師當(dāng)小童。禪師愛茶如命,除了坐禪和打掃寺院,小童學(xué)到最多的就是選茶、烹茶、烤茶、碾茶、煮茶、飲茶……
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大唐王朝沒有了往日的盛世繁華,到處都是戰(zhàn)爭與哀號,民不聊生,山河破碎。長大的小童離開了寺廟,雙腳踏上了瘡痍的大地。他走過了8個道、43個州郡、44個縣的所有茶區(qū),采茶覓泉,評茶品水。
多年后,一本《茶經(jīng)》橫空出世。這本書詳細(xì)地記錄了茶葉的來源、茶的分類、各類茶葉的煮法、喝茶的方法、茶葉的種植,等等。它被稱為中國茶葉的百科全書。
而這本書的作者,那個曾經(jīng)被父母遺棄的嬰兒——陸羽,成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茶圣”。
人在草木間
茶讓中國人迷戀幾千年,直到現(xiàn)在,你依然能聞到它的清香。
茶的魅力,或許與它的味道關(guān)系不大,而是它融合了古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思想。茶,長在泥土里,本身是木,在鐵鍋中翻炒,在大火中烘烤,最后倒入沸水,它又復(fù)活了,散發(fā)出幽香與甘甜。
在這個世界上,你可能再也找不到第二種能代表中國人的飲品了?!叭嗽诓菽鹃g”,組合起來,就是一個“茶”字。這是人與自然的融合,喝一口茶,喝下的是天地雨露,是蟬鳴犬吠,是山間的清風(fēng)與叮咚的泉水。
尊重自然,順應(yīng)自然;取之于自然,還之于自然。千年沉淀下來的對自然的感悟,都在一杯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