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話劇《良宵》是哈爾濱話劇院集全院之力精心打造的一部優(yōu)秀劇作,這部作品在2003年就已經(jīng)創(chuàng)作完成并上演。時隔16年后,全體話劇人帶著對老年人口的關(guān)愛,對社會現(xiàn)狀的思考及責任,又將此劇進行重排,使觀眾重新感受到一種戲劇的氛圍,尋找到人性中的溫暖與平和。
這是一部可引發(fā)多角度思考的情感劇作,描寫的是20世紀90年代冰城一處待拆遷的房子里,退休女工趙素貞瞞著歡天喜地準備過年的老伴兒孫寶成,借錢給退休工程師錢克己,在約定還錢的日子里,三個命運迥異的老人開啟了一場關(guān)乎命運、責任、道德與希望的對話。該劇通過欠債、還錢、訴請、暖心這一脈絡(luò),充分展現(xiàn)出三個主人公各自的真誠和共同的眷戀。
孫寶成是一個沒有固定職業(yè)、靠拾廢品謀生的小市民,他誠實靦腆,不善言辭,在暮年之時喜得與趙素貞的婚姻,生活美滿幸福。小年之夜聽說妻子把自己辛苦積攢下來的準備動遷住新樓的三萬元錢借給了她愛慕之人錢克己時,他那種糾結(jié)、百思不解的心情溢于言表,當見到錢克己得知錢暫時還不上時,整部戲時間、空間好像處于停滯。扮演孫寶成的演員董興順用靜、觀、思、坐等一系列動作,呈現(xiàn)出人物的無助和無奈,他想爆發(fā),但對趙素貞又做不到,那種矛盾的心理拿捏得非常完美、到位。當他得知自己的三萬元錢救活了一個企業(yè),救活了企業(yè)員工時,他對趙素貞的不解和對錢克己的責怪又轉(zhuǎn)換成對他們的崇拜和尊重。他雖然大字不識,但他知道什么叫識大體、顧大局,當他說出三萬元錢不要了后,他的心靈和人格再一次得到升華,這種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強烈反差,使戲劇情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進而產(chǎn)生了較強的戲劇高潮,增強了作品的戲劇性,耐人尋味。
錢克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知識分子,演員牛力威從衣著打扮、動作表情到言談舉止,都將人物把握得恰到好處。劇中雖然錢克己得了不治之癥,但沒有在病魔面前屈服,而是笑看人生,懷著一個老知識分子的情懷,成功地把自己的專利技術(shù)與企業(yè)進行了技術(shù)轉(zhuǎn)讓,為社會服務(wù)。在孫寶成得知錢克己的經(jīng)歷,以及與趙素貞近四十年的感情期盼后,毅然決定將趙素貞歸還給他,在真情和道德面前,錢克己選擇了將真情深藏在心里,同時也表達了對孫寶成的敬佩。他們的真摯和誠懇,是對人性的理解和特殊歷史時期的反思。
趙素貞是一個心地善良又能迷途知返的普通女工。四十多年前的她愛上了工程師錢克己,由于那個特殊的年代,特定的歷史原因,年輕的她為了入團聽信讒言陷害舉報錢克己,造成了他一生的不幸,同時也給自己帶來終生的內(nèi)疚。暮年后,她為了實現(xiàn)錢克己專利的科技轉(zhuǎn)化,用孫寶成的三萬元錢完成了錢克己的心愿,同時也完成了對自己靈魂的救贖。在錢克己生命的最后時刻,她做到了理性的回歸,與兩個所愛之人共同完成人生旅途,體現(xiàn)了世事變遷中人情的溫度及人性的美好。扮演趙素貞的楊麗萍舉手投足的表演范兒,讓人感到舒服且真實,細致入微,把觀眾帶入戲中并與之共鳴。
話劇《良宵》沒有美輪美奐的燈光,沒有奢華的制作,就是一個老房子和三個老戲骨,把我們重新帶回了20世紀90年代。三個主人公沒有夸張的表演,而是運用個性化、動作化的言語準確表達人物的思想特征來塑造人物形象,讓觀眾聽其聲而知其人,聽其聲而知其事,并能勾起對往昔的回憶。在命運、道德、責任、希望面前,人們怎樣面對過往和將來,怎樣面對事業(yè)、家庭、愛情和友情,怎樣展示出完美的人生和人性的真善,話劇《良宵》用三個主人公的人生經(jīng)歷,拷問著人們的良知,叩擊著人們的心靈。曾經(jīng)的情感以及晚年的生活是對人性的映照,也是對在這個老工業(yè)基地成長起來的人們操守的深情仰望,同時激勵我們珍惜當下,積極向善,熱愛生活,用人世間的真情冷暖勾勒出未來的幸福生活。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創(chuàng)作評論中心)
責任編輯 岳瑩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