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基因突變及臨床特征分析

      2021-07-06 01:50:44楊保晴張子愷陳毓華梁愛斌傅建非
      關(guān)鍵詞:核型基因突變骨髓

      楊保晴,張子愷,吳 昊,陳毓華,梁愛斌,傅建非

      (同濟大學(xué)附屬同濟醫(yī)院血液科,上海 200065)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組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的一系或多系病態(tài)造血,外周血細胞減少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轉(zhuǎn)化等[1]。隨著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術(shù)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在MDS中具有病理意義的基因突變被確定[2]。這些分子指標(biāo)對患者的疾病診斷、危險分層、預(yù)后評估和指導(dǎo)個體化治療等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然而,不同中心關(guān)于MDS基因的突變特征及其與臨床特征關(guān)系的報道不盡相同。本研究分析了同濟大學(xué)附屬同濟醫(yī)院血液科62例MDS患者的基因突變譜及染色體核型、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MDS亞型、IPSS-R積分等指標(biāo),并探討了基因突變對上述指標(biāo)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依據(jù)《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國診斷與治療指南》(2019年版)標(biāo)準(zhǔn),經(jīng)骨髓形態(tài)學(xué)、免疫分型、細胞遺傳學(xué)、分子生物學(xué)和骨髓活檢等檢查明確診斷的62例初發(fā)MDS患者納入本研究。其中MDS伴單系病態(tài)造血(MDS with single lineage dysplasia,MDS-SLD)3例,MDS伴多系病態(tài)造血(MDS with multilineage dysplasia,MDS-MLD)32例,MDS伴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MDS with ring sideroblasts,MDS-RS)7例,MDS伴單純5q-1例,MDS伴原始細胞增多 Ⅰ 型(MDS with excess blasts subtype 1,MDS-EB-1)10例,MDS伴原始細胞增多 Ⅱ 型(MDS with excess blasts subtype 2,MDS-EB-2)9例,無MDS不能分類型(unclassifiable MDS,MDS-U)。

      1.2 方法

      1.2.1 標(biāo)本收集 抽取初診MDS患者的骨髓血5 mL,EDTA抗凝,采用Ficoll密度梯度離心法獲得單個核細胞,應(yīng)用Qiagen公司DNA提取試劑盒提取基因組DNA,置-70 ℃冰箱備用。

      1.2.2 NGS測序 所測基因均為與MDS相關(guān)、突變率高、較為熱門的34種基因。構(gòu)建34個MDS相關(guān)的基因文庫。通過Ion Ampliseq多重PCR擴展技術(shù),一次性抓取待檢測的所有基因,并將構(gòu)建好的文庫用Life Technologies平臺Ion Proton半導(dǎo)體測序儀進行檢測。NGS擴增子平均基因覆蓋率達99%,平均測序深度1 000X,90%以上的序列可以與靶標(biāo)區(qū)目的序列比對上,靶標(biāo)區(qū)堿基覆蓋度較均一。致病性突變位點選擇主要根據(jù)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luò)(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專家共識、單核苷酸形態(tài)性數(shù)據(jù)庫(database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dbSNP)、腫瘤中體細胞突變目錄(Catalogue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Cancer,COSMIC)等數(shù)據(jù)庫及參考文獻報道確定,均為已明確與MDS發(fā)病及預(yù)后相關(guān)的基因。34個高頻基因為ASXL1,BCOR,BCORL1,CALR,CBL,CEBPA,CSF3R,DNMT3A,ETNK1,ETV6,EZH2,F(xiàn)LT3,IDH1,IDH2,JAK2,KIT,KRAS,MPL,NF1,NPM1,NRAS,PHF6,PIGA,PTPN11,RUNX1,SETBP1,SF3B1,SRSF2,STAG2,TET2,TP53,U2AF1,WT1,ZRSR2。

      1.2.3 染色體核型分析 采用常規(guī)G顯帶技術(shù)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取患者初診時骨髓懸液2~4 mL,常規(guī)無菌細胞培養(yǎng)24~72 h,加入秋水仙堿在37 ℃培養(yǎng)箱孵育20~30 min,使細胞分裂靜止在中期,使用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固定,滴片并烘干玻片,常規(guī)G顯帶,染色體核型分析參考《人類細胞基因組學(xué)國際命名體制(ISCN2016)》進行描述。

      1.3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1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或t檢驗分析,基因型頻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 果

      2.1 NGS測序結(jié)果

      本研究的62例初診MDS患者中,共有52例患者至少攜帶1種基因突變,陽性率為83.87%,最多的同時攜帶6種基因突變。其中僅攜帶1種基因突變的有27.42%(17/62),同時攜帶2種、3種、4種、5種、6種基因突變的患者分別為27.42%(17/62)、14.52%(9/62)、8.06%(5/62)、3.23%(2/62)、3.23%(2/62)。34種檢測基因中各基因突變發(fā)生率見圖1,其中IDH2、MPL、NF1、NPM1、CSF3R、FLT3、ETNK1、PIGA未檢測到突變,突變率最高的是TET2和DNMT3A基因,分別為19.35%和17.74%,其次為ASXL1基因(突變率16.13%)。突變率大于10%的基因還包括EZH2、SF3B1、U2AF1和TP53基因。從突變基因類型看表觀遺傳相關(guān)基因突變是MDS中最易受累的,有59.68%(37/62)的患者具有一種或多種表觀遺傳相關(guān)基因突變。其他如RNA剪接因子相關(guān)基因的突變發(fā)生率也較高。

      2.2 臨床特征與基因突變的相關(guān)性分析

      62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齡跨度為28~88歲,平均年齡為64.56±14.82歲,中位年齡為67.50歲,其中≥60歲47例,占75.81%。62例患者的MDS亞型分布見圖2,有32例患者核型異常。各亞型中,MDS-EB型基因突變最高,為(2.21±1.47)個。進一步根據(jù)NGS測序情況把62例患者分為NGS突變陽性組和NGS突變陰性組,比較兩組間的臨床特征,包括MDS亞型、血常規(guī)、核型、鐵蛋白、LDH、血清鐵、骨髓原始細胞比例、國際預(yù)后評分(IPSS-R)等指標(biāo),見表1。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NGS突變陰性組的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數(shù)均明顯高于NGS突變陽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22 4、P=0.043 8),而在其他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圖2 62例患者的MDS亞型分布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MDS subtypes in 62 patients

      2.3 DNMT3A基因突變與臨床特征的相關(guān)性分析

      62例MDS患者中共檢測到11例患者發(fā)生DNMT3A突變,陽性檢出率為17.7%(11/62)。所有患者均為雜合型突變,突變類型主要為移碼突變(1例,c.2193_2195del,p.Phe732del)和點突變(10例)。DNMT3A突變組和DNMT3A非突變組之間的年齡、性別、MDS亞型、血常規(guī)、血清鐵、鐵蛋白以及核型方面無顯著差異。但DNMT3A突變組骨髓原始細胞比例、IPSS-R評分均低于DNMT3A非突變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8、P=0.016 9),見表2。本研究進一步比較了DNMT3A突變組和NGS陰性組在上述臨床指標(biāo)的差異,統(tǒng)計分析顯示,DNMT3A突變組在LDH>250 U/L的發(fā)生率及IPSS-R評分方面均明顯低于NGS陰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38 3、P=0.022 7)。這11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均合并其他基因突變,從合并突變類型看,仍然是表觀遺傳調(diào)控因子的比例最高。合并突變陽性的患者的平均年齡明顯低于合并突變陰性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36)。

      表2 DNMT3A突變組和DNMT3A非突變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Tab.2 Clinical data of DNMT3A mutation group and DNMT3A non-mutation group

      2.4 TET2基因突變與臨床特征的相關(guān)性分析

      62例MDS患者中共檢測到12例患者發(fā)生TET2突變,陽性檢出率為19.4%(12/62),是本研究中突變比率最高的基因。所有患者均為雜合型突變,突變類型主要為:移碼突變1例[c.4105_4108 del TCAG(p.Ser1369GlyfsTer78)];點突變11例。12例TET2突變患者中有10例患者均合并其他基因突變,從合并突變類型看,仍然是表觀遺傳調(diào)控因子的比例最高。

      TET2突變組和TET2非突變組之間在年齡、性別、亞型、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血清鐵、鐵蛋白、LDH、骨髓原始細胞數(shù)方面無明顯差別,但TET2突變組的血紅蛋白計數(shù)要明顯高于TET2非突變組(P=0.035 7),TET2突變組異常核型發(fā)生率和IPSS-R評分要顯著低于TET2非突變組(P=0.040、P=0.044),見表3。進一步比較TET2突變組和NGS陰性組在上述臨床指標(biāo)的差異,統(tǒng)計分析顯示TET2突變組的血紅蛋白計數(shù)同樣要明顯高于NGS陰性組(P=0.035),而TET2突變組的異常核型發(fā)生率要顯著低于NGS陰性組(P=0.035)。

      表3 TET2突變組和TET2非突變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Tab.3 Clinical data of TET2 mutation group and TET2 non-mutation group

      2.5 TP53基因突變與臨床特征的相關(guān)性分析

      62例MDS患者中共檢測到9例患者發(fā)生TP53突變,突變率為14.5%(9/62)。除1例患者為純合突變,其他均為雜合型突變,此純合突變?yōu)橐拼a突變[214_215 del CCinsGG(p.Pro72Gly)],其他均為點突變。9例TP53突變陽性患者有6例合并其他基因突變,合并突變主要涉及表觀遺傳調(diào)控基因。

      TP53突變組和TP53非突變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亞型、白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血清鐵、鐵蛋白、LDH、骨髓原始細胞數(shù)、IPSS-R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TP53突變組血小板計數(shù)及血清鐵水平明顯低于TP53非突變組(P=0.023、P=0.003),而LDH水平和IPSS-R明顯高于TP53非突變組(P=0.001、P=0.002),見表4。進一步比較了TP53突變組和NGS陰性組在上述臨床指標(biāo)的差異,統(tǒng)計分析顯示TP53突變組血小板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及血清鐵水平均明顯低于NGS陰性組(P=0.026、P=0.046、P=0.023)。

      表4 TP53突變組和TP53非突變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Tab.4 Clinical dataof TP53 mutation group and TP53 non-mutation group

      3 討 論

      MDS是一組高度異質(zhì)性疾病。原發(fā)性MDS中基因突變的檢出率近90%,對MDS的治療及預(yù)后評估有重要價值。在本研究中,83.87%的患者可檢測到至少一種基因突變,29.03%(18例)的患者可檢測到3種以上基因突變,突變頻率最高的基因是表觀遺傳相關(guān)基因,突變組的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數(shù)均明顯低于非突變組,說明基因突變加重了骨髓衰竭的程度,與國內(nèi)外報道一致。

      TET2基因和DNMT3A基因都是表觀遺傳相關(guān)的重要基因。TET2突變與正常核型相關(guān),但TET2基因突變的預(yù)后意義尚存在一定爭議。TET2基因突變在本研究的樣本中發(fā)生率最高,TET2突變組的血紅蛋白水平明顯高于TET2非突變組及NGS陰性組,而異常核型發(fā)生率顯著低于TET2非突變組及NGS陰性組。有研究表明,在MDS發(fā)生的較早階段,基因突變率低,表觀遺傳基因較RNA剪切因子較早發(fā)生[1]。Kosmider等[3]觀察到TET2突變是MDS中的常見分子事件,并且是預(yù)后良好的獨立預(yù)測因子,各種分化譜系亦提示TET2突變發(fā)生在疾病發(fā)展的早期[4]。本研究結(jié)果證實了這些觀點,TET2基因突變組具有更良性的臨床特征。本樣本中TET2突變位點均不相同,其中33.3%突變位點位于TET2基因的BOX1保守結(jié)構(gòu)域,包括錯義突變和移碼突變,導(dǎo)致正常的氨基酸編碼提前終止。DNA甲基化特異性抑制劑在MDS治療中,TET2突變陽性組療效較無基因突變組顯著[5-6]。另一項研究鑒定了213例接受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濱治療的MDS患者中40個基因的突變[6],當(dāng)排除ASXL1突變和TET2低頻率突變的患者時,這種改善反應(yīng)更加明顯(P=0.009)。這些研究均證實了DNA甲基化特異性抑制劑在該類基因突變陽性患者中的療效。而TET2基因BOX1保守結(jié)構(gòu)域的高頻突變也提示此結(jié)構(gòu)域有可能成為新的治療靶點。

      越來越多的研究[7-10]證實了DNMT3A在MDS發(fā)病中的作用,但是不同研究對DNMT3A基因突變發(fā)生頻率的報道差異較大(2.6%~20.2%)。在本研究中,DNMT3A突變發(fā)生率僅次于TET2,為17.7%。1例患者檢測到的移碼突變致使第732位編碼氨基酸發(fā)生丟失,與不良預(yù)后相關(guān),該突變既往在MDS患者有過報道[11]。1例患者檢測到錯義突變c.2645G>A(p.Arg882His),為DNMT3A基因的熱點突變,該突變可降低酶的催化活性及其與DNA的親和力,可能與髓系惡性轉(zhuǎn)化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12]。部分突變(c.1978T>Cp.Tyr660His,c.1969G>Ap.Val657Met,c.2146G>Ap.Val716Ile,c.1916T>G p.Leu639Arg)在淋巴瘤、AML患者有報道,但未見在MDS患者的報道,臨床意義不明確[13-15]。DNMT3A基因突變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不良預(yù)后因素[12],但其在MDS中DNMT3A突變與臨床表現(xiàn)的相關(guān)性報道不一[7,16]。尚無研究揭示DNMT3A突變對生存的顯著影響,甚至有研究出現(xiàn)DNMT3A突變的患者接受異基因HSCT的患者比未接受異基因HSCT的患者具有更好OS(P=0.038)[17]。本研究中DNMT3A突變組骨髓原始細胞比例、IPSS-R評分均低于DNMT3A非突變組,DNMT3A突變組在LDH>250 U/L的發(fā)生率及IPSS-R評分方面均明顯低于NGS陰性組,提示DNMT3A突變并沒有導(dǎo)致更嚴(yán)重的臨床表現(xiàn)和AML轉(zhuǎn)化傾向,與Bejar等[6]的報道一致。本研究中11例DNMT3A突變陽性患者中有7例患者均合并其他基因突變,包括SF3B1等其他基因突變的存在可能削弱了DNMT3A突變對疾病嚴(yán)重度的負性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更大的樣本量證實這一點。

      TP53基因編碼的P53蛋白具有多種靶基因,很多都與細胞凋亡或細胞周期調(diào)控過程有關(guān),通過與這些基因內(nèi)部或上游的P53反應(yīng)元件相結(jié)合的方式反式激活這些基因的轉(zhuǎn)錄,促進細胞死亡或生長停滯。在原發(fā)MDS中TP53基因突變發(fā)生率為5%~10%[12],本研究中TP53突變發(fā)生率達14.5%,可能與本課題62例患者的年齡較大(平均年齡、中位年齡均高于國內(nèi)既往報道的數(shù)據(jù))有關(guān)。報道顯示TP53基因突變多發(fā)生在老年MDS患者中,年輕患者相對少見[18]。9例TP53突變陽性患者中,有1例為純合突變,其余均為雜合突變。突變頻率均高于40%,突變位點涉及TP53基因編碼蛋白的DNA Binding結(jié)構(gòu)域(如c.716A>Gp.Asn239Ser),四聚體化結(jié)構(gòu)域(如c.1009C>Tp.Arg337Cys)等突變熱點,通過影響基因的正常剪切,降低轉(zhuǎn)錄活性,氨基酸編碼提前終止等方式影響基因正常功能。其中c.218T>C(p.Val73Ala)突變暫未檢索到與惡性血液疾病的相關(guān)報道。本研究顯示,TP53突變組在血小板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LDH、IPSS-R等臨床特征方面差于TP53非突變組,提示了TP53突變患者的骨髓衰竭程度,疾病危險度分組均更差于TP53非突變患者,提示TP53突變患者預(yù)后不良。在11例僅攜帶1種基因突變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僅攜帶TP53突變,亦說明TP53單基因突變亦具有較強的致病性。TP53靶向藥物Eprenetapopt已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中顯示了良好的抗腫瘤活性。TP53突變的MDS患者對Eprenetapopt和阿扎胞苷的聯(lián)合治療耐受性良好,可產(chǎn)生較高的臨床反應(yīng)率和分子緩解率[19]。更多TP53靶向藥物可能被研制出,有望改善MDS患者的預(yù)后。

      綜上所述,本研究說明MDS患者基因突變發(fā)生率高,不同的基因突變與不同的臨床特征相關(guān),深入研究MDS患者基因突變與臨床特征、疾病預(yù)后、個體化治療等方面的相關(guān)性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核型基因突變骨髓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大狗,小狗——基因突變解釋體型大小
      英語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9:10
      SNP-array技術(shù)聯(lián)合染色體核型分析在胎兒超聲異常產(chǎn)前診斷中的應(yīng)用
      管家基因突變導(dǎo)致面部特異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宮頸癌術(shù)后調(diào)強放療中骨髓抑制與骨髓照射劑量體積的關(guān)系
      贊美骨髓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2
      基因突變的“新物種”
      骨髓穿刺涂片聯(lián)合骨髓活檢切片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診斷中的應(yīng)用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體核型分析
      染色體核型異常患者全基因組芯片掃描結(jié)果分析
      清水河县| 阿克苏市| 贡觉县| 栾川县| 荔浦县| 镇平县| 萝北县| 麻阳| 浪卡子县| 龙井市| 花莲市| 苍梧县| 图片| 江门市| 清流县| 古蔺县| 洪洞县| 开江县| 温宿县| 珲春市| 呼玛县| 丹棱县| 游戏| 太和县| 伊春市| 桦甸市| 始兴县| 兴义市| 交城县| 海南省| 大方县| 乐至县| 濉溪县| 当涂县| 罗城| 社会| 金昌市| 庆云县| 甘南县| 茌平县|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