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 趙 芳 李俊霜
(1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邯鄲 056005;2廣平縣綜合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廣平 057650)
戚風蛋糕是英語chiffon cake的音譯名稱,我國港澳地區(qū)譯作雪芳蛋糕,用雞蛋、白糖、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牛奶、色拉油、水,植物油、塔塔粉等為輔料,經過攪拌、調制、烘烤后制成的一種西點。戚風蛋糕是蛋糕市場上最常見的一種產品,其以水分含量高,柔韌性好,口感松軟滋潤等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是最基礎款流行世界的蛋糕之一[1]。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屬,又名蒲公草、地丁、婆婆丁、尿床草等,天然綠色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香豆酸、綠原酸、沒食子酸和槲皮素等多酚類化合物[2-3],被國家衛(wèi)生部列為藥食兩用的保健食品原料[4]?,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抗腫瘤、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抑制黑色素形成等藥理活性,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菊糖、膽堿、有機酸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有利尿、緩瀉等功效[5]。蒲公英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富有營養(yǎng)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將二者利用焙烤的方式結合在一起,讓戚風蛋糕具有蒲公英的屬性,讓蒲公英的苦澀味得到有效緩解,形成細膩柔軟、風味獨特的蒲公英蛋糕。
1.1 植物油、低筋粉、鮮雞蛋、細砂糖、純牛奶、淀粉、泡打粉、塔塔粉、食鹽,均為市售產品。
1.2 設備器具
打奶機、電子稱、不銹鋼盆、電熱烤箱、烤盤、高溫布等。
1.3 配方及工藝流程
1.3.1 工藝流程
稱重配料-調制配料-入模-焙烤-冷涼-整形[6-7]。
1.3.2 配方
使用張增帥等人研究配方:低筋粉95g,蒲公英粉5g,雞蛋300g,白砂糖110g,色拉油40g,牛奶45g,泡打粉2g,塔塔粉2g。蒲公英戚風蛋糕研制的最佳配方[8],作為配方一。
根據實際加工方式,使用低筋粉100g,蒲公英粉10g,雞蛋300g,白砂糖110g,色拉油40g,牛奶45g,鹽2g,塔塔粉2g,作為配方二,進行感官對比。
2.1 原料選擇
2.1.1 面粉(小麥粉)
小麥粉蛋白質含量在9.5%(含)以內,筋度低,制成的蛋糕特別松軟,體積膨大,表面平整,常用來制作口感柔軟、組織疏松的蛋糕。如果找不到低筋面粉,可以用中筋面粉和淀粉4∶1的比例調和。
2.1.2 雞蛋
好的雞蛋外殼新鮮,并且皮外邊有一層白霜,帶著細細的孔。放在手心里有一種沉重感,在太陽下觀察,好的雞蛋透明,里邊緊密,透黃光。新鮮的雞蛋便于蛋清和蛋黃分離,不新鮮雞蛋不易分離,會使蛋白里混有蛋黃,導致蛋白打發(fā)起泡困難或者失敗。雞蛋新鮮程度是蛋糕能否加工成功重要條件。
2.1.3 砂糖
最好使用精制細砂糖,純凈度高,易溶解,粗砂糖不易溶解,不宜使用。
2.1.4 植物油
使用液體的植物油,最好是使用精制液態(tài)起酥油,不含任何不良氣味,顏色也不深。芝麻油、花生油等風味植物油不宜使用,防止風味改變。
2.1.5 塔塔粉(酒石酸氫鉀)
在于蛋白打發(fā)階段添加,增加蛋白液的酸性,使蛋白液容易打發(fā),并增強已打起蛋白糊的韌性,提高蛋白糊泡沫的穩(wěn)定性。
2.2 原料預處理
2.2.1 鮮雞蛋應清洗消毒處理,采用清水浸泡10分鐘去除羽毛等污染物,用1:1000過氧乙酸溶液浸泡15分鐘進行有效消毒,蛋殼破損的雞蛋不可消毒。將消毒后清洗的鮮雞蛋,用蛋清分離器分開蛋黃和蛋液,蛋液中不要出現(xiàn)一點蛋黃及蛋殼,否則不易打發(fā)。
2.2.2 面粉過篩
面粉過篩去除異物、結塊等雜質。
2.3 蛋清打發(fā)
蛋白液攪拌是蛋糕制作的最關鍵工序。
首先要求把打奶機的攪拌缸徹底清潔干凈,無油跡,然后加入蛋白液、塔塔粉,以中速打濕至發(fā)泡,再加入砂糖,打至干性發(fā)泡(即用手指勾起蛋白糊,可在指尖上形成一向上的尖鋒)即可。
也可以在攪拌缸中加入一半砂糖和蛋清一起打發(fā),先低速2分鐘,充分混勻和融合,高速打發(fā)10~15分鐘,當出現(xiàn)軟峰時,加入另一半砂糖,打發(fā)5分鐘左右,出現(xiàn)硬峰即雞尾峰時停止。
2.4 液體原料
將植物油和純牛奶充分混勻形成乳化液,與蛋黃混勻。
2.5 調制粉狀原料
將塔塔粉、蒲公英葉粉、低筋粉、食鹽充分混勻,均勻分3次加入到液體原料中,混勻,注意不能產生面筋,輕柔混勻。
2.6 面糊混合
將調制好的面糊與一半蛋清打發(fā)液先進行混勻,再加入另一半進行混勻。
2.7 入模
將混合好的面糊均勻倒入模具中,不能刷油和使用烤盤油,建議使用焙烤紙或高溫布,防粘模具。用刮板墊實四周及邊角,在案板上大力頓一下,讓面糊更加均勻,防止氣泡不均勻。添加量為模具的6~8分滿,有多量蛋白起發(fā),又有化學膨松劑,面糊在爐內的烘烤膨脹性大,若裝的太滿,會溢出烤盤,或在蛋糕上部形成一層厚實的組織,失去戚風蛋糕特性。
2.8 焙烤
焙烤溫度上火170℃,下火165℃,提前預熱到預定溫度,時間30~35min,為了防止焙烤不均勻,在最后10min左右進行烤盤或模具的調位。確定烤熟標志:用蛋糕棒或者竹簽探查,若有面糊帶出,說明還未烤熟。
2.9 冷涼
出爐后的蛋糕,在案板上大力頓一下,倒扣在不銹鋼網架上,冷涼20min,至溫度30℃以下。2.10 整形切分
去掉表面顏色深的部分,切分成大小均一的蒲公英蛋糕塊。
配方一和配方二的感官比較分析見表1。
表1 感官比較分析表
結果表明:蒲公英葉粉的添加量,影響戚風蛋糕的口感,一般以100g面粉中添加5g左右為佳。
戚風蛋糕遇到了蒲公英,是一種完美組合,即減淡了蒲公英的苦味,又增加了戚風蛋糕的風味。張佳佳等人研究表明:綜合質構和感官分析,蒲公英粉添加量為2%左右時,蛋糕的硬度雖然增大,但是其形狀豐滿周正,四周薄厚均勻;不粘邊,無破裂,內部組織結構均勻;表面色澤呈現(xiàn)淡綠色;口味有蒲公英淡淡的清香味,口感松軟不粘牙,咀嚼性增強,感官綜合得分顯著高于對照,蒲公英粉可用于功能性蛋糕的制作[9]。
但在張增帥配方生產的戚風蛋糕配方中,使用了5%面粉比例的蒲公英粉,增加了蒲公英葉粉的含量,蒲公英戚風蛋糕呈蒲公英的淺綠色,具有蒲公英特有的香氣,外觀完整、結構均勻、口感細膩[8],加工制作過程中,對蒲公英添加量進行了嘗試,添加10%蒲公英粉,蒲公英風味顯著,苦澀感增強,但增加了蒲公英含量,對相應的功能性有益。在生產實踐中戚風蛋糕添加蒲公英葉粉5%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