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9)
榛(CorylusheterophyllaFisch)為榛科榛屬植物,是我國重要經濟林樹種,具有較高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平歐雜種榛是平榛(CorylusheterophyllaFisch)與歐洲榛(CorylusavellanayL)的雜交種,以果大、產量高,抗寒性強著稱,是我國榛子商品化栽培主要樹種。隨著對榛子產業(yè)發(fā)展,榛子樹體管理逐漸精細,針對榛子栽培管理開展許多研究,整形修剪是促進榛樹早結果、早豐產、延長結果年限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達維榛子品種為試材,研究其定干高度、冬季修剪短截長度、數量對其產量影響,期待對榛子整形修剪標準化流程提供可參考資料。
試驗材料為2~5年生達維品種,取自遼寧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榛子基地,園區(qū)土壤條件一般,管理良好,樹勢中庸,叢狀樹形。
2019年園區(qū)選擇達維一級苗建園,建園后進行榛樹定干,選擇32株榛樹,分別剪掉苗木高度的0%、10%、20%、30%、40%、50%、60%、70%。單株小區(qū),重復4次。1個月后,檢查苗木成活率,第2年春季測量冠徑。
對4年生達維全樹5 cm以上的1年生枝按不同比例進行短截,短截比例分別為0(不短截)10%、20%、30%、40%、50%、60%、70%。設8個處理,每個處理5株??疾觳煌探亻L度對榛樹單株產量、新梢長度影響。
以5年生樹為試材,設4個處理即修剪量(修剪量是指疏除1年生枝的總量)分別為0%(不修剪)、20%、40%、60%。調查方法:調查每年的單株產量,連續(xù)調查3年。
榛樹定植后,首先要對幼樹進行定干,試驗采用不同定干高度,考察樹體成活及幼樹擴冠情況。
表1 不同定干高度榛樹成活率與冠徑調查統(tǒng)計表
從表1可知,隨著定干高度的增加成活率逐漸降低。定干為30%~70%時,栽植后成活率最高可達100%,最低達98%,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過低或過高定干都會影響榛子冠徑,定干30%,2年生樹體冠徑最大,為84.4 cm。不進行短截,冠徑最小,為42.9 cm。由此可見,榛子幼樹定植后,定干高度以30%為宜,既可保證榛子有較高成活率,也能使樹體保持較快形成樹冠。
冬季對榛子幼樹短截是持續(xù)保證樹體樹冠擴大,增加葉幕,形成充足干物質的必要手段。試驗通過對4年生幼樹1年生枝采用輕(10%~20%)、中(30%~50%)、重(60%~70%)短截手法,考察修剪反應,將第2年新梢生長和單株產量作為試驗指標。通過調查發(fā)現(結果見表2),短截程度越大,第2年新梢生長量越大,但果樹產量先增加后降低,對1年生枝短截30%的處理,當年單株產量較高,為1.7 kg/株,新梢長度為78 cm;隨著修剪量增大,產量逐漸降低,修剪量至70%時,產量降為0.7 kg/株.
表2 不同短截比例對單株產量及新梢長度的影響
對于進入盛果期果樹,每年保證穩(wěn)定產量是修剪的首要任務,修剪量可成為維持產量的重要標準。試驗對榛樹采取修剪量為20%、40%、60%3個處理,不修剪為對照,考察不同修剪量對榛子的影響。
表3 修剪量對榛子單株產量影響情況調查表
由表3可知,從修剪量上看,連續(xù)不修剪的樹,隨著樹齡的增加產量增長幅度不大,平均產量僅為2.48 kg/株,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樹體不修剪,枝條郁閉,通風透光不好,榛子花芽分化及坐果受到嚴重影響。全樹修剪量為20%時,果樹產量逐年增加,7年達到3.74 kg/株,折合每667 m2產411.4 kg;修剪量為40%時,果樹雖有增加,但幅度不大,7年達到3.02 kg/株,修剪量達60%,產量增長幅度不如不做任何修剪的,考慮可能是修剪量過大,花芽大量減少,坐果率必然受到影響。由此可見,對于5年生以上榛樹,每年20%修剪量,可以保證樹體花芽分化正常,通風透光良好,產量持續(xù)上升。
榛子栽植當年的定干高度很重要。定干過高成活率降低,果園整齊度不好。個別小苗定干高了,剪口芽不在飽滿芽帶內,影響長勢;定干過低整形帶下降,分枝角度小,競爭枝多,給后期的整形修剪工作帶來麻煩,易造成修剪量過大,影響樹冠和產量的形成。因此,研究適宜的定干高度很重要。分析定干過高導致成活率下降原因是苗木高定干或不定干地上部留的生長點多,苗木自身貯存營養(yǎng)不夠根系恢復前期的生長,導致苗木中上部枝條死亡或地上部全部死亡,高定干或不定干都沒有枝條中上部飽滿芽的優(yōu)勢,使生長勢減弱。過低定干,總體修剪量大、枝條角度小限制了樹體的生長。我們經過大量的生產調查及試驗結果,總結出榛子適宜的定干高度為剪掉苗木高度的30%左右。
榛子幼樹修剪,短截手法最常用,多數果樹以輕中短截骨干枝的延長頭,促進其剪口下飽滿芽萌發(fā),達到迅速擴冠的目的。本試驗針對1年生枝短截長度開展試驗,發(fā)現榛子1年生枝短截以中短截(短截枝條30%)左右,對于產量是最適宜的。
榛子樹萌發(fā)能力較強,結果樹每年都要疏除一定量的徒長枝、衰弱枝及過密的結果枝。冬季修剪時,修剪量也成為大家關注問題。本試驗發(fā)現,年度修剪量(1年生枝疏除量)以樹體枝條總量20%即可,過多過少對于果樹增產效果不明顯。不進行任何修剪,果樹產量增產幅度較小,樹體逐漸郁閉,久而久之,樹冠內部枝條逐漸枯死。
開展榛子樹體整形、多種修剪手法綜合運用研究,對指導榛子生產非常必要,本試驗僅對修剪后樹體產量進行測定,未對榛子修剪后枝條成花數量,枝間最適間距等問題進行研究,接下來,課題組將在密植榛園樹形整形及修剪等方面開展深入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