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隆少秋,2,3,胡月明,2,3,4
(1.華南農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2.自然資源部建設用地再開發(fā)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42;3.廣東省土地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642;4.廣東省土地利用與整治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42)
2012年,農業(yè)部和國土資源部(自然資源部的前身)都曾分別對高標準農田做過定義,然而因兩部門的定義存在差異,導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無法落地。后兩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統(tǒng)一了對高標準農田的定義。2017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規(guī)范》的頒布又對定義進行了完善,高標準農田是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tài)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wěn)產,劃定為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的耕地[1-2]。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新型城鎮(zhèn)化和現(xiàn)代工業(yè)化迅速推進,城市規(guī)模的不斷發(fā)展擴張占據了大量農村的耕地,嚴重威脅到國民的糧食安全[3]。1990年到2010年期間,中國城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累計增加了5.52萬km2,其中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期間75%和67.5%的新增加的城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均主要來源于農村耕地[4-6]。
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保證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耕地資源作為生產糧食的重要載體,必須及時得到強有力的保護。202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要牢固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大力支持推進一批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在“十三五”期間,廣東省積極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截止到2020年6月底,廣東省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 500萬畝[7-8]。雖然目前我國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推進過程中,仍然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一些地方只追求項目數量上的達標而忽視了對項目質量的嚴格把關,在部分項目開始建設前并沒有對其進行全面而科學的調查評價,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這樣就直接導致了部分項目實施方案與當地耕地自然稟賦條件不相符、部分建好后的高標準農田被建設占用等不良現(xiàn)象的頻頻發(fā)生,嚴重降低了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在高標農田項目施工前對項目區(qū)進行科學的評價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課題小組將綜合羅定市耕地資源現(xiàn)狀與相關規(guī)劃、標準選取指標,來建立高標農田建設潛力評價指標體系,為高標農田項目建設提出建議。
羅定市位于廣東省西部,地處東經111°03′~111°52′,北緯22°25′~22°57′,根據最新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統(tǒng)計分析,羅定市總面積為2 334.71 km2,其中耕地面積405.73 km2,占市域總面積的17.38%。耕地中水田占比最大,為70.27%,旱地和水澆地的占比分別26.14%和3.58%。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qū)外,其中素龍街道、羅平鎮(zhèn)和黎少鎮(zhèn)耕地面積較大,分別為41.51 km2、34.89 km2和30.14 km2,占耕地總面積的10.23%、8.60%和7.43%。
2.1.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以鎮(zhèn)(街)為評價單元,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主要受規(guī)模、連片性和耕地質量影響較大,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要求,按照“先易后難,分類實施”和“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最終選取基本農田規(guī)模、基本農田質量、基本農田連片性等三個評價指標。
2.1.2 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研究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采用德爾菲法,在綜合“十三五”高標建設經驗和征求相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如表1所示。
2.1.3 評價指標的計算
1)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規(guī)模指標計算。各鎮(zhèn)(街)待整治基本農田規(guī)模與建設潛力成正相關關系。經測算,羅定市各鎮(zhèn)(街)待整治基本農田規(guī)模在0~3 160公頃之間,采用ArcGIS軟件中自然間斷法分段賦分,以290公頃、480公頃、970公頃、1 950公頃和2 980公頃為分界點,分別賦以30分、50分、70分、80分、90分和100分,如表2所示。
2)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質量指標計算。各鎮(zhèn)(街)基本農田國家利用等別數值與建設潛力呈反相關的關系。羅定市各鎮(zhèn)(街)基本農田國家利用等別(平均值)在3等~8等之間,采用ArcGIS軟件中自然間斷法分段賦分,從3等到8等依次賦以100分、90分、80分、70分、60分和50分,如表3所示。
3)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連片性指標計算。各鎮(zhèn)(街)基本農田連片系數與建設潛力呈正相關的關系。經測算,羅定市各鎮(zhèn)(街)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連片系數在0.31~0.93之間,采用ArcGIS軟件中自然間斷法分段賦分,以0.7、0.8和0.9為界點,劃分為4段,分別賦以50分、70分、90分和100分,如表4所示。
羅定市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調整完善方案(2010—2020)、2018年度現(xiàn)狀地類調查變更、耕地質量等別年度更新數據庫,已實施農用土地整理項目范圍、羅定市生態(tài)保護紅線等情況均由羅定市自然資源局提供。
采用賦分法分別量化各鎮(zhèn)(街)基本農田規(guī)模、利用等別和農田連片性系數,根據因素權重測算各鎮(zhèn)(街)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總分值。經測算,羅定各鎮(zhèn)(街)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總分值在22.5~93.5分之間,采用ArcGIS軟件中自然間斷法分段賦分,以82分、72分、62分為分界點,將羅定市各鎮(zhèn)(街)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4個級別,如表5所示。
表5 羅定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評價分級標準表
從潛力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二級潛力面積最大,其面積為1 700.96公頃,占總面積的31.68%;其次為三級潛力,面積為1 659.56公頃,占總面積的30.91%;第三為四級潛力,面積為1 231.96公頃,占總面積的22.94%;一級潛力面積最小,為776.97公頃,占總面積的14.47%。如表6所示。
表6 羅定市各潛力級別面積分布統(tǒng)計表 單位:公頃
從分布區(qū)域上看,羅定市各鎮(zhèn)街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具體情況如下,具體如圖1所示。
1)一級潛力區(qū)涉及3個鎮(zhèn)(街),主要集中分布在素龍街道、太平鎮(zhèn)、圍底鎮(zhèn)。
2)二級潛力區(qū)涉及8個鎮(zhèn)(街),主要分布在素龍街道、羅鏡鎮(zhèn)、太平鎮(zhèn)、羅平鎮(zhèn)、蘋塘鎮(zhèn)、圍底鎮(zhèn)、黎少鎮(zhèn)、生江鎮(zhèn)。
3)三級潛力區(qū)涉及10個鎮(zhèn)(街),主要分布在分界鎮(zhèn)、黎少鎮(zhèn)、連州鎮(zhèn)、羅鏡鎮(zhèn)、羅平鎮(zhèn)、蘋塘鎮(zhèn)、生江鎮(zhèn)、素龍街道、太平鎮(zhèn)、圍底鎮(zhèn)。
4)四級潛力區(qū)涉及10個鎮(zhèn)(街),主要分布在分界鎮(zhèn)、黎少鎮(zhèn)、連州鎮(zhèn)、羅鏡鎮(zhèn)、羅平鎮(zhèn)、蘋塘鎮(zhèn)、生江鎮(zhèn)、素龍街道、太平鎮(zhèn)、圍底鎮(zhèn)。
本文在分析羅定市耕地資源現(xiàn)狀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土地整治規(guī)劃與高標農田建設標準,選取了基本農田規(guī)模、質量、連片性三項指標構建羅定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充分運用ArcGIS軟件空間疊加分析工具和德爾菲法,對研究區(qū)內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進行了綜合分析測算,結果顯示應優(yōu)先在一二級潛力區(qū)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其主要分布在素龍街道、羅鏡鎮(zhèn)、太平鎮(zhèn)、羅平鎮(zhèn)、蘋塘鎮(zhèn)、圍底鎮(zhèn)、黎少鎮(zhèn)、生江鎮(zhèn),占潛力總面積的46.15%。
雖然本文從耕地的基本農田規(guī)模、質量、連片性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慮,但是近年來,我國的農業(yè)面源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已嚴重影響到耕地的質量與糧食的安全。本文在構建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評價指標體系時,選用的基本農田質量指標是用國家利用等別來量化的,而并未將農業(yè)面源污染對耕地的影響考慮進來,這樣將會與高標農田無污染的標準有所沖突。在今后的高標農田建設評價中,將農業(yè)面源污染因素考慮進來將會更加有效地指導高標農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