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丁成詩集《甸溝圖等等》"/>
⊙趙目珍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幾年前,我還比較反感看起來有點狂妄的人,甚至對那些過早地為“80 后”詩歌下斷語、做總結的人頗為不屑。近年來,我突然轉變了這種看法。至少在丁成這里,我由反感與不屑一變而為敬佩和尊重。值得敬佩的是,他以先鋒和異端的姿態(tài)替“80 后”一代中的詩人率先沖擊了詩壇,開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80 后’詩歌運動”從此蔚然而興;值得尊重的是,他在不盡然的“狂妄”中實現著個人強烈的自信,首先在詩壇上耀示出“80后”的兩個“先鋒”,一是詩歌文本上的,二是理論批評上的。他以歷史的眼光構筑著屬于“80 后”詩人自己的文論和文學史,他主持編纂的《藍星——“80 后”文論卷》以及《80 后詩歌檔案》等在“80 后”文學史上至少有著“領一代風氣之先”的地位。
以我個人的眼光來歸納,丁成至少有兩個意義,一是文學史的,二是先鋒的,或者亦可以將二者打并在一起。然而,這兩個意義在丁成那里,不知是否有輕重緩急之分。不過在我看來,這兩者在他心里應該是并重的。比如,對于史的概念,丁成曾有一句話:“我不要歷史過幾年才來找我,我要歷史現在就找我?!边@看起來有點近乎狂妄的“大言”,在很多人眼里會視之為“狂狷”之語,然而就史才的層面而言,它正體現出一個人對詩的無比自信和承擔的勇氣。他談先鋒的重要:“時間不老,先鋒不死。正是先鋒褒有了詩歌存在的意義,以及不斷生長的可能。”丁成一直在渴望著寫作上的突破、沖鋒和一騎絕塵!這讓他贏得了精神領袖、天才、異端等“先鋒性”的稱謂。讀其詩,知其人,如此我們對丁成身上所閃耀的“先鋒”將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丁成曾將其圍繞詩歌的全部寫作概括為幾次深刻的轉變:從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從2001年到2004年,從2005年到2008年,從2009年到2013年,從2013年到今天。應該說,他每一次轉變的歷程當中,都留下了讓人印象深刻的詩篇,尤其是從2002年發(fā)動“80 后”詩歌運動以來。像2004年創(chuàng)作的《上海,上海》《廣場》《2004 悼詞》《家族史》,2005—2006年間創(chuàng)作的長詩《螳螂的微笑》,2007年創(chuàng)作的《四重奏》,2008年創(chuàng)作的《十月信札》系列和長詩《國殤三部曲》,2009年創(chuàng)作的長詩《黑太陽》,2013年創(chuàng)作的《小人物》《參照系》……尤其是像《十月信札103》這樣的詩篇:
騙騙騙騙騙騙騙騙騙騙子?;旎旎旎?/p>
混混混混蛋。小小小小小小小小
小人。^_`abcdefghijkl 流氓mno
pq 酒在手rstuvwxy
z{|}~ ¢£¤¥臭臭臭臭臭臭臭臭臭臭臭臭寡婦
|§¨a-ˉ°屎±23′μ 1o
àáèéêìí 血精啤酒Dòó×ùúüYTàáaè
……
統(tǒng)統(tǒng)都去死吧死吧死吧死吧{ | } ~ ¢ £ ¬  ̄ ¦ ¥
)*+142601791108101-./457 9:;<=?@A誓DE
以上為其中的片段節(jié)選。其實無須通讀,透過視覺我們已有直觀的感受,但是我們卻無法或者僅僅用“震撼”這樣的詞來形容它。從某種意義上說,丁成的“先鋒”已超出一般“先鋒”的界限。他對詩的大破壞顯示出了一種肆意妄為、超凡脫俗的勇氣,表現出了一種天翻地覆的氣勢。新詩以來,現代詩、先鋒詩的突破無不是圍繞題材、表達方式、藝術技巧和語言來進行糾革,然而反反復復所進行的仍然是沒有超出非常意義的尋常變革。即使“第三代”詩歌運動在語言上有所突破的“口語”詩歌寫作,其破壞力和殺傷力雖然很大,但仍然沒有突破“漢語”的界限。較之丁成對語言“鬼斧神工”式的劈削與新建,他們的“改觀”終究還是“小巫見大巫”。
與新文化運動“改革”的思想理念有所同步(當然也可能是無意巧合),丁成近年來對“語言”有一種迷戀。他對語言所進行的“死嗑”,已經達到了生吞活剝甚至扒皮抽筋的程度。盡管時代的境遇相差甚遠,然而丁成明白,詩歌變革的突破口仍然是——語言——這個頑固的載體。由文言而白話,由書面而口語,語言在文學(詩歌)運動中已經經歷了兩次大變故,如何在這一基礎上再行突破必須精心獨運、兵行險著。很顯然,《十月信札103》這樣的詩篇就是丁成驚人的實驗,化符號為文字,融文字于符號,實現文字與符號之間的奇異轉換,造成詩歌畸變的驚險效果。丁成曾說自己是所謂“好詩”的反動分子,他討厭一個詩人如何如何去努力把一首詩寫好。為此,他覺得自己的寫作充滿了變數,他喜歡對語言進行“作惡”:“我是一個試圖去把詩歌寫‘壞’的人,一個試圖通過不斷地自我激發(fā),從而去對語言不斷作惡的人?!比欢嗾沁@種“作惡”,讓我們見出丁成這樣的寫作恰恰是對“極端的自由和開放”的一種追求。
在多種場合下丁成都曾宣稱自己接觸到法國的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盡管他曾明言“幾乎不閱讀他們的著作”,但是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一些理念在他的詩歌寫作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體現。比如超現實主義認為,曾經在某些情況下被忽視的那些聯想形式實際上具有很大的真實性,超現實主義要廢除一切其他的心理機械論,取而代之??赡苷窃谶@一基礎上,丁成對不受現實和理性控制的思想自由充滿了祈求。同樣的,我們亦不否認孫曙所說的:“人們對丁成詩歌的定格,是一種癲狂的咒語風格和‘泛政治’的抗議詩篇,是語言的抽搐、震顫與澎湃?!薄啊妒滦旁?03》就是心理學上最好的自由聯想的文學材料?;靵y的無意義的字母符號中散落著幾個漢字,‘操’‘殺’‘婊子’‘ 狗’‘ 死人’等詛咒,強暴的宣泄中,毫無疑問,體現了他的焦灼與恥辱?!卑阉羞@些因素組合到一起,我們大概可以審視出為什么丁成樂于化符號為詩了。
然而,化符號為詩對于漢語詩歌寫作而言終究還是超出了“漢語”的界限,將之視為“非漢語寫作”亦非不可。丁成也許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也許他也并未以此為意,只感受到了如此寫作的快感。但他一定懂得如此異端的寫作不可能重復,重復即無法傾服他人,也無法凌越自己。由于丁成相信“語言結構和人的精神結構息息相關”,為此,對于漢語詩歌如何再現“詭譎的變異”乃成為他詩歌寫作的又一“沉思”之處。在2013—2014年間,他又做了許多文本實驗,《甸溝圖等等》這部詩集的出現就代表了他詩歌“詭異寫作”的另一種新動向。且以他頗受關注的《甸溝圖等等》為例來看:
乎加兇根吉星未遠,神結板目是時松
掃墻灰爬去定睛。起兮。三角綁器
酒足順葉,夾里透黃。握老省細節(jié),巫球擺
結巴打浪壩堤急。竹走,九批,唧嘰里同
復照火息旋綠蹤。苗涂更張雨,歲蹉漠事鄰
刷騎病氣秤春近,吱嗚紅桿竊竊
槍河錦甲勝勝杰斯窮挫大皮漿事固雪面
是吾喊剩,帶柄遲。滄狼央央……
射寺孤色賜錳繡。常膠、青碎、絲方潭
不一塢朽扔精縫牽腳哭淘銀門潮
異而異基凳隔湯湯慢腥保。牌洗千間富
施弓故樓無木間猜。忌辛如遇。黃包償
虛擺字字。斷繼。褪官。許是海方兜地開
晴蒙。纏鈴癢玄又玄。十江里流插辦中
槍河錦甲生生杰斯窮挫瘦肚漿事固雪面
是吾喊剩,帶柄遲。滄狼央央……
背吞夾層艦橋。黑號計蘇就曹累炒肝
小田畝畝,巨村道雜步。漆胡九月三下三
點到我詞穴。緩夜凌熟輕簾搖列曉白
汗濺破操質貼已。藏維話點訪訪論互加淆發(fā)
帳誰。造午。培了真。兄于舊朝聽,壞唐清
分廉。副失蹤。哭歌高舉。昵名始占綴禮時時離
與大眾閱讀有類似的閱讀體驗,讀畢此詩,“重磅天書”“怪詩”“讀不懂”“暈倒”“懵逼”“荒誕”等等詞飛迸而來,其實后來細細斟酌,即使是這樣的表達也不足以刻畫出讀者內心所纏繞的困惑。丁成向來走異端的路線,且不管他如何處理好破與立之間的關系,至少他的“破”已經讓人足夠震撼。
對于這樣的寫作,質疑非詩的人恐怕多如牛毛。但是如何有效地破解丁成為何要如此為詩似乎才是問題的關鍵。物質進攻的手段打它不破,精神隱逸的手段避它不開。還好我們有文學,有詩歌。對于詩人而言,也許這是最后的精神稻草。然而,傳統(tǒng)的寫作和已經陷入傳統(tǒng)的離經叛道的寫作已然發(fā)揮不了“砍殺”的效應,“‘正?!纳鐣睦斫Y構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無法著地的虛無概念……將詩歌的寫作或者文學的行動上升為一種對社會觀念的強力介入是否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異端’的本質?”為此我們必須以異端來代四書五經,以懵殺來代醍醐灌頂。這是從外部條件而言。此外,如蒙晦所說:“淺層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是早期丁成在經歷后工業(yè)異端美學之后的畸變(激變)產物,是對現實的極端否認和肆意涂寫;深層而言,這些作品作為一種語言的極端重構,提醒人們從中誕生一種新的語言和事物的美妙與意義。”這里實際上又道出了語言的內在本質及其所生發(fā)出的意義對詩歌主體的重要性。丁成自己闡釋說:“‘甸溝體’的這些作品,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我僅僅是順從了來自語言內在的、深刻的需要?!薄白鳛橐粋€稱職的詩人,面對語言時,我選擇的是一種割肉飼虎式的勇氣。因為基于語言自身的能動性和生發(fā)性,我試圖讓語言自己去生發(fā)一種纏繞的粘稠之力?!币恢币詠?,詩人和評論家都寄望于對傳統(tǒng)的“言外之意”“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的闡發(fā),然而像丁成這樣以“天書”的形式開發(fā)“語言自身的能動性和生發(fā)性”,在中國詩歌歷史上還沒有先例。故而唐納說:“用所謂的詩的格局的慣常認知去讀,你當然不會懂!……這是符咒才具備的能量,超越所謂詩?!?/p>
也許以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人物的思想來觀照這一點,我們可以發(fā)現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達達主義派人物喬治·里貝蒙-代捏賽曾言:“他們著重強調怪異、反常、出乎意料的事物,為的是不再重新墮入因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而變得習以為常的習慣勢力中去,不讓善良、崇高、高尚等觀念……重整旗鼓?!睘榇?,他們“時刻警惕著,不使自己的生活方式適應于人世間可笑的生活條件”(安德烈·布列東語)。也就是說,其實是詩人因社會和歷史傳統(tǒng)因素而生發(fā)的內在思想導致了他們寫作的立場。在評論家孫曙的眼中,“沮喪,絕望,瘋狂的激情席卷著丁成的詩歌”?!盎陔A級立場的仇恨詛咒,基于文明異化的末日哀號,基于人世不祥的鬼魅譫語,基于自我撕裂的血腥酷烈,基于青春野心的狂躁不安,基于與生俱來的激情反叛,丁成詩歌的癲狂氣質熊熊燃起”。認真地研究孫曙對丁成的這些剖析,我們發(fā)現,丁成的性格也許與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流派人物有很大差異,但是在寫作的內在理路上卻有許多一致之處,與其寫作的理想也不相?!蔷褪侵鲝垟[脫理性、法律、道德、宗教,以及習慣勢力等一切的約束,從而顯露人的真實。其實也正是因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絕望,丁成才厭棄以傳統(tǒng)的司空見慣的方式和方法來對世界進行一種絕望的表達。丁成也是始終不想使自己的寫作方式適應于人間可笑的生活條件,他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不讓它們再產生影響的焦慮。
一如蒙晦所言:“丁成在詩中展現了一種反詩、反語言、反理解,以及訪談文本中的反對話、反溝通傾向,同時呈現出一種流氓、精神病、高度形而上等元素混雜共生的語言風格?!蔽覀儾环裾J,這樣的觀點都符合丁成的創(chuàng)作。然而卻不絕對。因為通過對丁成作品另一個方面的觀察,我們發(fā)現丁成的詩歌仍然具備和體現了詩甚至是更傳統(tǒng)意義上的詩的一些因素,比如音樂性中的節(jié)奏、韻律。不知是我個人無意中生發(fā)出的感受,還是丁成在寫作時就有意為之,通讀丁成的某些作品,我發(fā)現丁成詩集《甸溝圖等等》中的諸多詩篇都充滿了節(jié)奏的張弛跳躍和韻律的回旋之美。以《又鳥雞》為例:
棒藍子紅,冠巢食有水
發(fā)盒熒星花事小,晴白
氣樺凌窗對西塘
片瓦霜熱酷吏橫,實有
帆破九石斑
切硬。難鞋拖爪樣怎歇
慢喙虎舌幾戶聞
辨屏、膠枯、走塞、光疼鐵
標線有鼠機打塑
耳寬浪焦,誰成不爛
邦很意網凈沖了
面過聽,鎮(zhèn)肖琴亂辭自重
許殺典港,登徒飛
同《甸溝圖等等》《慷他》《藤澆結》《雁陣可能性無人問津》等詩篇一樣,這首詩也抹殺了傳統(tǒng)的詩歌語言所應傳達的意義。然而它們的節(jié)奏卻是鏗鏘有力的,詩篇中似乎都充斥著傳統(tǒng)的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甚至九言的節(jié)奏與張力,盡管詩歌的意圖不明,然而朗誦起來卻抑揚頓挫,與人之身心的內在節(jié)奏相互激蕩,頗有心與詩交感的明朗愉悅。摒除嚴格意義上的節(jié)奏要求,不可否認,這些作品其實有唐詩宋詞元曲中相混合的節(jié)奏之美。這是作者有意為之還是出于巧合,現在不得而知。不過,朱光潛說:“節(jié)奏是宇宙中自然現象的一個基本原則?!囆g返照自然,節(jié)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聲音與情緒的關系是很原始普遍的?!笨梢?,即使不是有意為之,節(jié)奏與聲音也還是藝術的一種普遍需要。因此,藝術之為藝術,詩之為詩,還存在一些潛在隱附的構成要素,它們與人類的心理暗合相通,流露于無意識。美國的雷·韋勒克也認為:“每一件文學作品首先是一個聲音的系列,從這個聲音的系列再生出意義?!敝袊默F代新詩走過了一個百年的發(fā)展歷程,應該說百分之九十九的詩歌寫作還都是在追尋語言所傳達出的某種意義,從而有意無意地傷害了藝術的節(jié)奏感,削弱了藝術聲音層面的重要性。丁成的詩歌作品,在這個方面恰恰是一個反例。他一反百年新詩對語言意義的追求,然而卻有意無意地加強了詩歌聲音層面的內在要求。下面要再以丁成的《摜命遲》為例來談談節(jié)奏的問題:
斗帝遺殺,押命衰,怎眠族答。
官豁京、滅地焚川,斑球印刮。
怕糾四升裙煮步,翻刀剩年無詭逃。
躥其辦、兒中昏強搜,咽鼻坊。
投牢穿,山繡病。穩(wěn)臺墓,父綁差。
之扯妻惶昨,油戈失壁。
咬栓事端溺腳漏,渴懸紀葬副斃即。
鎖亂住、墨含茍棟秋,殘樣腔。
我相信,初讀此詩的人,除了“讀不懂”之外,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詩歌的節(jié)奏感太熟悉了。只要對宋詞稍微熟諳一點的讀者,稍讀幾遍此詩,馬上就能感受到這是《滿江紅》的節(jié)奏。試看岳飛的詞《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辈恢〕墒窃谟幸庀颉肮诺洹笨繑n,還是出于巧合。然而錢鍾書先生已早就寫道:“有古人而為今之詩者,有今人而為古之詩者,且有一人之身摻合古今者?!边@種對古今的“摻合”,我相信不僅指題材、內容、思想、修辭技巧等方面,即使節(jié)奏、韻律等形式層面的也應該包含在內。即使落入窠臼之內,從現代性的角度來探討,我想我們都不否認丁成的此詩具有明顯的“現代性”,那么推而及之宋詞,可不可以認為宋詞本身也具有一種“現代性”。正如江弱水先生所言:“‘現代性’是指特定的思想、言說、感受的方式,它標志著某種屬性,且不拘于現代才有,古人也可以有?!比绱朔从^現代詩的創(chuàng)作,則古人所具有的“現代性”,現代人也可以有。因此,我們不必糾結這到底是否巧合的問題。即使是作者有意為之,也不妨礙它的獨特性。整體而言,丁成的這類詩歌在節(jié)奏上多有明顯的“古典”表現,這是丁成“甸溝體”詩的一個特質。
此外,丁成的此類詩在韻律上也呈現出一定的回旋之美,如其《甸溝圖等等》第一節(jié):“乎加兇根吉星未遠,神結板目是時松/掃墻灰爬去定睛。起兮。三角綁器/酒足順葉,夾里透黃。握老省細節(jié),巫球擺/結巴打浪壩堤急。竹走,九批,唧嘰里同/復照火息旋綠蹤。苗涂更張雨,歲蹉漠事鄰/刷騎病氣秤春近,吱嗚紅桿竊竊”。再如《又鳥雞》的中后半部分:“切硬。難鞋拖爪樣怎歇/慢喙虎舌幾戶聞/辨屏、膠枯、走塞、光疼鐵/標線有鼠機打塑/耳寬浪焦,誰成不爛/邦很意網凈沖了”。讀者不妨細細演繹前例中“松”-“睛”,“同”-“蹤”,“鄰”-“近”等的押韻,后例中“歇”-“鐵”-“了”的押韻,以及兩首詩句與句之間的平仄間隔效果,一定會有出乎意料的回環(huán)纏繞的游蕩在旋律之上的審美感受。押韻“作為一種聲音的重復(或近似重復)具有諧和的功能”?!把喉嵕哂幸饬x,因此,是一部詩歌作品全部特性中重要的一環(huán)。押韻把文字組織到一起,使它們相互聯系或相對照”。盡管韋勒克也指出某些押韻的詞“聯結并置在一起只是為了產生令人驚嘆的效果”。但是丁成詩中韻律的聯結似乎兼具了某些意義。然而我們又不得指出,丁成這樣的做法也許并非有意為之。
其實,初讀丁成的此一類詩歌,我還曾有一個“錯覺”,那就是認為他是在以某地的方言來進行寫作。不可否認,現代漢語的演變與簡化為現代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然而對于詩歌而言,“現代漢語磨掉了很多古漢語字音的棱角……普通話在語音上有很多變化,最大的損失就是短促爆破的入聲的消失,使?jié)h語在表現力上被嚴重削弱”。當然,我現在尚無法確認這是不是一種“錯覺”,因為我并未從丁成那里證實這一“錯覺”的真實性。然而于我而言,寧可“承認”這一點,或者毋寧把他的這類寫作稱為“類方言”寫作。如江弱水先生所言,很多古漢語的棱角只有在方言中才被得到了保留。據說,古代的入聲字,在有的方言中至今仍讀入聲,如福建、廣東、上海、江蘇、南京、太原等地。而丁成恰恰生于江蘇濱海,后一直生活在江蘇、上海等地。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丁成“類方言”似的這類創(chuàng)作,雖然摒棄對語言意義的傳達,然而卻無形中擴大了詩歌“聲音層”的意義。這從其在艾米內斯庫國際詩歌節(jié)上朗誦《甸溝圖等等》所產生的出奇效果也可以證實這一點。且看后來丁成在《艾米內斯庫國際詩歌節(jié)行記》中的記述:
當我朗誦到倒數第二句“帳誰。造午。培了真。兄于舊朝聽,壞唐清”時,臺下就急不可耐地想起了暴風驟雨般的掌聲,我只能順著詩歌的節(jié)奏用更高分貝的聲音完成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分廉。副失蹤。哭歌高舉。昵名始占綴禮時時離”——我自己能感覺到,我最后刻意高上去的聲音就像一葉扁舟起伏在驚濤駭浪之中。
掌聲始終沒有?!业谝淮晤I受了來自三十多個國家,不同人種、不同語言的觀眾掌聲,我認為這也是我迄今為止最為完美的朗誦。不同聲部、此起彼伏、互相交織的掌聲產生一股美妙的力量把我送回到我的座位上。……杰曼說,非常有力量。生于1942年的土耳其詩人Ataol Behramoglu 更是豎起大拇指沖著我說了一句:“China Storm”,于是“中國風暴”就不脛而走?,F場的沸騰景象幾乎無法用語言形容,聽眾中有幾百名學生和各國詩人,人們用各種語言議論紛紛。海岸甚至告訴我說:“他們在議論,現在丁成是整個羅馬尼亞最著名的詩人了。”
很明顯,現場的觀眾無法分辨詩歌的意義,他們只能靠節(jié)奏和聲音來判斷朗誦的優(yōu)劣。然而,現場的掌聲雷動、“非常有力量”的贊譽、“China Storm”的效應無疑證實了《甸溝圖等等》,以及此等類似的詩歌在“聲音”層面上所營造出的驚人效果。一如楊小濱在《文字行動:丁成的異端書寫》中所言:“這些字詞不傳遞明確的語義,但就接近人聲的聲音本身而言可能傳遞出更具意味的心緒?!币虼?,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詩歌的創(chuàng)作從意義層面向聲音層面進行轉化,乃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場大變革、大創(chuàng)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此,我們不妨來修正一下唐納此前的表達:“這不僅僅是符咒才具備的能量,超越所謂詩,亦在所謂的詩之內?!?/p>
①⑥? 孫曙:《異端的成立:“后中國”癥候之丁成篇》,見其所著《文字歡場與聲色天下》,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版,第126頁,第146—147頁,第138—139頁。
②91文學網編輯:《丁成訪談:“時間不老,先鋒不死”》,死”》,見丁成新浪博 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793b70100acg2.html
③⑨ 丁成:《是詩在改寫我》,該文為丁成于2014年9月9日18點18分在上海外灘金陵東路碼頭,“丁成號·詩歌船”首航儀式上的講話。
④丁成:《去對語言不斷作惡——答〈飛地〉10問》,載《飛地》第4輯,張爾主編,海天出版社,2013年12月。
⑤〔法〕布列東:《什么是超現實主義?》,見伍蠡甫主編《現代西方文論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69頁。
⑩ 丁成:《甸溝圖等等》附錄二,不是制作,犁書出品,2016年12月版,第181頁。
⑦丁成:《異端的倫理——漢語詩歌在當代的淪亡與拯救》,見丁成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793b70100bgep.html
⑧蒙晦:《反詩、反語言、反理解、反對話、反溝通》,見丁成著:《甸溝圖等等》附錄三,不是制作,犁書出品,2016年12月版,第189頁。
? 朱光潛:《詩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頁,107頁。
??〔美〕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年版,第166頁,第168—169頁。
? 錢鍾書:《談藝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4頁。
? 江弱水:《古典詩的現代性》,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版,第4頁。
? 江弱水:《詩的八堂課·聲文第三》,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55頁。
? 丁成:《艾米內斯庫國際詩歌節(jié)行記》,《翠苑》2014年6期,第56頁。
? 楊小濱:《作為鬼怪的文字與筆墨:論丁成的詩與畫》,《臺灣詩學學刊》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