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艷
教材簡析:
《快樂讀書吧》(統(tǒng)編語文三年級下冊)聚焦“小故事,大道理”,指導學生用懂得的道理關照自己的生活。教師在教學時要做到課內層層深入,課外拓展延伸,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比較《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這三本書,在“激趣導讀”“比較閱讀”等活動中進一步感受寓言特點,激發(fā)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感悟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分享閱讀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活動激趣
1.導入課題。寓言故事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東西。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進寓言,去感受寓言故事獨特的魅力。(板書:快樂讀書吧)
2.游戲激趣。讀寓意,猜故事。
坐在井里看天,比喻目光短淺。(坐井觀天)
丟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遲。(亡羊補牢)
比喻依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人。(狐假虎威)
比喻違反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揠苗助長)
設計意圖:鏈接學生學過的寓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產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
二、對比閱讀,發(fā)現(xiàn)異同
1.導讀《中國古代寓言》,小結閱讀方法。剛才大家猜出的這些故事都是中國寓言故事,這些寓言故事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
(1)讀了故事題目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故事題目大多數(shù)是四字成語)
(2)背誦“日積月累”中的九個成語,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寓言》目錄,印證發(fā)現(xiàn)這些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題目都是四字成語。
(3)回顧本單元學習的四篇寓言故事中的主人翁,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中,常常會有一個非常愚蠢可笑的人)
(4)小結讀《中國古代寓言》的方法。方法一:根據(jù)題目意思,猜故事內容。方法二:找出故事主人公愚蠢可笑之處。方法三:從滑稽之處悟出道理。方法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2.閱讀《伊索寓言》與《克雷洛夫寓言》,進行對比。
(1)比較目錄。①《中國古代寓言》大多以成語命名;《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都是以寓言故事中的主角命名。②《中國古代寓言》的主人公是以人為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大多以動物、植物為題。
(2)比較內容。①《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同名故事《狐貍和葡萄》對比閱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道理相同,表達形式不同?!兑了髟⒀浴泛唵蚊髁?,《克雷洛夫寓言》詳細生動,有很多像詩一樣的語言。②同桌同學任選《中國古代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寓言進行對比閱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有時類似的故事,在不同國家會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表達形式;有時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又會有相似的寓意。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比較,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對一個個獨立的小故事嘗試前后鏈接著讀,為閱讀長篇小說進行鋪墊。
三、閱讀分享,成果展示
1.閱讀分享吧。
活動一:哪個寓言故事令你印象深刻?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活動二:你是如何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人和事來理解故事中的道理的?
2.閱讀展示臺。
活動一:《中國古代寓言》書友隊、《伊索寓言》書友隊、《克雷洛夫寓言》書友隊分別介紹閱讀經驗,分享閱讀方法和收獲。
活動二:寓言故事表演秀,每個書友隊表演一個寓言故事,師生共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在分享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