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被譽為科幻史上最偉大的傳奇之一。阿西莫夫令人驚嘆的,不僅是他對激光槍戰(zhàn)爭以及與外星人太空大戰(zhàn)的描寫,還有那個簡單卻深邃的問題:人類文明將在5萬年后走向何方?我們的終極命運是什么?
在他開創(chuàng)性的三部曲中,阿西莫夫描繪了一幅橫跨銀河系的人類圖景,數百萬個有人居住的行星被一個巨大的銀河帝國維系在一起。我們已經到達異常遙遠的地方,這個偉大文明最初誕生的家園的坐標,已經消失在史前時代的迷霧中。
這不禁令我開始考慮,也許我們的宿命就是最終創(chuàng)造一個跨越整個銀河系的文明,也許我們的命運真的在恒星之間。
在更早的時候,奧拉夫·斯塔普爾頓就在其開創(chuàng)性的小說《造星者》中探討過阿西莫夫作品的許多主題。這部小說中的許多革命性概念,都融入了后來的科幻小說中。阿瑟·C.克拉克稱它是迄今出版的科幻小說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它激發(fā)了整整一代科幻小說作家的想象力。對那個連收音機都被認為是科技奇跡的時代來說,斯塔普爾頓這部開拓性的小說令人震驚。
而今,太陽系外行星這本巨大的百科全書幾乎每星期都在更新。百科全書中包含的那些奇特的、不尋常的恒星系統,連斯塔普爾頓都只在夢中見過。比如有4顆或更多恒星彼此圍繞旋轉的天體系統。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如果你能想象出任何奇異的行星形成方式,那么它就可能存在于銀河系的某個地方,只要它不違反什么物理定律。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粗略計算出銀河系有多少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銀河系擁有大約1000億顆恒星,因此,僅在我們的星系中,就可能有200億顆類地行星圍繞著類似太陽的恒星運行。而可以用儀器觀測到的星系有1000億個,因此可以估計,在我們可見的宇宙中,地球大小的行星有驚人的2×1021個。
意識到銀河系中可能充滿了宜居行星,你大概再也不會以同樣的方式仰望夜空了。
一旦天文學家找到這些地球大小的行星,下一個目標將是分析它們大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因為這是生命的標志。同時還要接收它們的射電信號,因為這標志著一個智慧文明的存在。這樣的發(fā)現將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轉折點之一,堪比馭火。它不僅會重新定義我們與宇宙其余部分的關系,還將改變我們的命運。
所有這些已經發(fā)現的系外行星,以及新一代夢想家?guī)淼男缕嫦敕?,正在重新點燃公眾對太空旅行的興趣。有些人曾寫道,當探索宇宙在被忽略了幾十年后再次成為國家議程中激動人心的部分時,我們進入了一個太空旅行的新黃金時期。
展望未來,我們能看到科學家如何改變太空探索的輪廓。由于現代科技在很多領域的革命性發(fā)展,我們現在能推測,我們的文明有一天會進入外太空,在其他行星上創(chuàng)建類似地球的環(huán)境,并實現在恒星間的旅行。雖然這是一個長期目標,但現在有可能列出一個合理的時間表,并預測收獲每一個宇宙里程碑的時間。
本文內容摘編自《人類的未來》一書,加來道雄著,徐玢、爾欣中譯,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