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康
(天津醫(yī)科大學 寶坻臨床學院,天津 301800)
口腔黏膜潰瘍是以口腔、唇、舌、頰等部位出現(xiàn)潰爛、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常反復發(fā)作,可因疼痛影響進食,發(fā)病率高達20 %。目前本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有報道[1]稱可能與遺傳易感性、細菌或病毒感染、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食物或藥物過敏、激素缺陷、全身疾病、機械損傷和焦慮等因素有關(guān)??谇火つ儗儆谥嗅t(yī)學“口瘡”范疇,亦有“口疳”“口破”之稱,常因外感濕熱或飲食積滯導致脾胃積熱,火熱上乘,灼傷口腔,抑或久病傷陰,虛火上炎,致口舌生瘡,常與心、脾、胃臟腑功能失調(diào)有關(guān)??诏彶∫蛴刑搶嵵?,虛證多見瘡面顏色淡紅,有白斑而無其他熱證,舌紅少苔,實證多見瘡面顏色絳紅,爛斑密布,甚者腮舌俱腫,溲赤,便秘。冰茶散來源于筆者外公多年治療瘡瘍的經(jīng)驗心得,因其主藥為冰片和兒茶,故命名為“冰茶散”,筆者臨床中運用冰茶散治療口腔黏膜潰瘍32例,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天津醫(yī)科大學寶坻臨床學院中醫(yī)科2016年10月~2020年1月的門診、住院患者64例,將其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2例。治療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18歲~69歲,平均(36.42±6.15)歲;潰瘍面最大直徑平均(5.21±3.62)mm;疼痛評分(2.16±1.45)分。對照組32例,對照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18歲~70歲,平均(37.36±6.24)歲;潰瘍面最大直徑平均(5.19±3.58)mm;疼痛評分(2.07±1.39)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2006年《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擬定。①臨床癥狀:口腔潰瘍、自發(fā)疼痛、激惹疼痛;②體格檢查:口腔黏膜、舌圓形或橢圓形潰瘍,邊緣整齊,周圍繞以窄的紅暈,單發(fā)或多發(fā)。
符合口腔黏膜潰瘍診斷者;能堅持配合試驗研究者;年齡在18歲~70歲之間。
給予桂林西瓜霜噴霧劑(生產(chǎn)企業(yè):桂林三金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2.5 g)噴患處,每次適量(以藥粉均勻覆蓋瘡面為宜),1 d 3次,連用7 d。
給予冰茶散涂抹患處,每次適量(以藥粉均勻覆蓋瘡面為宜),1 d 3次,連用7 d。冰茶散由冰片、兒茶、維生素B2磨粉過80目篩子按12∶12∶1的比例混合而成。
①觀察治療3 d及7 d時潰瘍面最大直徑及疼痛評分。潰瘍面最大直徑用卡尺測量,精確到毫米;疼痛評分采用數(shù)字評分法[2],用0~10的數(shù)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疼痛。②不良反應。
治愈:潰瘍面愈合,局部無不適感;有效:潰瘍面直徑減小,疼痛減輕;無效:潰瘍無變化或潰瘍面直徑增大,疼痛加重。
3.4.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治療3 d及7 d 的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
3.4.2 兩組潰瘍面最大直徑及疼痛評分比較(見表2)
由表2可見,兩組患者治療3 d和治療7 d潰瘍面最大直徑及疼痛評分比較,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P<0.05,治療組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此外本研究中治療組未發(fā)現(xiàn)毒副反應,可見冰茶散安全性較高。
表2 潰瘍面最大直徑及疼痛評分比較
冰茶散出自名方“冰硼散”,而由于硼砂、朱砂有毒性,故去之并以兒茶代替,適逢國家鼓勵中西醫(yī)結(jié)合,故中西藥合用,加用維生素B2,經(jīng)過多次調(diào)整藥物比例,組方而成冰茶散,此方治療口腔黏膜潰瘍有奇效。
口腔黏膜潰瘍中醫(yī)學稱之為“口瘡”“口疳”“口破”,本病常因火邪所致,火性炎上,易襲人體上部,出現(xiàn)口舌生瘡。《圣濟總錄》曾記載:“口舌生瘡,心脾經(jīng)蘊熱所致也”,《景岳全書》也曾提到口瘡多為虛火所致,現(xiàn)代醫(yī)家也有提出口瘡的病因是外感邪熱或心脾積熱或虛火上浮[3]。筆者認為,口瘡的病因是由于心脾二經(jīng)積熱上熏,熱迫血絡,灼傷黏膜,有虛實之分。虛證者多見于口瘡瘡面顏色淡紅,瘡面有白斑而無其他熱證,舌紅少苔,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治法應遵循“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火自降而熱自除。實證者多見于口瘡瘡面顏色絳紅,爛斑密布,甚者腮舌俱腫,溲赤,便秘,心脾熱盛,火性炎上,灼于口舌,《諸病源候論·口舌瘡候》指出“心氣通于舌,脾氣通于口……熱乘心脾,氣沖于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治療當以清熱降火、涼血利尿、理氣止痛為原則。內(nèi)服治其本,外用治其標,然而無論實火還是虛火,治療本病的外用方劑當以清熱瀉火生肌為原則[4]。本方中兒茶性涼,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功效,歸心、肺經(jīng),能清心經(jīng)之熱,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兒茶體外實驗對多種皮膚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種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冰片性辛、苦,有開竅、清熱止痛、生肌之功,歸心、脾、肺經(jīng),能散郁火、瀉心脾積熱,現(xiàn)代藥理研究,冰片局部應用對感覺神經(jīng)有輕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作用[5]。維生素B2有消除口腔內(nèi)唇、舌及皮膚的炎癥反應的作用,有報道稱[6]人體缺少維生素B2可致口角炎、舌炎及口腔黏膜潰瘍等。
此外,口瘡患者首先考慮外用藥物治療,冰茶散是外敷于口腔黏膜,隨時可通過患者的耐受性而決定是否繼續(xù)應用,用藥安全;其次外用藥物不會出現(xiàn)像內(nèi)服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最后冰茶散價格低廉,患者容易接受,此方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