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紅
時間像一匹野馬,馬蹄噠噠,不停地向前奔跑著。不經(jīng)意間,春天來到了。
春風,像個頑皮的孩子,他跑過河沿兒,跑向山坡,跑進田野,身后跟著蒙蒙細雨,滋潤著大地。曾經(jīng)灰突突的土地,有點點綠色像星星一樣冒出來,越來越多,都是叫不出名的野草。這個時候,跟著野草湊熱鬧的是俗稱小根蒜的野菜。
我住的這個山溝,近幾年因為干旱少雨,高科技種田打農(nóng)藥,小根蒜幾乎沒有了蹤影。每年到了挖野菜的季節(jié),我都管不住自己的腳步,總是左手提著小筐,右手拿著鐵鍬,把身子彎成弓形,在河岸上、田野里、樹林中穿梭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就找到那么十幾棵。
每次找小根蒜,累得腰酸背痛時,我會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一下,來回端詳手里小根蒜,看著看著,我就回到了少女時代……
那是一個春風化雨,乍暖還寒的季節(jié),星期天學校放假,早就在放學路上約好了的幾個女孩子,穿著碎花布做的衣服,圍著五顏六色的紗巾,從各自的家跑出來。每個女孩子手里都挎著爸媽精心編制的小花筐,拿著小鐵鍬,有說有笑地走在挖野菜的路上。
東北的春天,來得太緩慢,山野還是灰蒙蒙的,風還很涼。我們跑著,說笑著,打鬧著,驚跑了躲在草叢里睡覺的野兔,嚇飛了樹上吟唱的小鳥。
空氣是那樣的清新,蔚藍的天空上,飄著朵朵白云。我們走過荒野,踩著石頭跳過潺潺流淌的小河,沿著一條陡峭的山間小路爬上去,一大塊平整的沙土地豁然出現(xiàn)在眼前。小根蒜綠綠的、嫩嫩的秧苗,在微風的輕撫下,歡快地向我們打著招呼。這是村里唯一生長小根蒜的地方,成片的小根蒜,像誰專門栽種的一樣,厚厚地擠在一起。更像誰鋪了一塊綠色的地毯,絨絨的,暖暖的。我們不再打鬧,一個人包圍一片,開始挖小根蒜。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之所以熱衷于挖野菜,因為年少貪玩,喜歡踏青,另外一個原因是,小根蒜是藥材能治很多種病。它的功效特別多,村里誰胸悶了,就用小根蒜煎清水喝下去準好。小根蒜含大蒜素,誰家孩子得了皮膚病,用小根蒜頭抹上就好。小根蒜還可治燙傷、蛇咬等外傷,所以深受人們喜歡。每年挖野菜的季節(jié),愛挖小根蒜的我從未掉隊過。
女孩們干活有手快的,也有手慢的。挖滿筐的女孩就幫助沒挖多少的女孩挖,直到每個人的小筐里都裝得滿滿的,一走路還得用手擋一下,不然小根蒜就會掉出來。
十幾歲的女孩子,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就不想離開。我們坐在河邊的樹林里,把小根蒜挑好。去掉外衣的小根蒜,圓圓的腦袋像大頭娃娃,白白綠綠的肌膚,鮮嫩的仿佛一擰能滴出水來,它散發(fā)的奇特香味,讓人垂涎欲滴。那幾日,家家飯桌上,小根蒜調(diào)配的各種小菜,耍盡了威風。
記得有一年,又到了挖小根蒜的時候,我們幾個女孩子剛坐在河邊,準備挑小根蒜時,看見一個推著自行車的叔叔,走進了村子。我們認出是串村照相的張叔叔,特別高興,顧不得挑野菜,一起向張叔叔跑去。張叔叔看看我們筐里的小根蒜說,一瞅這小根蒜,就想吃你們蒸的白面饅頭了。
風珍說,張叔叔去我家吧,我媽包餃子呢。
我小聲說,人家張叔叔說了,愛吃饅頭,不愛吃餃子。我媽媽蒸饅頭最好吃了,張叔叔去我家吃飯吧。
張叔叔看看這個,瞅瞅那個,然后說,今天去德紅家吃吧,在誰家吃飯,我都會付錢的。我領著張叔叔到家的時候,媽媽剛把冒著熱氣的饅頭從鍋里端出來,鍋臺上的小飯盆里用溫水浸泡著切成細絲的咸菜疙瘩,只等著我的小根蒜配菜呢。
爸媽看著家里來客人了,忙熱情地打招呼。媽媽去筐里拿出幾個雞蛋打在碗里,雞蛋黃黃的像金子,圓圓的,又像山邊的月亮。我知道,媽媽把張叔叔當貴客了。
輔食:小根蒜炒雞蛋,小根蒜拌咸菜疙瘩,主食:白面饅頭,簡單的一頓農(nóng)家飯,張叔叔吃得特別香,對小根蒜贊不絕口。吃罷飯,他拿出幾元錢給我,爸媽攔著,我慌忙躲在媽媽的身后。張叔叔只好把錢放進兜里說,那我給你們拍照片吧,就當付飯錢了。
爸媽說,你實在要拍,就給德紅拍一張吧,去后園子拍,那幾棵蘋果樹,雖然沒有變綠,也算是家里最好的風景了。
那是我長那么大拍的第一張照片,我特別喜歡。幾年后,長成大姑娘的我,偶爾進城,看見一個照相館門口,立著一個大鏡框。里面有十幾張照片,我的那張照片,放在第一位。照片里,十三歲的我,穿著紅上衣,兩條大辮子垂在身后,我額頭上的劉海和胸前的白色紗巾,都被風吹得飄了起來,我胳膊上挎著的一個小筐里,那些綠身白頭的小根蒜,正向外張望著什么。
歲月如歌,踩著母親的腳印向前行走,我從一個愛挖小根蒜的小女孩,變成了別人的新娘,離開了家鄉(xiāng),離開了那片帶給我無數(shù)快樂的野菜地。
我一直相信,小根蒜是有靈氣的,會說話的,會走路的。每當?shù)搅送谝安说募竟?jié),她都會飛越千山萬水,走進我的夢中,和我訴說著綿綿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