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籠罩的海面上,幾名蛙人破水而出,悄悄踏上岸灘,他們動作熟練地干掉守島哨兵,然后迅速消失在陰影中。不一會兒,一聲巨響劃破夜空,島上的軍火庫被引爆!而這群“深海幽靈”早已躍入大海,回到了等待接應他們的潛艇中……
蛙人滲透不簡單
以上情節(jié)正是蛙人部隊實施水下滲透作戰(zhàn)的經典場景,看起來很酷,實際上背后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艱辛。敵軍軍事基地重兵把守,為了避免暴露,潛艇通常只能將蛙人運送到近敵水域,然后,蛙人需要自己從魚雷管爬出潛艇,一路潛游至目的地??砷L時間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極易使人體失溫,導致眩暈。而水下滲透作戰(zhàn)危機重重,蛙人們必須時刻保持大腦清醒,動作敏捷。怎么辦?是時候給蛙人設計一款專屬的“水下快車”了!
騎上“魚雷”炸軍艦
1915年,意大利工程師羅塞蒂受魚雷啟發(fā),設計了一款名為“水蛭”的載人魚雷。它的前端有一個特制的炸藥艙,可以搭載兩枚定時炸彈。作戰(zhàn)時,蛙人騎坐在載人魚雷上,操控它接近敵軍軍艦,并潛水將炸藥安裝在軍艦底部,隨后悄悄撤離,等待一場盛大的“煙花秀”??墒怯捎凇八巍焙剿俾?、操作費勁、不能潛航,問世后一直無人問津。直到1918年,兩名意大利蛙人騎著“水蛭”,趁著夜色炸毀奧匈帝國的“聯(lián)合力量”號戰(zhàn)列艦,這款裝備才開始在軍武江湖顯露鋒芒。
升級版,一戰(zhàn)成名
二戰(zhàn)期間,針對“水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意大利海軍通過安裝方向舵、增設注水艙等方式,改裝出了可以潛航的初代濕式蛙人輸送艇——“豬玀”號。1941年,意大利蛙人駕駛“豬玀”號偷偷潛入埃及亞歷山大軍港,炸沉了英軍的“伊麗莎白”號和“勇士”號兩艘戰(zhàn)列艦。蛙人輸送艇名聲大震,蛙人作戰(zhàn)成為舉足輕重的海戰(zhàn)戰(zhàn)術。不過,由于當時GPS導航系統(tǒng)尚未誕生,蛙人在行動中仍需時不時浮出水面,用肉眼辨別航向。
從“摩托”到“敞篷吉普”
1947年,冷戰(zhàn)拉開帷幕,以美國和蘇聯(lián)為代表的兩大陣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擁有導航系統(tǒng)、潛伏時間更長的新型蛙人輸送艇。于是,可以由潛艇魚雷管發(fā)射的“水下摩托”輸送艇閃亮登場。它輕便靈活、航速快,能夠搭載1~2名蛙人。
然而,美軍并未滿足,他們又啟動了“海豹輸送艇項目”,推出代表作Mk-8 Mod.I型輸送艇。它體型大,乘坐舒適,能夠搭載6名全副武裝的蛙人,最大航程約130千米,人稱“敞篷吉普”。除了被潛艇馱著奔赴近敵水域,“敞篷吉普”還可搭乘大型運輸機直接空投。
潛艇干甲板掩蔽艙
這是一種安裝在潛艇上,用于輸送蛙人及載具的特殊艙體,通常安裝在潛艇指揮室圍殼后方,與潛艇有特殊通道相連。蛙人可以通過通道在潛艇和載具間移動,再也不用爬魚雷發(fā)射管出入潛艇了。
“水下豪華大巴”
20世紀90年代,戰(zhàn)場形勢愈加復雜,蛙人隱蔽投送的距離從幾十千米變成上百千米。此前,無論是“水下摩托”還是“敞篷吉普”,蛙人們在乘坐時,都需要穿戴潛水設備,直接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怎樣才能避免蛙人在到達戰(zhàn)場前被低溫耗去過多體能呢?更高端的“水下快車”應運而生。
2003年,美國海軍裝備干式“先進海豹運輸系統(tǒng)”。它擁有封閉式人員運輸艙,艙內配置堪稱豪華:供氧系統(tǒng)、空調、導航設備等應有盡有,能最大限度節(jié)約蛙人的體力,減少對潛水設備的氧氣消耗,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蛙人的戰(zhàn)斗力。
單從科技角度而言,蛙人輸送艇必然會朝著隱蔽性強、智能化程度高、輸送與攻擊一體化的方向去發(fā)展,可要從作戰(zhàn)角度來說,未來的海戰(zhàn)還會用上蛙人嗎?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