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風濕性二尖瓣置換術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形成15例文獻復習

      2021-07-14 07:04:40徐學萍汪漢黃剛張揚春羅勇熊峰陳杰蔡琳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21年6期
      關鍵詞:室壁瘤風濕性補片

      徐學萍 汪漢 黃剛 張揚春 羅勇 熊峰 陳杰 蔡琳

      (1.西南交通大學附屬醫(yī)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四川 成都 610031; 2.西南交通大學附屬醫(yī)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四川 成都 610031; 3.西南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二尖瓣置換術(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是風濕性二尖瓣重度病變的重要治療手段,其術后晚期可能導致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pseudo-aneurysm,LVPA)形成。LVPA即左心室室壁晚期破裂,是部分心臟破裂后,血液進入由粘連的心包或瘢痕組織所包含的囊,形成與左心室連通的假性動脈瘤,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并發(fā)癥。據(jù)Kasahara等統(tǒng)計,在1990—2006年接受MVR的10 978例患者中左心室破裂的發(fā)生率為0.56%,死亡率為57.4%[1]。而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2]5 449例MVR手術中,有13例術后左心室破裂,發(fā)生率為0.24%,84.6%(11/13)患者有風濕熱病史。目前關于風濕性二尖瓣置換術(rheumatic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RMVR)術后LVPA形成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時間、瘤特征、治療和預后的資料極有限,手術修復的風險也鮮為人知。本文回顧并總結了在PubMed、萬方、CNKI報道的15例RMVR術后LVPA形成病例,旨在分析RMVR術后LVPA的臨床特征、影像資料、治療與轉歸,以評估手術風險并提出治療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和篩選

      1.1.1 資料來源

      本文采用“pseudoaneurysm”“false aneurysm”“l(fā)eft ventricular sub valvular aneurysm”“false ventricular aneurysm”“l(fā)eft ventricular rupture”和“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itral valve annulus repair”“mitral valve repair”“mitral valve annuloplasties”“mitral annuloplasty”及非“aortic root replacement”“mitral-aortic intervalvular fibrosa pseudoaneurysm”“aortic pseudoaneurysm”“l(fā)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postinfarction”“infarct”“endocarditis”等不同形式的詞檢索PubMed數(shù)據(jù)庫1980年1月—2020年10月發(fā)表的文獻311篇(表1),同時使用“假性室壁動脈瘤”“假性室壁瘤”“左心室破裂”“二尖瓣置換術”和“風濕性心臟病”等詞檢索萬方、CNKI等中國數(shù)據(jù)庫近40年發(fā)表的相關文獻。

      表1 PubMed的檢索策略

      1.1.2 結局指標定義及納入和排除標準

      1.1.2.1 LVPA的定義:左心室室壁破裂是MVR后一種罕見而嚴重的并發(fā)癥。臨床上,根據(jù)破裂發(fā)生的時間分為三種類型:早期、延遲和晚期。早期破裂是體外循環(huán)終止后手術室隨時發(fā)生的事件;延遲破裂是指轉移到重癥監(jiān)護病房數(shù)小時至數(shù)天后發(fā)生的情況;晚期破裂是MVR后數(shù)天至數(shù)年內(nèi)出現(xiàn)的事件[3]。LVPA即左心室室壁晚期破裂,定義為RMVR后數(shù)天(≥7 d)至數(shù)年內(nèi)出現(xiàn)的事件。

      1.1.2.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左心室破裂;(2)LVPA;(3)MVR后。排除標準:(1)左心室早期或延遲破裂;(2)合并其他可引起LVPA的病因(如心肌梗死、外傷和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等);(3)合并左心室真性室壁瘤。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有21例患者的信息從18篇文獻[4-21]中得到,其中5例患者因信息缺失[14,20]和1例重復病例被排除[21],共有15例病例被納入研究。

      1.2 資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臨床信息,包括性別、年齡、癥狀、體征和影像學資料。記錄RMVR術前二尖瓣瓣膜病變類型(包括關閉不全、狹窄和混合病變,其中合并瓣膜和環(huán)鈣化、腱索縮短、瓣膜小葉增厚/鈣化/粘連定義為混合病變)、二尖瓣瓣膜置換類型(包括機械瓣/生物瓣及瓣膜型號)、RMVR術后并發(fā)癥、是否行二次RMVR、發(fā)現(xiàn)LVPA距離RMVR的時間(以RMVR術后/二次RMVR術后為時間起點)、瘤和瘤頸位置、瘤頸直徑和與之平行的瘤腔橫徑最大值(用多種方法測量者采用準確性最高的數(shù)值,比如同時使用心臟超聲和CT報道瘤大小者,采用CT所報道的值)。記錄診斷LVPA后的治療方案、隨訪情況和預后。

      2 結果

      本次研究納入15例RMVR術后LVPA形成的患者,其中8例來自亞洲(中國、日本、印度和土耳其),5例來自美洲(美國和加拿大),2例來自歐洲(意大利和法國)。14例病例用英文發(fā)表,1例病例用中文發(fā)表。

      2.1 臨床特點

      86.7%的LVPA患者(13/15)為女性,中位年齡為62歲(33~75歲)。在RMVR術前二尖瓣病變中,以二尖瓣狹窄占比最高(46.7%,7/15),其次是關閉不全(40.0%,6/15)。73.3%(11/15)的患者有二次RMVR史。73.3%的患者(11/15)在RMVR術中安置機械瓣,植入瓣膜直徑為27 mm(25~35 mm)。RMVR術后并發(fā)縱膈出血和心包積液分別有2例,詳見表2。

      表2 LVPA患者行RMVR術前和術后的基本情況(n=15)

      2.2 LVPA的臨床特征、影像學檢查和瘤體的基本特征

      在LVPA患者中,5例患者出現(xiàn)急性癥狀(突發(fā)嚴重胸痛伴呼吸困難、突發(fā)上腹部疼痛或心室顫動),5例患者在檢查時偶然發(fā)現(xiàn),這提示LVPA在無并發(fā)癥的情況下可能無癥狀。其他患者表現(xiàn)為慢性不典型癥狀,最常見的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xiàn),即勞累/運動后呼吸困難、雙下肢水腫等。6例患者在診斷LVPA前可聞及新出現(xiàn)的瓣膜雜音,見表3。

      超聲心動圖(80.0%,12/15)是初步篩選或診斷LVPA的首要檢查方法,包括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為附加的可視化方法輔助診斷,其中,分別有6例LVPA患者在TTE/TEE初步篩查后使用CT/CTA進一步評估,3例直接使用CT/CTA進行診斷。LVPA的診斷時間中位數(shù)為RMVR/二次RMVR術后2.5月(10 d~9年)。其中,8例(57.1%,8/14)LVPA是在術后半年內(nèi)發(fā)現(xiàn)的。

      LVPA瘤頸的位置常見于二尖瓣環(huán)(66.7%,10/15),以二尖瓣后環(huán)(46.7%,7/15)最常見,瘤頸直徑為1.0 cm(0.3~3.0 cm)。LVPA的位置最常見于左心室后內(nèi)側壁(66.7%,10/15),瘤腔橫徑最大值為4.0 cm(1.1~12.2 cm),瘤腔橫徑最大值<4.5 cm的LVPA占63.6%(7/11),瘤頸/與之平行的最大瘤徑比值為0.15(0.1~0.6)(見表3)。這些結果提示RMVR術后的LVPA大部分常見于二尖瓣環(huán)部分缺失的區(qū)域或其下方。大部分LVPA體積和瘤頸直徑較小。

      表3 LVPA的臨床特征、影像學檢查和瘤體的基本特征(n=15)

      2.3 治療情況

      在本研究中,8例患者在發(fā)現(xiàn)LVPA后進行手術治療;7例患者拒絕手術采取保守治療并隨訪,其中3例患者在隨訪期間發(fā)現(xiàn)LVPA變大而放棄保守治療選擇手術,見表4。

      表4 LVPA的治療情況、隨訪和轉歸(n=15)

      在手術治療(11例)中,補片閉合治療LVPA最常見,被用于8例患者,補片類型包括人工補片(5例)、自體心包補片(1例)、牛心包補片(1例)和馬心包補片(1例)。2例患者采用特氟隆氈條加強縫合線間斷縫合LVPA的治療方法,1例患者采用經(jīng)導管閉合術治療。在中位隨訪時間15個月(6個月~7年)內(nèi),2例患者手術治療后死亡,死亡率為18.2%(2/11),其中1例患者在補片閉合術后第3天因低輸出綜合征死亡[13],1例患者在修補LVPA術后1年死于假體血栓栓塞[10]。

      在7例保守治療中,隨訪時間為11個月(1個月~4年),1例隨訪4年后死于室性心動過速[5],死亡率為14.3%(1/7)。1例LVPA瘤頸在RMVR術后2.2年自發(fā)性閉合[17],3例隨訪期間LVPA的大小無變化,3例隨訪期間LVPA增大。其中1例在RMVR術后第55天發(fā)現(xiàn)LVPA,隨訪7個月,LVPA直徑由5 cm增大到7 cm,予補片閉合術[8];1例在RMVR術后第2個月發(fā)現(xiàn)LVPA,隨訪8個月,LVPA增大(直徑7 cm),予補片閉合術[11];1例在RMVR術后3個月發(fā)現(xiàn)LVPA,因在隨訪期間(1個月后)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和胸痛,LVPA增大(7.5 cm×5.0 cm×3.0 cm),患者行導管閉合術[19]。

      3 討論

      LVPA是一種致命的疾病,通常繼發(fā)于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心臟創(chuàng)傷或瓣膜置換術后,發(fā)病率極低。而RMVR術后,在心包粘連的情況下發(fā)生心臟破裂,或在成功修復心臟缺損后重新開放時形成LVPA[22]。與真性室壁瘤(室壁離散性變薄)不同的是,LVPA的壁是由纖維組織和心包構成,因此會有很高的破裂風險。

      風濕熱的免疫性炎癥常導致腱索、瓣膜小葉和瓣膜連合的異常。典型的病變包括腱索的彌漫性增厚、融合和縮短,瓣膜小葉的彌漫性纖維化并增厚和瓣膜連合融合,通常還會出現(xiàn)瓣膜小葉鈣化,二尖瓣孔呈“魚嘴”樣外觀[24]。因此,在風濕性心臟病中,瓣膜特異性病變不僅局限于瓣膜水平,還存在于瓣膜下。本文的RMVR術前二尖瓣病變中,以二尖瓣狹窄占比最高(46.7%,7/15),其次是關閉不全(40.0%,6/15)。術后LVPA大部分直接起源于二尖瓣環(huán)(66.7%,10/15)或其下方部分缺失的區(qū)域,最常見的是累及二尖瓣環(huán)后環(huán)(46.7%,7/15)。因此為預防LVPA,在RMVR的手術過程中,應謹慎處理二尖瓣后環(huán)及后外側連合處的組織,防止清創(chuàng)過度。

      RMVR術后LVPA的診斷可能很困難,因為大多數(shù)患者可能無癥狀或出現(xiàn)非特異性癥狀。在本文一系列的LVPA病例中,2/3的病例無癥狀或表現(xiàn)為慢性不典型癥狀,最常見的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xiàn),只有1/3的病例表現(xiàn)為急性癥狀。這一結果提示在RMVR術后隨訪期間出現(xiàn)充血性心力衰竭癥狀時,臨床醫(yī)生應警惕致命性并發(fā)癥LVPA的潛在威脅。在LVPA患者中,36.4%(4/11)在RMVR術后并發(fā)縱隔出血或心包積液。因此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在接受RMVR時,術后出現(xiàn)縱隔出血和心包積液,應考慮二尖瓣瓣環(huán)微小破損的可能,及時發(fā)現(xiàn)術后殘留LVPA。

      TTE/TEE(80.0%,12/15)是初步篩查或診斷LVPA的首要檢查方法。TTE/TEE能清楚地顯示LVPA的大小及其交通頸的解剖位置,可用于LVPA的初步評估和隨訪。當瘤頸太小而無法檢測時,進行綜合性檢查是必要的,其他診斷方法包括CT、CTA和心臟MRI。利用這些檢查手段,對LVPA進行早期診斷并明確LVPA與鄰近血管的解剖關系,進行術前評估。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LVPA距離RMVR/二次RMVR術后的中位時間為2.5個月(10 d~9年),大部分LVPA(57.1%,8/14)是在RMVR術后半年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因此,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在RMVR術后半年內(nèi),使用TTE/TEE密切隨訪是有必要的。

      LVPA一經(jīng)確診,應積極進行外科干預。修復LVPA推薦的手術方法包括內(nèi)、外或聯(lián)合入路[25]。在二尖瓣環(huán)、后壁或大面積左室破裂的病例中,內(nèi)入路是首選,它包括重新開放左心房和從內(nèi)矯正心臟破裂,縫合線穿過瓣膜縫合環(huán),從房室溝下方穿出左心室后壁,利用特氟隆氈條加強縫合線縫合,可同時避免移除瓣膜和損傷回旋動脈。而對于局限于心肌的小缺損或術后殘留LVPA,一般提倡直接縫合的外部修復,其侵襲性較低且通常不使用體外循環(huán)[26]。在廣泛的心室肌損傷情況下,建議聯(lián)合手術切除人工瓣膜并修補心室內(nèi)外膜。本文手術治療包括補片閉合治療(8例)、加強縫合線間斷縫合治療(2例)和經(jīng)導管閉合術(1例),經(jīng)導管閉合術亦可作為一種新型有效的治療策略。3例在保守隨訪期間LVPA擴大,予以手術修復;1例急性LVPA因室性心動過速而猝死[27];1例巨型LVPA(12.2 cm×8.7 cm)在胸腔壓力急劇增大后突發(fā)破裂出血[16];1例在RMVR術后第55天發(fā)現(xiàn)LVPA,隨訪7個月,LVPA直徑由5 cm增大到7 cm,予補片閉合術[8]。因此,在大型或急性或慢性進展性LVPA中,發(fā)生致命性破裂出血的可能性高于手術風險,有必要行手術修復。

      當LVPA很小且交通頸很窄時,保守治療是可行的。在本文7例保守治療患者的隨訪資料中,3例隨訪期間LVPA的大小無變化,病程較穩(wěn)定;1例LVPA瘤頸(直徑0.4 cm)在RMVR術后2.2年自發(fā)性閉合。Sakai等[23]報道的8例MVR術后并發(fā)LVPA患者中有7例保守治療,在隨訪5~136個月仍存活。Prêtre等[25]認為小型無癥狀慢性LVPA(直徑<3 cm或大小無變化)可不用手術治療。本文瘤體橫徑最大值<4.5 cm的LVPA占比63.6%(7/11)。因此,對于小型慢性無癥狀的LVPA患者,保守隨訪是可行的。當然,LVPA一旦進展或出現(xiàn)急性癥狀,應立即予以檢查及手術治療。

      本研究局限于可獲得的樣本量過小,結果可能會被夸大,需多中心的大型研究或更多的病例進一步驗證。此外,被納入患者的部分數(shù)據(jù)缺失可能導致研究結論并不完善。

      總之,對于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而言,女性、高齡、二尖瓣狹窄、安置機械瓣和行二次RMVR是RMVR術后LVPA形成的易感因素,2/3的LVPA無癥狀或表現(xiàn)為慢性不典型癥狀,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xiàn)最為常見。在RMVR術后半年內(nèi)使用TTE/TEE密切隨訪是有必要的。MRV手術過程中防止二尖瓣瓣環(huán)清創(chuàng)過度可預防LVPA的發(fā)生。LVPA首選外科治療,但對于小型慢性無癥狀的LVPA患者,保守隨訪是外科治療的一種替代方法。

      猜你喜歡
      室壁瘤風濕性補片
      食管裂孔疝修補術補片的選擇與固定
      超聲診斷室壁瘤切除術后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室壁瘤超聲診斷標準?
      全層心肌線性消融術治療室壁瘤相關室性心動過速
      自固定補片與普通聚丙烯補片在腹腔鏡全腹膜外疝修補術中的對比研究
      藥物水楊酸鈉與5%碳酸氫鈉耳靜脈注射治療豬風濕性后肢癱瘓
      蒙藥治療風濕性心臟病101例療效觀察
      蒙藥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療效觀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
      美托洛爾在風濕性心臟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布拖县| 新巴尔虎左旗| 彭阳县| 垫江县| 通江县| 永城市| 庆安县| 澎湖县| 定西市| 吉木乃县| 衡阳县| 平罗县| 驻马店市| 嘉义市| 扶余县| 新河县| 江门市| 两当县| 武宣县| 错那县| 临汾市| 洞口县| 玉林市| 那曲县| 吐鲁番市| 祥云县| 琼中| 庄河市| 金山区| 光泽县| 新平| 陈巴尔虎旗| 顺昌县| 扎赉特旗| 汪清县| 馆陶县| 手游| 措美县| 榆树市| 乐清市|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