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禮堂,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宣告成立。南洋各地華僑代表180余人,推舉陳嘉庚為主席。汪精衛(wèi),時任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卻在散布對日妥協(xié)。陳嘉庚殊為不解,“蓋日本野心欲滅我國,雖孩童亦曉然明白,前既侵占東四省,今又侵略華北,如欲言和則華北數(shù)省復失,不數(shù)年華中、華南相繼喪盡,是亡國滅族大禍,若非奸賊安肯出此?!彼熘码娡艟l(wèi):“和平絕不可能,盼復以慰僑眾?!蓖艟l(wèi)竟復電稱:“以我國積弱非和平即亡國?!标惣胃L電陳情,汪精衛(wèi)居然勸陳嘉庚鼓動南僑擁護其主張。陳嘉庚直斥其為“秦檜賣國求榮!”不久之后的1938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在重慶召開國民參政會一屆二次會議,陳嘉庚特別提案:“敵人未退出我國以前,公務員談和平便是漢奸賣國賊”。提案須有20人贊同才能正式提交,很多參政員簽名響應。提案討論時,雖然議長汪精衛(wèi)甚形不滿,梁實秋極力反對,但是大多數(shù)人都表示贊同,提案精煉成11個字的決議:“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獲大會通過,廣受歡迎。梁實秋走出會場,即被重慶學生圍毆。輿論同情重慶學生,紛紛指“言和”為賣國。兩個月后,汪精衛(wèi)果然附逆,淪為賣國賊。
(晏蘇摘編自《陳嘉庚回憶錄》,東方出版社2010年版,陳嘉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